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一包是明穆宗隆慶二年進士,授永康知縣。永康吏民素多奸黠,連告罷七縣令。淳至,日夜閱案牘。訟者數(shù)千人,剖決如流,吏民大駭服,訟浸減。凡赴控者,淳即示審期,兩造如期至,片晷分析無留滯。鄉(xiāng)民裹飯一包即可畢訟,因呼為“張一包”,謂其敏斷如宋代 包拯也?h民有睚眥嫌,輒以人命訟。淳驗無實即坐之,自是無誣訟者。永康人貧,生女多不舉。淳勸誡備至,貧無力者捐俸量給,全活無數(shù)。后擢禮部主事,官終陜西布政使。此詞條被收入《古人混號辭典》。
張一包是明穆宗隆慶二年進士,授永康知縣。永康吏民素多奸黠,連告罷七縣令。淳至,日夜閱案牘。訟者數(shù)千人,剖決如流,吏民大駭服,訟浸減。凡赴控者,淳即示審期,兩造如期至,片晷分析無留滯。鄉(xiāng)民裹飯一包即可畢訟,因呼為“張一包”,謂其敏斷如宋代 包拯也?h民有睚眥嫌,輒以人命訟。淳驗無實即坐之,自是無誣訟者。永康人貧,生女多不舉。淳勸誡備至,貧無力者捐俸量給,全活無數(shù)。后擢禮部主事,官終陜西布政使。此詞條被收入《古人混號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