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 ) 1930年8月5日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瓦帕科內(nèi)塔。1955年獲 珀杜大學航空工程專業(yè)理學碩士學位。1949-1952年在 美國海軍服役(飛行駕駛員)。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頭盔中影像)和 巴茲·奧爾德林(如圖)乘 “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登月。
自由勛章。
邁克爾·柯林斯。
簡歷
1955年進入國家航空技術顧問委員會(即后來的國家航空和航天局) 劉易斯飛行推進實驗室工作,后在委員會設在 加利福尼亞的愛德華茲高速飛行站任試飛員。1962年至1970年在休斯敦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載人宇宙飛船中心任宇航員。1966年3月為“ 雙子星座-8”號宇宙飛船特級駕駛員。
成績
簡介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乘 “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登月。
邁克爾·柯林斯。
生平
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 , 1930年8月5日—)曾是一位宇航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及 大學教授。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時,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雙子星8號是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務,在這次任務中,他和 大衛(wèi)·斯科特執(zhí)行了歷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1969年7月20日,在執(zhí)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務阿波羅11號時,阿姆斯特朗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他與搭檔巴茲·奧爾德林一道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
在成為宇航員之前,阿姆斯特朗曾是美國海軍的飛行員,曾參與過 朝鮮戰(zhàn)爭。他后來在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擔任試飛員,飛行時間超過九百小時。作為試飛員,阿姆斯特朗飛過F-100“超級佩刀”A型和C型、F-101“巫毒”以及F-104“星”式戰(zhàn)斗機,他飛過的其他機型包括X-1B型、X-5、X-15、F-105“雷公”、F-106“三角標槍”、B-47“同溫層噴氣”、以及 KC-135“同溫層油船”。
距離阿波羅11號登月點五十千米的阿姆斯特朗 環(huán)形山就是以阿姆斯特朗的名字命名的。
人生路程
家庭情況
尼爾·阿姆斯特朗是斯蒂芬·科尼·阿姆斯特朗( )和薇奧拉·路易斯·恩格爾( )的長子,1930年8月5日凌晨12點31分39秒出生于 俄亥俄州的沃帕科內(nèi)塔(Wapakoneta)。斯蒂芬·阿姆斯特朗是俄亥俄州政府的公務員,一家人在14年里多次搬遷,曾在16個城市安家。阿姆斯特朗一家最終回到了沃帕科內(nèi)塔,此時尼爾·阿姆斯特朗已經(jīng)加入了鷹級童子軍( ),后來就讀于布魯梅高中( )。
大學
1947年,阿姆斯特朗進入 普渡大學,兩年后在海軍服役了三年,再繼續(xù)學習并于1955年畢業(yè),后來在 南加州大學獲得了航空工程學碩士學位,他是家里的第二個大學生。阿姆斯特朗雖然被 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但他認識的唯一一個工程師(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生)建議他不要去,認為最好不要離家太遠。阿姆斯特朗在普渡大學的成績普通, GPA最高的學期是在服役后,大學四年的平均GPA是4.8。
阿姆斯特朗讀大學時認識了家政學學生珍妮特·伊麗莎白·希倫( ),阿姆斯特朗擔任試飛員時與她訂婚。1956年1月28日,兩人在 伊利諾州的威爾米特會眾教堂結(jié)婚。被分配到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后,阿姆斯特朗住在基地的單身宿舍里,珍妮特住在 洛杉磯附近的西木區(qū)。一個學期后,他們搬到了羚羊谷( )。珍妮特一直沒能完成學位,對此她一直很遺憾。
阿姆斯特朗和珍妮特育有三個孩子: 埃里克(Eric)、 凱倫(Karen)和 馬克(Mark)。1961年6月,唯一的女兒凱倫的腦干中發(fā)現(xiàn) 惡性腫瘤,X光治療對腫瘤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她的語言能力和行走能力則完全喪失。1962年1月28日,阿姆斯特朗的結(jié)婚紀念日當天,凱倫因肺炎去世。
朝鮮戰(zhàn)爭
