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趙詢

    趙詢

    趙詢[宋](一一九二至一二二o)宗室。初名與愿,燕王后,藝祖十一孫。寧宗中,立為太子。賜名儼,更名幬,后出居?xùn)|宮更名詢。卒年二十九,謚景獻。書法學高、孝兩宗。善畫竹石!端问繁緜、書史會要、圖繪寶鑒》


    史籍記載

      景獻太子趙詢,燕懿王后,藝祖十一世孫也。初名與愿。寧宗既失袞王,從宰執(zhí)京鏜等請,取與愿養(yǎng)于宮中,年六歲,賜名儼,除福州觀察使。嘉泰二年,拜威武軍節(jié)度使,封衛(wèi)國公,聽讀資善堂。開禧元年,時邊事益急,金人請誅首謀用兵者,儼用翊善史彌遠計,奏韓侂胄輕起兵端,上危宗社,宜賜黜罷,以安邊境。從之。

      儼立為皇太子,拜開府儀同三司,封榮王,更為幬。詔御朝太子侍立,宰執(zhí)日赴資善堂會議。尋用天禧故事,宰輔大臣并兼師傅、賓客,太子出居?xùn)|宮,更名詢。嘉定十三年薨,年二十九,謚景獻。

    畫家趙詢

      趙詢,原名趙俊治,1961年生于北京;號燕山客、槐蔭軒主。

      趙詢自幼玩長于北京西城一隅。當時與著名畫家秦仲文、書法家劉炳森為鄰,由于這個緣故,自幼耳濡目染接觸并開始習畫。師從國畫大師周元亮先生門下,研習宋元明清諸家繪畫技法及風格。后受教于溥松窗、朱禮元、王森、蔡云。1980年趙詢游歷祖國大江南北進行寫生及創(chuàng)作活動,其間,還得到了趙不忍老先生的指導(dǎo)。

