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68年中學畢業(yè)上山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插隊落戶十年. 1978年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學習,1982年畢業(yè). 1992年赴歐洲訪問考察建筑,入瑞典皇家建筑學院,瑞典國家建筑研究院學習研究,工作,1993年回國.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1982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先后任沈陽建筑工程學院(沈陽建筑大學) 建筑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建筑系主任,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沈陽建筑工程學院院長等職; 兼任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建筑學會會員,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會員,理事,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遼寧省與沈陽市建筑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滿族建筑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沈陽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等職,F(xiàn)任沈陽建筑大學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域性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職. 先后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沈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研究方向
陳伯超長期從事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與理論,地域性建筑教學與研究,是中國現(xiàn)代建筑學家,建筑師,建筑教育家.
主要貢獻
陳伯超編撰,發(fā)表國際,國內(nèi)報刊文章多篇,其中學術(shù)論文一百二十余篇;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課題二項; 主持,完成工程設計項目近百項,陳伯超關于遼寧與沈陽一宮三陵(清盛京宮闕,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的研究成果成為一宮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jù)與建筑證明。
陳伯超編撰,出版著作二十余部:
參加編著《建筑科學知識大全》,聘任編纂委員會委員,沈陽出版社(1989年)。
參加編著《建筑實用大詞典》;聘任編纂委員會委員兼《建筑設計與建筑藝術(shù)》;學科主編,沈陽出版社(1992年)。
參加編著《中華百科要覽. 建筑篇》,聘任編纂委員會委員兼建筑篇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
編著《歐洲新建筑》,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5年)。
專著《 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
編著《盛京宮殿建筑》,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
編著《室內(nèi)設計概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
編著 《 景觀設計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年)。
編著《沈陽故宮木作營造技術(shù)》,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主編《沈陽都市中歷史建筑匯錄》,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