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滕天綬(?—1690),遼寧省遼陽人。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任漢中知府。時三藩(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之亂方息,漢中傾頹滿目,天綬籌資,先后修葺文廟、社壇、城樓、倉庫、堰口、惠民所(福利院),書吏房等。
漢中自蕭何建山河堰后,水利豐沛,但百姓爭利,致多聚訟。天綬親歷南鄭、褒城、城固、洋縣各地,察看地形,筑堤建閘,勒禁刻石,使啟閉有期,蓄泄有界。自是爭端漸息。
漢南水豐土沃,宜稻宜麥,宜桑宜果。天綬親撰《勸民栽桑示并歌》,勸勉百姓種桑植果,廣辟財源,且以栽桑植果之多少,定民戶獎賞的等次,和官吏政績的優(yōu)劣。天綬又首倡蓄水灌麥,民從之,小麥果然增產(chǎn)。
漢中自清初順治年知府馮達道修纂《漢中府志》后,郡志三十余年未續(xù)修。天綬設館授餐,分篇匯句,修成《府志》二十四卷,最稱詳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