      趙詢畫風清秀明麗,善畫山水,尤以青綠金碧山水為佳,精到的筆墨及氣韻,使他畫的山巒、流水、松林等無不充滿另一番韻味。代表作品《唐人詩意圖》、《孤帆峽影》等。

    趙詢

      歐陽中石、文懷沙、關(guān)廣富等先生都為其畫作題字。

      除了繪畫方面的造詣外,趙詢還精于古代瓷器及雜項的鑒定,曾為多個收藏家負責掌眼工作。 宋高宗即位后,尊元佑皇后為元佑太后(后改隆佑太后,即孟太后),任命黃潛善為執(zhí)政、汪伯彥為樞密院長官,分別兼任統(tǒng)兵的御營使和副使,實際掌握軍政大權(quán)。封原偽楚帝張邦昌為太保、郡王,并參決大事,隨后任命主張抗金的名臣李綱為右相。六月,李綱參奏張邦昌,張邦昌被貶往潭州。七月,張浚至巴蜀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置幕府于秦州,任用吳玠、吳璘兄弟為統(tǒng)制,南宋與金在關(guān)陜展開的爭奪戰(zhàn)從此開始(1130年富平之戰(zhàn)(宋。、1131年和尚原之戰(zhàn)(宋勝)、1134年仙人關(guān)之戰(zhàn)(宋勝))。在高宗是回開封堅持抗金斗爭,還是南逃的大政方針上,李綱與黃潛善、汪伯彥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高宗已決定逃往江南地區(qū),遂于八月初升黃潛善為右相,李綱雖同時升為左相,但十多天后即因反對逃往東南而罷相。九月,金軍按照與偽楚的地界劃分,逐漸分兵占領(lǐng)河北、河?xùn)|州縣,而被貶的偽楚帝張邦昌也于同月下旬被處死于貶地潭州。十月,高宗立即從南京應(yīng)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逃到揚州。南宋的建立、偽楚的消滅與張邦昌被殺,違背了金太宗不立趙氏而立異姓為帝,作為附屬國的條件。金太宗遂于同年十二月下詔進攻南宋,金軍兵分兩路,以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輔率領(lǐng)的東路軍作為主力;西路軍由婁室率領(lǐng)攻陜窺蜀。1129年正月末,金軍由徐、泗二州奔襲揚州,二月初金軍臨近揚州之際,高宗倉皇渡江逃往杭州。高宗逃到杭州后,立足未穩(wěn)。三月初,將領(lǐng)苗傅、劉正彥即發(fā)動兵變,迫使高宗讓位給3歲的兒子趙旉,孟太后垂簾聽政。四月初,高宗復(fù)位,苗傅、劉正彥后被處死。不久,金軍第二次大規(guī)模南侵,仍分東西兩路,西路再攻陜以入蜀,東路準備南越長江追擊高宗。九月,金軍宗弼從京東南下渡淮,分兩路南侵,一路從滁、和二州渡江攻江東,另一路從蘄、黃二州渡江攻江西。十月上旬,高宗從臨安(杭州)南逃到越州。十一月,宗弼渡江進攻建康。十二月,高宗逃到明州(寧波);宗弼隨后越過天目山,占領(lǐng)臨安,高宗則從明州乘船逃到定海(鎮(zhèn)海),隨即入海到昌國(今定海)。1130年正月,金軍攻占明州,高宗自昌國南逃臺州(今臨海)海邊,金軍阿里入海攻占昌國并乘海船追擊,被宋提領(lǐng)海舟張公裕引大舶擊退,高宗又乘船逃往溫州。二月,金軍退回臨安,宗弼聞韓世忠將從江陰截擊其后路,于是縱火燒臨安城后北返,至鎮(zhèn)江,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金軍渡江不成而沿長江西上,黃天蕩之戰(zhàn),金軍大敗。建康戰(zhàn)役中,宗弼又被宋通泰鎮(zhèn)撫使岳飛打敗。五月,金軍宗弼自建康渡江北返。七月,金太宗冊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建都大名府,轄區(qū)為原宋朝黃河以南的全部領(lǐng)土(此為傀儡政權(quán))。九月,劉豫在大名府正式受金冊命為齊帝,為金的子皇帝,以大名府為北京,東平府為東京,汴州為汴京,劉豫登基后回東平府。1132年五月,宋高宗選中宋太祖的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趙伯琮為繼承帝位人選養(yǎng)于宮中(貌似強盛的北宋皇朝在金軍進攻下很快就滅亡,南宋建立后風雨飄搖,高宗的獨子又三歲夭折,而且高宗再未生育子女,使上自孟太后下至低級官員,產(chǎn)生了一個共識,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宋太宗殺太祖奪位所致,只有還帝位于宋太祖后裔,宋朝才能保存,宋高宗遂采納了九品小官上虞縣丞婁寅亮的建議,即于“伯”字行內(nèi)選太祖后裔作繼承人)。