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鄭玉(1298~1358)字子美,徽州 歙縣鄭村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年六十一歲。幼敏悟嗜學(xué);既長,博通六經(jīng),尤精春秋。教授于鄉(xiāng),門人甚眾,學(xué)者稱師山先生,且既其地造師山書院。曾經(jīng)隱居?xùn)|南神山---覆船山(主峰擱船尖)招隱草堂十余年。至正間,徵拜翰林待制,奏議大夫,辭疾不起,日以著述為事。明兵至,守將要致之,玉正服自縊死。玉著有師山文集八卷,遺文五卷,及周易纂注、春秋經(jīng)傳闕疑等,(均《四庫總目》)傳于世。
敏悟嗜學(xué),門人受業(yè)者,所居至不能容,構(gòu)師山書院以處焉。為文章不事雕刻,亟稱於虞、揭、歐陽諸公。至正十四年,除翰林待制,遣使者賜以上尊名幣,浮海徵之,辭疾不起。十七年,明太祖下徽州,守將要之使出,玉曰:吾豈仕二姓者耶!北向再拜自經(jīng)死。嘗作詩云:「何時四海收兵甲,還向師山理舊書!箤W(xué)者稱師山先生,所著有《師山集》。同郡程以文稱其制行高,見道明,故 卓然能自為一家言如此。
詩作
○題洪氏舫軒
山人愛舟屋亦舟,山中便作滄海游。何須風(fēng)帆冒險遠,東西南北窮遐陬。向來此是荊棘地,今日遂作江湖秋。門前嵐霧靄蒼翠,渾疑江上煙波浮。云旋日動屋移影,舟行岸轉(zhuǎn) 曲江頭。主人自是濟川手,坐令涉險如安流。復(fù)有佳客天下士,作記寫出清絕幽。王先生詩繼二雅,五字萬里爭追求。徐公翰墨妙當世,夜深光彩射斗牛。世間尤物自足貴,安用航海珠玉謀。誰當共此樂朝夕,窗外忘機兩 白鷗。
○黟坑橋亭次以 文韻二首
擢筆題高柱,披襟挹好風(fēng)。剖瓜蘇渴客,采藥識仙翁。飛鳥連云白,幽花點水紅。相從問歸路,疑悞入 崆峒。
結(jié)屋依山麓,衣冠尚古風(fēng)。醉人千日酒,扶杖百年翁。云起山松綠,風(fēng)廻野燒紅。誰云避世者,猶自在 崆峒。
○病中寄兄弟
苦熱已無計,那堪與病俱。過從無好客,遣興有新書。世事炎涼態(tài),人生骨肉軀。何當寄伯仲,相與問何如?
○題 天目山
勢壓東南 萬象低,溟蒙空翠望中迷。龍飛鳳舞川原秀,地下天高日月齊。 武肅百年鐘霸氣,文忠千古欠留題?蛠碛麊 青云路,鑿破崚嶒便作梯。
○ 婺源胡氏屏山樓
樓外青山列翠屏,矮窗放入眼增明。丹青花草春描畫,水墨林泉秋寫成。變化四時無俗韻,登臨千古有余清。高人對此不容語,獨倚闌干看晚晴。
○白岳
名冠 江南第一山,乾坤故設(shè)石門關(guān)。重重?zé)煒湮⒚QY,簇簇峰巒縹緲間。五夜松聲驚鶴夢,半龕燈影伴人閑。忽聞環(huán)佩 珊珊度,知是神仙月下還。
○師山書樓成 唐長孺先生賦詩見寄次韻
居山日夕見山容,環(huán)堵蕭然一畝宮。我喜煙云來幾上,人看樓閣出空中。夜深月色偏明朗,曉起嵐光更 郁蔥。若比羊裘軒上景, 臨江惟欠一絲風(fēng)。
○次韻述懷
家住 江南黃葉村,繩樞甕牖席為門。自罹盜賊人傳死,重見交游我幸存。焦土更無遺簡策,供廚惟有舊匏尊。黃巾迎拜何為者,自愧疏庸不足論。
○八月十四夜玩月 岑山次鮑伯原韻
夜深云散碧天開,月影沈沈入酒杯。風(fēng)露半天成顥氣,干戈滿目起塵埃。分明滄海浮雙島,隱約嚴灘見兩臺。今日有懷須盡興,明朝無雨約重來。
○游覆 船山宿草堂
眠云石下屋三間,瀑布當檐坐臥看。怪底巖前龍忽起,夜來風(fēng)雨不勝寒。
○登師山諸生有書二首
城上鐘聲度遠溪, 扶桑破曙海云低。披衣欲起還敧枕,山下晨雞四面啼。
山前村落亂高低,云意模糊遠近迷。萬疊峰巒如畫展, 黃山正在小樓西。
○覆 船山樵歌【錄三】
△家童磡
路入 黃茅劍斷蛇,疏籬石磡野人家。山深地冷春難老,五月巖前見落花。
△響泉
歷盡崎嶇上碧岑,高山流水似鳴琴。何須水樂尋幽洞,自有巖前太古音。
△金婆店
常憶當年 武肅王,金婆店裏月華光。山中十月桃應(yīng)熟,未薦仙人不敢嘗。
○ 元宵詩用仲安韻五首
對簇鰲山十萬人,皇都今夕幾分春。六街三市渾如晝,寄語金吾莫 夜巡。
神前兒女舞妖嬈,社下游人弄管簫。到處人家說元夕,不知元夕是今宵。
賞罷花燈 步月歸,自將拄杖扣柴扉;仡^形影驚相吊,但覺從前百事非。
天下承平近百年,歌姬舞女出 朝鮮。 燕山兩度逢元夕,不見都人事管弦。
市上燈張玉井蓮,門前簫鼓更喧天。先生懶向兒童語,閉戶高居但欲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