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沈德壽(1854~1925)光緒十年(1884)游至湖州,拜謁藏書家陸心源,并登皕宋樓,得觀陸心源所藏珍本秘籍。陸心源勸他多置書。歸鄉(xiāng)后,遍搜書肆,兼采舊藏書家,相繼16年不做它事,惟書是求。遇有不成卷帙及其亡版者,自費出資請人傳抄。自稱雖無巨資購書,則唯自奉儉約。民國間,又從上海書商購回前鄭性“二老閣”散失之藏書萬卷,先后所積至35000余卷,藏于“抱經(jīng)樓”中。又仿湖州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體例,著《抱經(jīng)樓藏書志》64卷,自述“我那敢自吹珍藏,是為了存前人之真跡,貽后人借鑒而已。”每見異書,傾囊必購。不解者遇而笑之,他卻認為自己平素志愿于此,愿薄富貴而厚于書。自作有《抱經(jīng)樓書目記》,敘藏書源流,聚書之艱辛,略記版本?诠饩w三十二年(1906),另有鉛印本印行。沈另有藏書處曰“授經(jīng)樓”、“百幅庵”等,藏書印有“亞東沈氏/抱經(jīng)樓鑒/賞圖書印”朱文長方印、“五萬/卷藏/書樓”朱文方印、“授經(jīng)樓/藏書印”朱文方印、“浙東沈/德壽家/藏之印”朱文方印、“惟書是寶”、“學(xué)閑館珍藏”、“辛勤置書以遺子孫永守”、“宋元秘本”、“吳興抱經(jīng)樓藏”、“藥庵珍玩”等。沈氏歿后書散,惟其在慈溪沈師橋鎮(zhèn)的藏書樓仍存。
逸事
晚清以來,藏書家多重視舊鈔舊校本。沈氏受此影響,亦注意收集鈔校本。沈氏所藏如明鈔本《錄鬼簿》二卷、 明藍格鈔本《文獻通考摘要》二十四卷、明藍格鈔本《震澤紀聞》一卷、明鈔本《近峯聞略》 八卷、清吳氏瓶花齋鈔本《續(xù)松漠記聞》 一卷、藍格舊鈔本《竊憤續(xù)錄》 一卷、《 南渡錄大略》一卷、舊鈔本《乾道臨安志》 存三卷等,優(yōu)劣殊異,良莠不齊。其中既有從天一閣抄錄的《傅干注坡詞》。天一閣本今佚,是書遂成孤本,后歸南陵徐乃昌,龍榆生先生三十年代據(jù)此抄為東坡詞作過箋注,顏其書曰《東坡樂府箋》。五十年代此抄本為黃永年所得,零一年由國圖影印出版,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也有不少從通行的叢書刊本抄來的抄本,時有錯訛,并無?眱r值與文物價值,也多為人所譏。沈氏歿后書散,劉體智四庫樓曾購藏過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