1133年,劉豫派兵攻陷南宋河南的唐州、信陽軍以及湖北的襄陽府、郢隨兩州;當年就被岳飛所收復(fù),劉豫因出師不利,乞援于金,于是在1134年七月,金、齊聯(lián)合南侵。偽齊以劉豫子劉麟率軍會合金將宗弼為前軍主力,配合撻懶、宗輔分道南侵。十月,宋高宗下詔征討,令淮西宣撫使劉光世守建康,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自鎮(zhèn)江渡江。韓世忠用“伏兵四起”的辦法大敗金兵于揚州大儀鎮(zhèn),金兵驚潰,宗弼連夜退兵,并命劉麟兄弟退兵。南宋重新布置防務(wù),由張俊屯盱眙、韓世忠屯楚州、劉光世屯合肥、岳飛屯襄陽。1136年,偽齊再次分道侵宋,宋將楊沂中大敗劉麟于滁州附近的藕塘鎮(zhèn),偽齊從此即一蹶不振。1137年九月,宋高宗使者王倫向撻懶轉(zhuǎn)達了南宋愿代替?zhèn)锡R成為金朝屬國以求和的意愿。十一月,在撻懶倡議、首相宗磐(蒲魯虎)等人的支持下,金廢偽齊。1138年二月,宋高宗定都臨安(名義上仍以開封為都,臨安稱“行在所”)。三月初,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兼樞密使,處理投降求和事務(wù)。四月,宋使王倫到祁州向撻懶再次表達宋高宗愿意作金屬國的求和意愿。八月,金熙宗派使臣張通古等與王倫到南宋議和。十月,宋高宗將反對議和的左相趙鼎罷相,由秦檜獨相,主持議和。十二月下旬,金使張通古到臨安,稱南宋為“江南”而不稱“宋”,用“詔諭”而不稱“國書”,南宋稱臣并“許每歲銀、絹五十萬兩、匹議和”。1139年三月,金右副元帥宗弼(兀術(shù))與宋東京留守王倫完成交割河南、陜西地區(qū)(原偽齊轄區(qū))。七月,金朝主和的宗磐、宗雋被以謀反罪處死。八月,撻懶也以謀反罪被殺。主戰(zhàn)的首相完顏宗干(斡本)、都元帥宗弼掌權(quán)。1140年五月,金撕毀和議,分兵兩路欲重占已劃歸南宋的河南、陜西地區(qū),河南各地相繼投降,金軍占領(lǐng)東京與陳州。五月末,金軍圍攻順昌,被東京副留守劉锜擊敗。六月,金都元帥宗弼親率大軍到達順昌城下大舉攻城,亦被劉锜擊。槻畱(zhàn))。東路金軍南侵的同時,右監(jiān)軍撒離喝也于五月自河中渡黃河進入同州,很快占領(lǐng)了永興軍,隨即西向鳳翔,四川宣撫副使胡世將派吳璘率軍二萬自河池趕往寶雞。六月初,吳璘、楊政主動約金將撒離喝會戰(zhàn),宋軍擊敗金軍并攻占扶風。宋軍經(jīng)過苦戰(zhàn)扼制了金軍此次南侵的鋒芒,但陜西被金軍占領(lǐng)。1140年六月,宋高宗命韓世忠、張俊、岳飛出兵應(yīng)援順昌劉锜(實際是為了防備金軍大舉南下)。不久,宋高宗派李若虛前往岳飛軍前向岳飛傳達高宗令其退兵的旨意,此時岳飛已作好進軍中原的部署,因而不同意退兵,李若虛見岳飛抗金意志堅決,愿意自己承擔矯詔之罪,遂支持岳飛北進。閏六月,岳飛軍攻占潁昌、陳州、鄭州、中牟等地,距金軍指揮中心開封只有六十多里。七月,岳飛攻占洛陽,金都元帥宗弼親率精騎一萬五千奔襲宋軍指揮中心郾城,岳飛率少量留守部隊奮戰(zhàn)擊敗金軍,金軍敗退后轉(zhuǎn)而進攻潁昌,也被守城宋軍打敗。正當金軍準備撤離開封北上、河南地區(qū)即將收復(fù)之際,宋高宗認為金軍南侵的威脅已經(jīng)消失而命各路宋軍退兵回防,張俊、韓世忠先后撤退,唯岳飛仍要求抗金,宋高宗下詔不許深入還將原守順昌的劉锜所部調(diào)回江南將順昌防務(wù)交給岳飛,迫使岳飛如不退兵將面臨違抗宋高宗班師詔令以及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不利局面。七月中旬末,岳飛不得不奉詔退兵。這是金軍侵宋以來唯一的一次宋軍主動進攻中原地區(qū),并取得輝煌勝利的戰(zhàn)局,但被宋高宗與秦檜斷送掉了。1141年初,金都元帥宗弼率金軍渡淮侵宋,攻占壽春進至廬州附近,宋軍劉锜、楊沂中部奉命進援,并令岳飛東進江州策應(yīng),岳飛提出北進中原直接攻擊開封,迫使金軍退兵的戰(zhàn)略,遭到宋高宗、秦檜的拒絕,只令岳飛救援淮西,不久金軍攻占廬州。二月,金軍都元帥宗弼率主力與宋將楊沂中、劉锜等部決戰(zhàn)于柘皋,劉锜率部首先進攻,楊沂中、王德各率所部繼進,金軍大敗,退守紫金山(柘皋之戰(zhàn)),宋軍乘勝收復(fù)廬州。三月,金軍于退軍途中在濠州設(shè)伏,擊敗宋將楊沂中、王德所部后渡淮北歸。