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任章春秋時期魏國人。主要活動年代在公元前457~前447年前后。任魏桓子家臣。在哲學上,按照道家的思想提出欲敗先輔的觀點,說服魏桓子,滿足知伯的土地要求(晉六卿之一的知伯向魏桓子索取土地),以加速知伯的失敗,他說:“無故索地,鄰國必恐;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知伯必驕。驕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氏之命不長矣。《周書》日:u2018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君不如與之,以驕知伯!(《 戰(zhàn)國策·魏策一》)認為滿足知伯的土地要求,會激化知伯同各方面的矛盾,加速知伯的滅亡。他的意見為魏桓子所接受,割給知伯萬家之邑一處,更刺激了知伯索取土地的欲望:“知伯大悅。因索蔡、皋梁于趙,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于外,趙氏應之于內(nèi),知氏遂亡”(同上)。這是戰(zhàn)國時期運用“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的哲學觀點處理實際問題的一個例子。這種欲敗先輔、欲取先與的觀點也見于《老子》第三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