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作為第一負責人累計承擔和完成了國家和省部級7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5余篇,申請6項國家發(fā)明專利,獲準兩項。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準一維納米材料的研制和光電性能探索以及介觀物理的基礎研究。
主要貢獻
研究成果獲1998年度浙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早期曾從事新型納米顆粒物質的制備、結構穩(wěn)定性研究,發(fā)現(xiàn)了多種納米顆粒結構相變的尺寸效應。近年來研究重點轉移到納米硅線和納米硅管的制備與物理特性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用化學氣相沉積方法(CVD)制備出多晶納米硅管,并發(fā)現(xiàn)了納米硅線中與聲子激發(fā)模式相關的Raman譜溫度效應。在納米硅線的光致發(fā)光研究中,深入探討了可見光波段特征光譜移動的機理。近期還開展了金屬介觀網(wǎng)絡的輸運特性和磁性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反常非線性I-V特性和伴隨矯頑力提高的反常磁滯回線。此外,用CVD方法制備了具有39K臨界溫度的MgB2高溫超導體納米線,具有單晶結構的陣列化硼納米線。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1988年在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工作,1992年―1993年在浙江大學近代物理中心博士后流動站工作。1993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1998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2000年任博士生導師。1994至95年由國家科委選派赴韓國金屬研究院參加中韓首次青年科學家交流。1998至2001年應邀到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開展研究。曾到美國加洲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訪問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