宋高宗意識到金軍已不可能威脅到南宋的存亡,他又不愿打敗金朝,促使金朝放出宋欽宗作為金朝傀儡而威脅自己的帝位,遂決心向金稱臣求和以保留對南方半壁江山的統(tǒng)治。范同向秦檜獻計,要達到降金求和的目的,首先要將抗金最堅決的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quán)收回。于是宋高宗等人借賞柘皋之功,召三宣撫使至杭州,隨即任命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到樞密院辦公。張俊附和宋高宗、秦檜降金求和國策,隨即交出兵權(quán),宋高宗乘勢宣布撤消三宣撫司,收回韓世忠、岳飛兵權(quán),秦檜也由右相升為左相。八月,岳飛被罷官,隨后被羅織謀反罪狀,于十月與部將張憲同下大理寺獄,與此同時,高宗、秦檜加緊進行降金求和活動,韓世忠在反對無效后辭官。十一月,和議成,南宋稱臣,劃淮為界,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史稱“紹興和議”。十二月末,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子岳云、部將張憲一起被殺。1155年十月,秦檜病危,宋高宗將秦檜進封為郡王而令其致仕,旋即秦檜病死,朝廷結(jié)束了秦檜長達18年的獨相擅權(quán)時期。1160年二月,宋高宗立趙瑗(趙伯琮)為皇子,改名趙瑋,進封建王。1161年五月,完顏亮遣使赴杭州向宋高宗提出劃江為界,且以軍事相威脅。南宋被迫作出防御部署,任命吳锜為四川宣撫使守川;侍衛(wèi)馬軍司長官成閔率部三萬出戍鄂州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節(jié)制兩路軍馬控扼長江中游。任命名將劉锜為江、淮、浙制置使進駐揚州,節(jié)制諸路軍馬,負責長江下游全面防務(wù)。七月,金遷都南京開封,隨即進行侵宋部署,西路軍由徒單合喜、張中彥統(tǒng)兵五萬出鳳翔,擬取大散關(guān)以扼制宋軍出川攻金;中路由劉萼、仆散烏者統(tǒng)兵二萬出蔡州進攻長江中游地區(qū);東路為金軍主力,由完顏亮自統(tǒng),擬渡淮取壽春以攻淮西。另派徒單貞統(tǒng)兵二萬擬取淮陰以攻淮東,以蘇保衡、完顏鄭家奴于膠西縣東南海灣率水軍由海道南下,直取南宋首都臨安。九月初,金軍西線首先出兵攻占大散關(guān)后修壘自守。同月下旬,中路金軍進攻信陽,完顏亮也自開封南下,侵宋戰(zhàn)爭全面展開。十月初,宋高宗下詔親征,兩淮宋軍統(tǒng)帥劉锜扶病自揚州進駐淮陰抗金前線。金軍自渦口大舉渡淮,淮西主將王權(quán)違背劉锜節(jié)制,自廬州南逃昭關(guān),再逃至和州,金軍攻占廬州、滁州,劉锜不得已而從淮陰退回揚州。在金軍即將到達長江北岸之際,宋高宗準備再次東逃入海,百官也紛紛送家屬出城,準備逃亡。在宰相陳康伯等人反對下,宋高宗才決定親征,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問任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任參謀軍事,統(tǒng)一指揮江淮戰(zhàn)事,他們還未從臨安出發(fā),王權(quán)已棄和州逃到江南的東采石,金軍隨即占領(lǐng)和州,完顏亮進抵江北岸的西采石附近的江北渡口楊林渡。另路金軍進攻揚州,劉锜等退守瓜洲,揚州為金軍占領(lǐng)。時劉锜已病重,奉命渡江退守鎮(zhèn)江。當十月初金軍渡淮大舉南侵之時金朝后院起火,反對完顏亮窮兵黷武南侵的將領(lǐng)擁立金東京留守完顏雍即帝位于東京,是為金世宗,改元大定。十一月,金帝完顏亮得知消息后,決定立即渡江進攻南宋。宋督視軍馬葉義問到達建康后免除王權(quán)兵權(quán),改任李顯忠為都統(tǒng)制,派參謀軍事虞允文前往蕪湖督促李顯忠立即上任,虞允文到達東采石時長江北岸金軍大量水軍船只已出楊林渡口,虞允文臨時部署宋軍進行防御,大敗完顏亮(采石之戰(zhàn)),完顏亮被迫轉(zhuǎn)往揚州。完顏亮在揚州下令三日內(nèi)渡江南侵,金軍在采石戰(zhàn)敗后士氣已很低落而鎮(zhèn)江宋軍守備嚴密,金軍將領(lǐng)認為渡江南侵必將戰(zhàn)敗,加上金世宗已控制了金大部地區(qū),促使金都統(tǒng)制耶律元宜(完顏元宜)等在十一月末殺死金帝完顏亮于揚州,金軍隨即退兵,十二月渡淮北歸。1162年五月,宋高宗立趙瑋為太子,并改名趙眘。

