人物簡介
秀四公,原名奇渥溫·德隆,又名鐵承猷;元末入川改名余和,字德輔。元朝南平王鐵木健第四子。生于1318年,卒于1392年,享年74歲。亦說生于元延祐三年丙辰歲(1316年),卒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歲(1393年),享年78歲,葬地無考。秀四公余德輔,元朝官員,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楚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xiāng)遷蜀資州內(nèi)江縣(今四川省內(nèi)江市東興區(qū)),西南余氏家族秀四公支系入川始祖。
秀四公,原名鐵承猷,鐵木健祖第四子。(元末避難入川)瀘州惜別更名余和,字德輔,匿居四川內(nèi)江。配偶朱氏生二子:洪松、洪先(失考)。洪松娶王氏生二子:化龍、成龍(由四川遷云南曲靖后,升任山東巡撫,居山東云里州,后裔失考);堊嬖鋸埵仙淖樱候v甫、騰鼎、騰榮、騰弼;續(xù)配鄧氏生二子:騰閣、騰碧。后裔繁衍昌盛,瓜瓞延綿,散居云南昭通、大關(guān)、鎮(zhèn)雄,貴州遵義、水城、大方、畢節(jié)、威寧,四川內(nèi)江、溫江、資陽、權(quán)州、資中、郫縣、納溪、敘永、古藺,重慶豐都、長壽等縣市。
文獻記載
據(jù)《青神余氏家譜》記載:秀四公名德輔,妣汪氏,子失傳。后裔住漢州、溫江、郫縣。(注:古本《青神余氏家譜》明確記載有秀四公后裔住處,故此處實指秀四公兒子的名字沒有記載傳承)
秀四公后裔字派:“洪仕騰升柱,世啟正起續(xù),殿德武伯奇,章老徐四立,興國思彭明,(缺)朝永盛昌!辟F州水城、四川溫江等支系一直沿用此字派,最低已到35 代“昌”字輩。貴州大方縣大定黑種牛場等支系,明末清初時,余奇祖遷居大定后自立字派:“奇國洪成天,應(yīng)佳起世朝,永興龍發(fā)順,忠延德登高,官品吉致主,萬正占清臣,雄偉紹遠大,詩書有文章,華光瑞運照,賢良培榮昌,旭陽東升久,錦輝鵬耀芳”。
有一支秀四祖后裔錦陽公,明朝中葉由內(nèi)江遷居鎮(zhèn)雄州管轄鐮刀灣麥保寨(現(xiàn)已劃歸貴州畢節(jié)團結(jié)鄉(xiāng))。單傳桂枝、良富、崇舟三代。崇舟祖娶林氏生應(yīng)龍、應(yīng)鳳、應(yīng)麒、應(yīng)麟,羅氏生應(yīng)朝,虞氏生應(yīng)啟六大房,后裔繁盛,散居云貴川三省結(jié)合部之“雞鳴三省”周圍。自此崇舟祖才始議字派:“應(yīng)登文國純(廷),思世兆長(和)春,楊顯光明德,慶成大化新”。由于該支從秀四祖至錦陽公之間斷代。據(jù)老譜和良富祖墓碑(道光十一年立)記載:“鼻祖諱德貴,子才三妣王氏生源業(yè)公解軍需入川,見重慶府內(nèi)江縣板凳溪龍橋里豐腴渾樸遂家焉。數(shù)代傳至錦陽公,不知其幾世矣”。
秀四公后裔有一支由資陽遷瀘州,其字派為:“從春登本孝開先,四川回朝永志堅”。
四川古藺余化龍支系,譜載屬秀四公祖后裔。其字派:“世崇枝永遠,榮貴仕洪芳,國應(yīng)賢書秀,朝維道德良,思文美萬久,才能光必長,興治家周達,乾元名正昌”。
相關(guān)傳說
秀四公余德輔兄妹共十人。鐵木健生九子一女,九子一女改名前后:
秀一公鐵承良改余德元,又名清,德望。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于江南江西。
秀二公鐵承勛改余德朝,又名貞,德弘。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于四川嘉定、峨眉、洪雅、樂山。
秀三公鐵承摸改余德貞,又名醇,德美。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于四川成都、華陽。
秀四公鐵承猷改余德輔,又名和,德隆。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于四川溫江、郫縣、漢州(廣漢)。
根五公鐵承業(yè)改余德弼,又名藩,德盛。元進士授刑部尚書,子孫傳于四川宜賓、順慶、南溪。
根六公鐵承烈改余德有,又名垣,德成。元進士授兵部尚書,子孫傳于四川青神、眉州。
根七公鐵承德改余德意,又名屏,德基。元進士授吏部尚書,子孫傳于四川夾江、井研、仁壽。
根八公鐵承光改余德自,又名翰,德榮。元進士授戶部尚書,子孫傳于四川遂寧、重慶、夔州府。
根九公鐵承英改余德興,又名芳。 元進士授禮部尚書,子孫傳于四川榮縣、威遠、富順、犍為。
根十公(鐵金蓮 又名壽英,木健女。贅婿祝鰲,更名金溶,又改姓余,名余伯,字德仙,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子孫傳于四川中江、長壽、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