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石韞璧,字穗輝,生年不詳,卒于明嘉靖二十六(1547)年冬,嘉靖二十二(1543)年中歲貢,任山丹衛(wèi)儒學訓導(dǎo)。祖籍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曾祖父石官茂從軍戍守和戎(古浪),遂定居。
經(jīng)歷說明
石韞璧生而穎秀聰敏,自小即知向?qū)W。六歲喪父,由其母扶孤成人。當時,古浪"土磽風寒,人性剛勇,以騎射為能,以孳牧為業(yè),野外巖居,不拘禮法",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極為罕見。石母深明大義,唯恐貽誤兒子前程,便硬起舐犢心腸,打點行裝,忍痛割愛送韞璧赴湟中(今青海省湟水流域,樂都附近),投明師念書。經(jīng)數(shù)年嚴師教誨,得授《四書》、《五經(jīng)》,明知禮義廉恥,學業(yè)有成。后回到?jīng)鲋,補博士弟子員,益加勤奮好學,飽讀詩書,日夜精進。他對娘親至敬至孝,恭順恭從,問寒問暖,實乃人子之楷模。母去世,痛不欲生,于西山下園內(nèi)停柩三載,孤身廬守。某夜,一只猛虎入園,其身未受傷害,一時成為奇聞,傳為佳話。
性格
石韞璧性情剛毅,胸襟開闊,樂于助人,善斷是非。鄉(xiāng)親鄰里無論有什么疑難事,只要找他,總是想方設(shè)法幫助解決,"恤窮拯患,諸事無不為之",孰是孰非,剖析至明,處理公正,令人推崇佩服。一有閑暇,手不釋卷,經(jīng)常通宵達旦。大凡哲理名言,警句佳聯(lián),必潛心研讀,悉抒獨見?途記鲋菔嗄,朋友同輩樂與交游,個個獲益匪淺。慕名拜師求學者甚眾,無不傳之道、授之業(yè)、解之惑。以自己的真知灼見,澆灌莘莘學子的美好心田。后復(fù)居古浪,常思教化,躬行不輟。任職山丹期間,"以作人勵俗為念",對課程的學習期限,課堂的學習內(nèi)容,考試的方式方法等,都制定了相應(yīng)的規(guī)章制度,且身體力行,嚴格要求。學生先是"憚其條教之密",繼而"人人樂從其化",每每被官民交口贊譽。
評價
古浪地處僻壤,人多尚武,自先生讀書起家,鄉(xiāng)民無不感奮,以其為學習榜樣,或聯(lián)戶,或聯(lián)村聘請先生課讀子弟,條件允許的則送子弟去外地求學。沒幾年功夫,已有上百名生員苦讀于寒窗,"和戎文學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