    1162年六月,高宗宣布退位為太上皇,太子趙眘即位,是為宋孝宗。七月,宋孝宗以張浚為少傅兼江淮宣撫使,封魏國公、以參知政事汪澈視師湖北、京西、以四川宣撫使吳璘兼陜西河?xùn)|路宣撫、招討使。孝宗還為岳飛平反昭雪,起用因主張抗金而被貶的官員,以鼓舞抗金斗志。但是,宋孝宗在抗金舉措上仍受制于太上皇宋高宗,朝中大臣也大多仍執(zhí)行太上皇降金求和的意志,因而主張由川陜進取中原的兵部尚書兼川陜宣諭使虞允文不久被罷職。金世宗欲索回采石之戰(zhàn)前后被宋軍攻占的淮北州府,并要南宋依舊每年納貢銀絹,為此于1162年十一月初命右丞相仆散忠義(烏者)兼都元帥統(tǒng)兵攻宋。宋孝宗決定對金作戰(zhàn)以改變宋金臣屬關(guān)系,遂于1163年四月,命樞密使、都督江淮軍馬張浚督軍北伐。五月初,張浚命宋將李顯忠、邵宏淵分別自濠州、盱眙渡淮北攻。李顯忠首先攻克靈璧,金河南路都統(tǒng)奚人撻不也(《宋史》作蕭琦)戰(zhàn)敗出逃后降于李顯忠。五月中旬,李顯忠、邵宏淵攻占淮北重鎮(zhèn)宿州,金宿州防御使烏林答剌撤等率殘軍北逃。宋孝宗隨即任命李顯忠為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使,孝宗也下詔親征。宋軍攻占宿州后金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撒曷輦)立即率精兵進攻宿州,李顯忠率所部主動出擊,連日激戰(zhàn)雙方傷亡都在萬人以上,勝負相當,但邵宏淵不僅按兵不援而且還制造謠言動搖軍心,諸將領(lǐng)相繼南逃,李顯忠移軍入城后,仍制止不住將領(lǐng)的逃亡。金軍加緊攻城,李顯忠親自上城守衛(wèi)砍殺攻城金兵,邵宏淵仍坐視不援,宋軍遂于夜晚撤軍南還,諸軍潰逃(史稱“符離之戰(zhàn)”)。符離之戰(zhàn)挫折了南宋抗金派的意志,議和活動又開始進行,秦檜黨羽湯思退重新上臺任右相隨后升為左相。湯思退公然以太上皇宋高宗壓制宋孝宗,迫使孝宗進行議和活動。1164年十一月,湯思退被罷相(隨后死于貶途中)。閏十一月,宋在與金議達成和議:宋不再稱臣、為叔侄之國,易歲貢為歲幣,減十萬(史稱“隆興和議”)。隆興和議雖然在太上皇宋高宗迫使下達成,但孝宗心中一直憤憤難平。張浚病死后,虞允文很快受到重用,由知府歷簽書樞密院事到參知政事再到右相。1172年二月,虞允文由右丞相升為左丞相。九月,虞允文以節(jié)度使任四川宣撫使,臨別時宋孝宗對其說“若西師出而朕遲回,即朕負卿;若朕已動而卿遲回,即卿負朕!睕Q定與虞允文東西兩路出兵攻金。孝宗決定以受書禮儀不平等為攻金的理由。1173年末,金賀年使到來后,孝宗以“議受書禮不合”為由拒絕接受金國書,太上皇宋高宗立即進行干預(yù),孝宗遂不得已仍以舊儀接受金國書,加上虞允文到川后,雖經(jīng)一年準備仍因準備不足而未能定出近期出兵之期,不久虞允文于1174年二月病死于任上,使孝宗兩路出兵北伐中原的設(shè)想落空。1175年六月,呂祖謙邀請理學代表朱熹、心學代表陸九淵兩大學者在信州鉛山縣城東北的鵝湖寺進行哲學辯論會(“鵝湖之會”)。1187年十月,太上皇宋高宗死。宋孝宗擺脫了宋高宗的長期控制,但那時其年事已高,已無收復(fù)中原的意圖了。

