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當時小港李家的創(chuàng)始人李也亭也剛來上海南市油碼頭曹德大糟坊當學徒,因為都是寧波老鄉(xiāng),兩人結(jié)為兄弟,趙為“大阿哥”, 李為“小阿弟”。后來李也亭上沙船,帶貨做生意需要的資金,都由趙立誠幫他籌款。 李遵母訓,為人信義第一,一筆帳講好什么日子清,必提前一日送到。因此,趙也很樂意為他籌款。這樣幾年下來,李竟攢了一筆錢。一天,李也亭樂呵呵地去找趙立誠:“大阿哥,我想自己弄條船!壁w嚇了一跳,問:“你可曉得置條船要上萬兩銀子?”可聽了李也亭九九歸一的一本細帳,趙不禁手拍大腿說:“好!我?guī)湍阋话,就看你命中有無財運了。”那時沿江造船商很多,只要付一半定銀,就可保證三個月船就下水。沙船出海向來結(jié)隊而行,主要是防海盜襲擾。于是,李也亭加入了 老城廂郁家、慈溪董家的北號船隊。當然誰也不曾料到,就靠這條船,李家竟后來居上,成了上海灘風流百余載的工商巨子。隨著財富的增加,李也亭在和趙立誠的交往中,深知錢莊也是一個很有講究的行當。它開設資本不大,那時 老城廂最叫得響的錢莊也只不過萬把兩銀子,但關鍵是股東必須富有資產(chǎn),能償付得起。放貸只要對象牢靠,吸進存款運用得當,賺錢是自然的。何況,“久大”(李家沙船隊隊名)每年兩季航運進貸,都是向別家錢莊貸銀兩,如果日后改向自家錢莊貸,豈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嗎?加上“久大”沙船已獨立成隊,還有一些散戶船跟著走,拉它們向李家錢莊貸款,更是順理成章之事。于是,他和趙立誠商定,用經(jīng)營沙船的利潤合開了“慎余”、“崇余”、“立余”三家錢莊。不過,錢莊一切營業(yè)仍由趙立誠主持,對外不聲張李家也投入巨資。因為,當時儲戶最忌諱錢莊放款給沙船,因航運畢竟風險太大,一只有閃失,儲戶自然是本利全蝕。趙立誠是經(jīng)營錢莊的一把好手,他有多年跑街結(jié)下的客戶,又熟知 老城廂里各種行當?shù)牡准,于是,這三家錢莊一開張就紅火起來。日后趙立誠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馳名上海灘的錢莊業(yè)領袖,是寧波幫錢商去上海創(chuàng)業(yè)立基第一人。
主要成就
1855 年郁松年、沈大本、趙立誠、經(jīng)緯等著名富商建立了同仁輔元堂。同仁堂與輔元堂合并,稱同仁輔元堂。地址在今上海市區(qū)藥局弄 95 號。合并后的同仁輔元堂成為晚清上海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慈善機構(gòu),主要行贍老、恤寡、施衣、施棺、掩埋、醫(yī)療救助等善舉,并設有義校,又增設驗尸、收買淫書、清除垃圾、利用民間的募捐和善堂的資金安裝路燈、修路筑橋等內(nèi)容。
1860 年為便于上海寧波同鄉(xiāng)往生者停放棺木, 楊坊、李容(李也亭);馮征祥、趙立誠、馮祖憲、方基、張斯臧等旅滬寧波幫人士,集資在滬北江灣購地 50 多畝,創(chuàng)建敬梓堂義所,修建平房 70 余楹,供同鄉(xiāng)停放棺木。敬梓堂義所也被編入官圖,不納稅賦
1865 年為解決填溝修路費問題,上海道 應寶時要求上海 四明公所董事葛繩孝、張斯臧、趙立誠等與法租界公董白爾納等會同勘估,最后商定定四明公所方面向法租界補償千金。
個人生活
由于事業(yè)的發(fā)展,趙立誠也投資了航運,當時清政府因為 運河淤塞,把漕糧的河運改為海運,規(guī)定江蘇各地的糧船均到上海交兌,然后直運天津、直沽。漕糧乃 “ 皇糧國稅 ” ,運送漕糧為軍國大事,因而頗為優(yōu)惠:每運一石漕糧,官府貼水腳 ( 運費 ) 銀 4 錢,并補 “ 耗米 ”8 升,承運一船,往往可得銀數(shù)百兩。此外還規(guī)定,運糧沙船僅載漕糧八成,其余二成可聽憑船家?guī)ж洠⑶蚁硎苊舛悆?yōu)惠 …… 好處還有很多,比如漕糧運到,返程時可自行攬貨,所賺運費又是一大筆額外收入。但沙船設備落后,海運風險很大, 1868 年,趙立誠向當時的兩江總督 曾國藩申請改用輪船運漕糧,但遭其拒絕而擱淺。然而時至 1900 年江浙漕運全部改由輪船運輸,可見當時趙立誠目光之深遠。
太平天國時,趙家故居盡毀。 四明公所也遭法國人欺負。禍不單行, 1868 年李也亭的沙船隊在海上遭遇颶風,全軍覆沒,損失慘重,沙船隊為李也亭一生心血所系,得此噩耗,李也亭精神受到沉重打擊,竟抑郁而逝。這一切使晚年的趙立誠覺得實業(yè)救國無望,決定棄商從政。同治年間,因運輸漕糧有功,賞了個運同 同知銜( 正五品),后來又因招募饑民,修筑江浙兩省的海塘有功,去蘇州任候補知府( 從四品)。家荃,家蕃,家蓀,家藝等幾個小兒子都是蘇州出生。后因病帶妻兒返回慈溪老家。
《鄞縣通志》稱他:“頗積資乃盡心于義舉,無所吝惜”,可見后來他幾個兒子們也都傳承了他的這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