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馬庫斯·呂佩爾茲(Markus Lüpertz)
1941年4月25日生于波希米亞的萊布瑞克,1948年舉家遷往德國西部。他曾干過一年煤礦工人,后在杜塞爾多夫?qū)W院學習,1962年到柏林。1970年獲得藝術(shù)獎學金資助,使他有機會在佛羅倫薩學習生活一年。次年,贏得德國批評家協(xié)會獎。1974年,參加首屆柏林雙年展。1977年,他拒絕參加第六屆卡塞爾文獻展。但是在1981年,他改變了主意,參加了該年舉辦的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同年,完成了歌劇《文森特》的舞臺設(shè)計。1984年,他游覽了紐約,并發(fā)表《紐約日記:1984》。1994年,參加“德國藝術(shù)1964-1994”展。呂佩爾茲是70年代最活躍的德國藝術(shù)家之一,擅長繪畫和雕塑,他的作品為歐美多家大博物館收藏。他還是一個詩人,出版有好幾本詩集。變化多端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是其藝術(shù)的特征。呂佩爾茲的藝術(shù)不回避政治,不回避歷史,他冷靜、大膽地直面當時分裂的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國家不光彩的納粹時期,他把納粹的一些標志和象征移用于自己的作品里,創(chuàng)造了極為獨特而令人震驚的畫面,充滿隱喻和象征。呂佩爾茲自己也說:“我的畫里充塞了對于未來的秘密符號,我自己不懂,觀眾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