    1189年二月,宋孝宗傳位給太子趙敦,是為宋光宗。光宗初期還注意吏治,但不久即有病,逐漸受制于皇后李鳳娘。李后悍妒,不僅離間光宗與孝宗的父子關(guān)系,并于1191年十一月,乘光宗郊祀而宿于齋宮之際,殺死光宗寵妃黃貴妃,光宗突聞黃貴妃暴病身亡,受驚病發(fā),朝政遂為李后所控制。1194年六月,宋孝宗在南宋日益走向衰落,子、媳不孝的情況下病逝。李鳳娘以光宗有病為由拒絕主持孝宗喪禮,左丞相留正、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請高宗吳后以太皇太后主持。趙汝愚主張利用光宗御批,以太皇太后詔令嘉王即位,迫使光宗退位。留正認為不妥,為逃避責任,裝病出城。趙汝愚遂請外戚韓侂胄設(shè)法面見太皇太后陳述意見,定策即于嘉王趙擴臨喪時即位,趙汝愚又命殿前都指揮使郭杲部署禁軍于宮外。

    1194年七月初,太皇太后于孝宗靈前下詔,迫使光宗退位為太上皇,李后為太上皇后,由光宗子嘉王趙擴即帝位,是為宋寧宗(事過數(shù)月,光宗還不知道自己已被迫退位)。政變后,作為宗室的趙汝愚高升右丞相,且是獨相,掌握政權(quán),而原期望以“定策”功獲得重大晉升的韓侂胄卻只被趙汝愚微升為樞密都承旨并不時受到彈劾,寧宗最后免除了韓侂胄的具體職務(wù),韓侂胄遂對趙汝愚心懷怨恨。李沭、胡纮等奏劾身為宋太祖后裔的以宗室而任丞相不妥,并誣其陰謀奪取帝位,引起宋寧宗的猜疑。1195年二月,趙汝愚被罷相,后又貶往永州,死于貶所。趙汝愚及朱熹等人被貶逐,引起朝野的不滿,朝臣、太學生等紛紛上書論救并請斥逐有關(guān)官員。劉德秀、何瞻等稱朱熹的理學為“偽學”,禁止傳播。1197年十二月,又定以趙汝愚、朱熹為首的朝野文武59人為“偽學”黨籍,其重要成員遭貶斥。至1201初,韓侂胄感到權(quán)勢已鞏固,才解除偽學之禁,列入黨籍的人士也逐漸恢復(fù)官職。1204年正月,終生主張抗金的辛棄疾被召進見寧宗,辛棄疾主張乘金內(nèi)憂外患之機出兵攻金以恢復(fù)中原。南宋朝廷隨后為韓世忠在鎮(zhèn)江建廟祭祀,又追封岳飛為鄂王,其后又追奪秦檜的王爵,改謚號忠獻為謬丑,為攻金制造氣氛。1205年七月,韓侂胄出任高于丞相的平章軍國事,積極部署攻金。1206年三、四月間,宋全面部署攻金。四月,東路宋軍不宣而戰(zhàn),宋將畢再遇渡淮一舉攻克泗州;中路宋軍也進占新息、內(nèi)鄉(xiāng)等地,消息報到臨安,韓侂胄認為時機已到,宋寧宗遂于五月初七日下詔伐金,史稱“開禧北伐”。 金章宗以南京副留守兼兵馬副都總管紇石烈毅聚兵于昌武;以河南路副統(tǒng)軍徒單鐸聚兵于歸德、以河南統(tǒng)軍使紇石烈子仁駐軍于汴(開封)以抵擋南宋軍隊的進攻;并命副相仆散揆兼左副元帥統(tǒng)一指揮宋金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河南戰(zhàn)事。戰(zhàn)爭初期宋軍雖然主動進攻,但一遇金軍堅守,甚至只有幾百名金援軍到達,多數(shù)宋軍一戰(zhàn)即潰,甚至不戰(zhàn)而潰。五、六月間,北進的宋軍紛紛自宿州、蔡州、唐州前線,敗退回南宋境內(nèi)。宋軍西線的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又暗中降附于金,企圖割據(jù)四川,這使金軍西線無后顧之憂,可以集中主力攻擊南宋兩淮和襄樊地區(qū)。十月,金軍主力八萬分別自清口、渦口、壽州渡淮南下;另以中路金軍二萬五千出唐、鄧;西路軍四萬分駐川陜六地的千里防線。金軍圍楚州、襄陽、和州,攻廬州、六合,宋將畢再遇、田琳、周虎等在保衛(wèi)六合、廬州、和州的戰(zhàn)役中,均擊敗攻城的金軍,尤其是畢再遇的軍事才能迅速得到展現(xiàn)。但是,金軍抵達長江北岸附近的形勢促使宋朝向金求和。十二月,宋軍西線主帥吳曦接受金封的蜀王稱號,割關(guān)外四州給金。1207年正月,吳曦在興州稱蜀國王,割據(jù)川蜀。二月末,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與李貴率七十多人沖入“王宮”殺死吳曦,宋軍隨即收復(fù)被割讓的四州。十一月初,禮部侍郎史彌遠在與楊皇后密謀下,偽稱寧宗密旨伙同參知政事李壁,命殿前司長官夏震秘密殺死韓侂胄。1208年三月,宋金達成和議“改金宋叔侄關(guān)系為伯侄關(guān)系,歲幣由每年銀、絹各20萬兩、匹增為各30萬兩、匹,史稱“嘉定和議”。十月,宋寧宗以錢象祖為左丞相,史彌遠為右丞相,史彌遠由此開始了其長達25年的奸相擅權(quán)時期。史彌遠的謀士劉爚為其出謀劃策,除了“收召諸賢”、“以爵祿縻天下士”外,就是提倡理學。1220年,在魏了翁等人的請求下,追謚了幾位理學代表,為理學走上思想統(tǒng)治地位奠定了基礎(chǔ)。同年,太子趙詢(宋太祖長子燕王趙德昭后裔)病死。1221年六月,宋寧宗再立宋太祖次子秦王趙德芳后裔趙竑為皇子作為繼承人。史彌遠為了掌握皇位繼承人趙竑的動靜,送美女給他,趙竑身邊幾乎都是史彌遠安置的人員,趙竑對史彌遠擅權(quán)的不滿言論都被史彌遠掌握。