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邵競生(1902—1952),名適,祖居安徽蕭縣新莊區(qū)杜集鎮(zhèn)邵套村,后遷到黃口鎮(zhèn)居住。其父邵世恩,民國15年(1926),任十六區(qū)(黃口)區(qū)長,作惡多端,民憤極大。北伐軍攻占蕭縣建立政權(quán)后,將邵世恩等劣紳逮捕,交蘇州江蘇省特別法庭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保釋后去天津做生意,即勾結(jié)日軍成了老牌漢奸。邵競生自幼讀書,畢業(yè)于北京法政大學(xué)。抗日戰(zhàn)爭前夕,他在北平文治中學(xué)任事務(wù)員,后回家。民國27年,蕭縣淪陷。邵世恩尾隨侵華日軍回了老家,父子依靠日軍在黃口搶先成立了維持會。邵世恩任維持會長,由其子邵競生輔政幫兇。黃口一帶人民稱邵競生為邵禿子、二縣長,并編成歌曲:“黃口車站賽北京,邵適好比小朝廷,杜桂英駕坐西宮院,掌朝太師杜大清,領(lǐng)兵無帥陳儀仕,跳梁小丑王金棟,開路先鋒楊志清,一窩害人精,他們真孬種”。民國29年4月,日偽蕭縣公署成立,邵世恩仼知事,邵競生任秘書。為了吸取所謂“建設(shè)東亞”之經(jīng),邵競生于同年7月參加觀光團,赴日本觀光。31年1月,日偽蕭縣公署改稱蕭縣縣政府,邵競生任縣長。33年底,任汪偽灌云縣縣長,次年4月,任汪偽徐州市籌備主任,8月,任汪偽海州市市長,后在汪偽軍郝鵬舉部任參謀。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郝鵬舉搖身變成國民黨軍,邵競生任該部軍法處長。36年1月,郝在山東起義,他仍任該部軍法處長,次年10月郝反叛重屬國民黨,邵競生任該部軍法官。郝鵬舉部波被后,邵競生潛逃南京、上海等地。1950年10月,在上海俠徐路開設(shè)紙煙店掩身潛藏時,被人民政府逮捕。蕭縣人民法院判處漢奸邵競生死刑,于1952年1月11日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