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77年3月至1980年8月任甘肅農業(yè)大學林學系助教,1983年12月至今任教于西北師范大生物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計量學院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
1991 年至1992 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紐約Syracuse大學留學。2000年至200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Colorado, Field Museum of Chicago博士后。
在植物分類學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10余個新分類群;
在植物適應對策的研究中提出了植物群落趨中適應特性的成因及基本原則—MSEP假說。首次提出了植物群落趨中適應特性的下限趨近"亞黃金分割"。有關植物趨中適應對策的論點在1996年首次國際農業(yè)年會上宣讀后, 引起了同行們的關注, 討論熱烈, 反響很大, 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進一步與導師任繼周院士和胡自治教授共同提出了能夠豐富草原科學理論的草地植物種群生態(tài)適應對策的組成、表征和形成的機制。
發(fā)明了一種能夠攜帶并能以僅用傳統(tǒng)方法1/5的時間快速優(yōu)質地干燥植物臘葉標本的紅外干燥器。
主持并完成的應用研究項目有“陽杞晶”產品開發(fā)、“鎖陽釀蜜發(fā)酵工藝研究”。
主要專著
1. Campanula gansuensis (Campanul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 and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Bot. Bull. Acad. Sin.第一作者2000.4 SCI收錄
2. A Co(en)3+ Inserted in DNAs of 3 Species in Rhododendron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一作者2002.8 EI&ISTP收錄
其他以第二或第三作者發(fā)表的SCI或EI&ISTP收錄的8篇論文略。
出版著作2本:
1、王蘭州、董光前.人文生態(tài)學導論.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蘭州、陳杰、柴中林. 植物種群適應對策模型與生化機制. 科學出版社。2004
專利受理:
1、一種制備抗體芯片的方法第二作者 2003
2、蔬菜水果殘留農藥天然清除劑第二作者 2004
在研課題
1)主持研究項目“大氣硫化物污染的植物電波信號監(jiān)測技術之研究”(甘肅省環(huán)保局項目)。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阿拉善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受損機制及重建”中子課題關于利用“植物微弱電波信號探索植物生態(tài)適應對策機理的研究”。
3)基因工程檢測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專項2002-2005)。
4)降血糖特效南瓜多糖功能食品的開發(fā)與產業(yè)化(省科技廳和企業(yè)委托橫向課題2002-2003)
5)竹子納米粉食品及飼料的研制(省教育廳20020682、2002-2005)
6)南瓜多糖的篩選鑒定及其降糖機理的研究(省教育廳20020694、20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