史彌遠遂不斷在宋寧宗前進讒言欲動搖趙竑的皇位繼承人,但未能成功。1224年閏八月,宋寧宗病死,奸相史彌遠乘夜密召趙貴誠(宋太祖長子燕王趙德昭的后裔)進宮,迫使楊皇后廢原皇子趙竑為濟王,偽造寧宗遺詔,改立宋理宗趙貴誠為皇子,改名趙昀。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擁立趙竑為帝,史稱“霅川之變”,趙竑后雖討平潘壬,仍被史彌遠迫害而死。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使宋,提議與宋聯(lián)合攻金,議定滅金后以河南土地歸宋。1233年,南宋孟珙出兵攻占鄧州、唐州等地,擊敗金將武仙于淅水。八月,蒙古都元帥塔察兒使王檝至襄陽,約宋攻蔡,十月,宋將孟珙帥兵萬人與蒙古將塔察兒合兵圍蔡州。同月,史彌遠死,理宗“親政”。十一月,史彌遠黨羽李知孝、梁成大、莫澤等紛紛遭貶逐。隨后宋理宗重用真德秀、魏了翁等。1234年正月,蒙古與宋聯(lián)軍急攻蔡州,金哀宗傳位給族人、東面元帥完顏承麟,是為金末帝。即位儀式剛結(jié)束,宋軍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縊焚死,蒙古與宋聯(lián)軍攻占蔡州,末帝為亂兵所殺,金亡。六月,宋理宗詔知廬州全子才、荊湖制置使兼淮東制置使趙葵率兵赴開封。七月,宋軍先鋒抵達洛陽城下,蒙古將速不臺急由陜州返兵洛陽,擊敗宋軍后續(xù)部隊,蒙古軍決開黃河水灌開封,宋軍多溺死,余眾棄城南還。1235年三月,宋理宗任命真德秀為參知政事(四月因病辭,五月病死),另一位理學家魏了翁也受到重用,但魏了翁由于受原史彌遠黨羽左丞相鄭清之排擠,為官不久便以病辭職。1236年,蒙古合兵五十萬攻入漢中。九月,闊端大敗宋曹友聞軍于大安軍的陽平關(guān),曹友聞犧牲。蒙古兵遂長驅(qū)入蜀,一月之間,成都府、利州及潼川府三路俱陷。1239年八月,蒙古將塔海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黔以達湖湘,宋將孟珙分軍屯守湖廣西境各要隘,蒙古軍不能東出,又敗于巴東,宋軍遂收復(fù)夔州。1241年十一月,窩闊臺病死。蒙古爭奪汗位的斗爭激烈,直至1251年初,蒙哥繼承汗位后,又不斷派軍向宋進擾。1253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進軍云南,攻陷大理。此后,招降吐蕃,控制了西南地區(qū),從西南方面對南宋造成了大包圍的形勢。1257年春,蒙哥汗下詔大舉侵宋,次年二月,蒙哥自率西路蒙古軍四萬號稱十萬侵蜀,分兵三道。一趨大散關(guān)、一趨米倉關(guān)、一趨沔州。1259年正月,進攻合州釣魚山,宋知州王堅殺蒙招降使者,堅決抵抗。二月,蒙哥汗親至釣魚城下督戰(zhàn),蒙古軍連攻五月不克,傷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傷死于釣魚山下,蒙古軍解圍。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東路軍南侵,當年八月末進至長江北岸。九月初使者報告蒙哥汗死訊,忽必烈北歸以繼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無功而返,決定北歸前加緊攻宋以取得重大戰(zhàn)果。隨后自陽邏堡渡江,三道并進,三次擊敗阻擊的宋軍后到達南岸,進圍鄂州,宋軍堅守抗擊,蒙古軍始終未能攻下。這時蒙古宗室陰謀奪取汗位,情況緊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于同月下旬馳至忽必烈軍中,請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奪汗位。忽必烈隨即回駐長江南岸青山磯,準備渡江北返,卻揚言進軍南宋首都臨安。時在鄂州督戰(zhàn)的南宋右丞相賈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愿意稱臣納貢、割讓長江以北土地。賈似道隱匿私訂和議,而妄稱戰(zhàn)勝蒙古軍,鄂州解圍,因而有“再造功”,加官晉爵。1260年三月初,忽必烈返抵開平即汗位。四月,稱帝。并于五月遣郝經(jīng)為國信使來宋告即位,并索取歲幣。賈似道怕私自議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東制置使拘留蒙古使郝經(jīng)等于真州。賈似道對蒙古、宋雙方都進行欺騙,不作防守準備。宋沿邊諸將又紛紛無故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罷職或下獄死。七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經(jīng)為由,下詔侵宋,但忙于鎮(zhèn)壓內(nèi)部叛亂,侵宋戰(zhàn)事無大進展。

