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樂宇(1739年--1791年),綿竹人,清代詩人。字曉春,號九峰,別號鴛港。清乾隆三十一年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官至南籠府太守。精于九章算術(shù),著有《東絡(luò)山房詩文集》、《奇門紀要》等。
個人作品
山和水路貨爭唿,
坐股行商日夜圖。
濟濟真如綿竹茂,
芳名不愧小成都。
綿竹縣
因此綿竹縣城在當時就有小成都之稱。在最為繁華的大東街有一座高大宏麗的建筑,綿竹人稱為“唐家衙門”。這其實是一座私人宅院,其主人就是唐樂宇,他爺爺、父親、樂宇祖孫三代都曾作過知縣或府官。唐家在當時的綿竹稱得上是有名的書香官宦之家。
人物生平
樂宇生在這樣一個官宦世家,自小天資聰明又特別勤奮。他學業(yè)進步很快,并受到蜀中詩人、乾隆七年進士李化楠的賞識。李化楠乃收唐樂宇為入室弟子,并寫詩贊表其才華:“秋水文章不受塵,小蘇(蘇轍)端的是前身!睂⑵渑c蘇轍相比,可見老師胸中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唐樂宇在一代名師的指導下,學業(yè)勐進。他通經(jīng)史,旁參諸子百家及天文星數(shù)之學。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考中舉人,乾隆三十一(1766年)考中進士,時年二十七歲。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
經(jīng)大學士英廉推薦,唐樂宇擔任了“錢法堂”監(jiān)督。當他剛上任之初就遇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件--錢法堂的鑄工罷工。錢法堂是是清朝管理錢幣鑄造的機構(gòu),下設(shè)銅署、鉛署,共有鑄工萬余人,廣大鑄工不滿“署官”和“爐頭”敲榨盤剝,克扣餉銀,奮起抗爭。他們“喊噪洶洶”,齊心罷工。一時間“署官”和“爐頭”慌了手腳,他們忙請京師九門提督派兵彈壓。官軍包圍了工場及周圍的胡同和柵欄,一場血與火的沖突近在眉睫。初入宦途的唐樂宇鎮(zhèn)定自如,懷著霖雨蒼生的善良愿望,挺身而出。一面阻止兵士點燃火槍的火繩,一面馳赴鑄工的棚舍,與他們商談,表示要查辦違法的“署官”、“爐頭”,限期償還欠債。經(jīng)過他的斡旋,防止了一場喋血京門的大慘案。
唐樂宇這一做法不僅沒有受到表彰,反而遭到上司和同僚的忌恨。不久,他被外放到荒涼的貴州平越府,一擱二十年不給予升遷和內(nèi)調(diào)。當時的貴州平越是“路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貧鄉(xiāng)僻壤,但這里的艱苦生活并使樂宇失去赤子之心。他一方面勤政愛民,一方面從事詩文創(chuàng)作以自娛。他多方面關(guān)注漢、苗人民的物質(zhì)生產(chǎn)生活,注意發(fā)展文教來改善當?shù)氐穆浜。在他到任之初,府屬各縣“能文者寥寥”!昂眯耷诓痪搿钡奶茦酚钭詣泳璩鲑恒y,在平越府東南的墨香池畔修建了墨香書院,特地以重金禮聘浙江名士葉夢麟執(zhí)教。他自己也抽公余到書院給生員講學,經(jīng)過三年多慘淡經(jīng)營,平越府生員相繼在貴州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從而結(jié)束了幾十年“平越無舉人”文化異常落后的局面。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唐樂宇調(diào)任貴州南籠太守。他一如既往,明鏡高懸兩袖清風,很快治所便吏治一新。平越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山水風物,父老鄉(xiāng)親,無不令他思念。他在《留別諸生》一詩中深情地寫道:
墨池依舊水溶溶,困石蒙泉出故蹤。
天縱山靈開面目,云交波譎蕩心胸。
重樓影落三三徑,疊疊煙迷九九峰。
夜半珠光騰碧漢,幾人探海得驪龍。
樂宇在詩中透露了他對平越山水的絲絲眷戀之情,并勉勵生員在功名、事業(yè)上成功。次年春,唐樂宇因母親去世,扶柩歸故鄉(xiāng)綿竹。途中由于哀愁勞累,客死于川東夔府云陽江船上,享年52 歲。唐樂宇逝世后,平越父老、生員懷念他的勛績,曾書“政績留黔江”相吊唁。樂宇平素為人瀟灑絕俗,嗜酒。遺著有《南籠遺稿》、《黔南詩存》多種刊行于世!端拇ㄍㄖ尽酚猩絺饔。 (黃明凱)
祥符寺看臘梅
李 調(diào) 元
臘梅開處一城忙,盡向祥符踏曉雪。
絕是阿嬌愛金屋,知為少婦澆流黃。
色如栗玉初含蓄,形似鐘鈴小著行。
不是山人常服野,此花合配道家菜。
注:祥符寺位于綿竹劍南鎮(zhèn)小西門外,占地30畝,始建于唐,重建于北宋祥符年間得名。為川西著名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