    1264年十月,宋理宗死,理宗養(yǎng)子宋度宗趙禥即位,加賈似道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封魏國公。1268年七月,忽必烈命劉整協(xié)同阿術(shù)圍攻襄陽,宋將呂文德(1269年十二月病死)艱苦拒守。1273年正月,樊城在被圍四年后失陷。二月,宋襄陽守將呂文煥降元,歷時五年的襄樊保衛(wèi)戰(zhàn)結(jié)束。1274年六月,元決定大舉伐宋,以伯顏領(lǐng)河南等路行中書省并晉升為統(tǒng)帥,會師于襄陽,分軍三路侵宋。

    1274年七月,宋度宗死,宋恭帝趙顯即位,年僅四歲,理宗皇后謝道清以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年底,伯顏留阿里海牙兵四萬于鄂,自己與阿術(shù)自鄂州順流而東,以呂文煥為前軍,宋沿江將帥多為呂氏舊部、門生,大都不戰(zhàn)而降。1275年二月,宋相賈似道以戰(zhàn)艦2500艘、戰(zhàn)士7萬,抗擊元軍于丁家洲,伯顏命左右翼騎兵夾江而進,宋軍大敗,賈似道逃往揚州,江東及淮西諸郡相繼敗降。十一月,伯顏分軍三路直奔南宋首都臨安,阿剌罕率西路軍從建康出廣德,東路董文炳率舟師向澉浦;伯顏從中路節(jié)度諸軍,定期會于臨安。1276年正月,伯顏進至皋亭山,宋遣使迎降,但還求保留宋朝。次日,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并奉命與伯顏交涉,文天祥因堅持不降而被元軍扣留。二月,南宋恭帝降,南宋亡。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太后等被押至大都。同月,逃到福州的陸秀夫、張世杰、陳宜中等擁益王趙昰為帝。臨安投降前在伯顏軍前被羈的文天祥,在北解途中逃脫,這時也輾轉(zhuǎn)來投趙昰。秋,張世杰以十萬大軍攻建昌,遭敗績。1277年八月,文天祥被元將李恒襲破于興國。1278年四月,趙昰死,張世杰、陸秀夫等擁八歲的衛(wèi)王趙昺為帝。六月,張世杰率軍收復(fù)雷州失敗,乃奉趙昺移師至廣州灣內(nèi)新會南百里洋面上的崖山,扼險自固。同月,張弘范、李恒率水陸軍二萬赴閩廣滅宋殘部。元軍由贛南出兵入廣。冬,張弘范至潮陽,前軍擊潰自潮陽走海豐的文天祥軍,擒文天祥。1279年正月,張弘范大軍往崖山,途中命文天祥修書招張世杰,文天祥乃書《過零丁洋》詩授之,二月,張弘范、李恒兩軍會合后,對宋崖山水師發(fā)起總攻,全軍潰敗。陸秀夫杖劍趣妻子入海,隨即負幼帝趙昺自沉;張世杰于逃亡中溺死于海。

    代表著作

      《皖西秋色》發(fā)表于2011年1月29日---中國教育報。

    TAGS: 南宋 宗室
    名人推薦
    • 王寶田
      亦作儀山。山東棗莊人。清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內(nèi)閣中書。自辛亥革命后,在青島接授溥偉的指派,到山東兗州投入張勛幕中,又曾充當張勛的密使,不斷奔赴青島,同以...
    • 福山哲郎
      福山哲郎(ふくやま てつろう、1962年1月19日 ?)是日本的政治人士。參議院議員(3屆)、參議院外交國防委員長,F(xiàn)任立憲民主黨干事長。
    • 王孝廉
      王孝廉,唐渤海國著名詩人,仕于僖王大言義之世,官太守。曾受大言義之托訪問日本。
    • 布布·西塞
      布布·西塞(Boubou Cisse),出生于巴馬科,畢業(yè)于艾克斯-馬賽大學,曾任馬里總理。布布·西塞早年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jīng)濟學家,先后擔任馬里共和國工業(yè)和礦業(yè)部長、經(jīng)濟..
    • 杰倫·戴塞爾布盧姆
      杰倫·戴塞爾布盧姆,荷蘭財政大臣,曾任歐元集團主席。1991年畢業(yè)于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學專業(yè),同年在愛爾蘭科克學院學習。
    • 廖國佑
      廖國佑出生于江西省吉水縣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父母早亡,其兄長含辛茹苦供他上完大學。少年貧寒的經(jīng)歷,求學艱難的磨礪,鑄就了他堅強、正直、善良的品格。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