1949年1月26日,阿姆斯特朗被征召入伍,在 彭薩科拉海軍飛行基地( )進行了一年半的訓練,于1950年8月12日結(jié)業(yè)。阿姆斯特朗最初被派到 圣迭戈灣的飛行基地,兩個月后被分配到VF-51“獵鷹”中隊。1951年1月5日,阿姆斯特朗在他的首次飛行任務中飛F9F“豹”式噴氣機。6月7日,阿姆斯特朗在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CV-9)上進行了第一次航母降落。同一個星期內(nèi),他被晉升為少尉。月末, 埃塞克斯號經(jīng)過檢修后可以起降VF-51中隊的戰(zhàn)斗機,被派到 朝鮮進行對地攻擊任務。 1951年8月29日,阿姆斯特朗被派到 金策進行偵查任務。五天后他的飛機被擊中,但他最終還是飛回了本方區(qū)域。由于飛機機翼損傷過重,阿姆斯特朗不得不彈射逃生,落在 浦項后被戰(zhàn)友帶回基地。他的飛機,125122號F9F-2下落不明。阿姆斯特朗在朝鮮一共執(zhí)行了七十八次任務,飛行時間達到121小時,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在1952年1月。因為他在朝鮮的表現(xiàn),他獲得了 飛行獎章、金星獎章以及朝鮮服役獎章。阿姆斯特朗1952年8月23日離開了海軍,在海軍預備隊擔任上尉,在1960年10月20日離開了預備隊。
試飛員
從普渡大學畢業(yè)后,阿姆斯特朗決定當一名試飛員。他向 愛德華空軍基地( )的 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 )遞交了申請,但當時沒有名額,他被安排到了克里夫蘭的格倫研究中心( ),1955年2月正式開始試飛的工作。五個月后,阿姆斯特朗去了愛德華空軍基地,在愛德華空軍基地的第一天,阿姆斯特朗就被安排了飛行任務。他的前幾次任務是駕駛改裝的轟炸機投放跟蹤機。
1957年8月15日,阿姆斯特朗首次駕駛超音速飛機:X-1B型,飛行高度為18,300米。降落時 起落架被損壞,由于設計問題之前類似損壞已發(fā)生多次。1960年12月30日,阿姆斯特朗首次飛X-5,之后又飛了六次。第一次飛行中他達到了14900米的高度,1.75 馬赫。1960年11月,他被選入X-20“動力倍增器”飛機的飛行員顧問小組,X-20的設計思路是要成為一種能在太空中使用的戰(zhàn)斗機。1962年3月15日他被選為這個計劃的六名飛行工程師之一。
阿姆斯特朗前后飛七次X-15,駕駛X-15-3達到了約63000米的高度,駕駛X-15-1達到了5.74馬赫的速度(6,615千米/小時)。離開飛行研究中心時,他已飛過超過五十個機型,飛行時間達到了2450小時。
宇航員選擇與早期訓練
阿姆斯特朗成為一名宇航員并不是因為某一個決定性的瞬間。航空航天局開始選擇第二批宇航員四到五個月后,他對 阿波羅計劃的前景越來越感到興奮,希望能有新的挑戰(zhàn)。
事后很多年才被發(fā)現(xiàn)的是,阿姆斯特朗的申請表比1962年6月1日的截止日期晚了一個星期才到。阿姆斯特朗在愛德華基地的同事迪克·戴(Dick Day)當時已經(jīng)在載人航空中心工作,發(fā)現(xiàn)了一份遲到的申請,趁沒人注意把文件悄悄塞進了其他申請表中。6月,阿姆斯特朗在 布魯克斯空軍基地(Brooks Air Force Base)接受了一次健康檢查,很多宇航員都認為這個測試較為痛苦并且沒什么大用。
1962年9月13日,飛行任務成員辦公室主任 迪克·斯雷頓給阿姆斯特朗打了電話,詢問他是否有興趣成為新的九名宇航員之一。阿姆斯特朗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宇航員的人選三天后才公布,雖然報紙中幾個月前就已經(jīng)報道他會被選為“第一名平民宇航員”。
雙子星計劃
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任務是擔任雙子星5號的候補指令飛行員,與埃里奧特·希搭檔。這次任務長達八天,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紀錄,任務的主力宇航員是 戈爾登·庫勃和 皮特·康拉德。在 卡納維拉爾角觀看發(fā)射后,阿姆斯特朗和希駕駛T-38“禽爪”型飛機回到休斯敦,甚至還和在 地球軌道中的庫勃和 康拉德通了話。
1965年9月20日,雙子星8號的宇航員選擇公布:阿姆斯特朗擔任指令飛行員,與大衛(wèi)· 斯科特搭檔。斯科特在同一批宇航員中第一個獲得任務。雙子星8號于1966年3月16日發(fā)射,計劃中要與阿金納對接艙完成軌道集合并對接以及 美國航天史上第二次艙外活動(阿姆斯特朗本人不喜歡“太空行走”這個叫法)。計劃中,整個任務將持續(xù)75小時,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會環(huán)繞地球55周。當?shù)貢r間上午10點阿金納對接艙發(fā)射后,上午11點41分02秒,巨人2號(Titan II)火箭發(fā)射,將兩位宇航員送入太空。
進入軌道后六個半小時后,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由于地面上的許多地方缺乏通信站,與宇航員的通訊一度中斷。此時已對接的航天器突然開始旋轉(zhuǎn),阿姆斯特朗嘗試了軌道高度與機動系統(tǒng)(Orbital Attitude and Maneuvering System,OAMS),但沒能停止旋轉(zhuǎn)。他們接受了指令中心的建議,與阿金納分離,但旋轉(zhuǎn)突然加快,達到了每秒一周。阿姆斯特朗決定使用返回 控制系統(tǒng)(Reentry Control System,RCS)并關閉軌道高度與機動系統(tǒng)。任務規(guī)則中明確規(guī)定返回控制系統(tǒng)一旦開啟,航天器就必須盡快返回大氣層。
宇航員辦公室中的一些人認為阿姆斯特朗犯了大錯,甚至還提到他不是軍人這一細節(jié)。宇航員 瓦爾特·康尼翰在他的自傳《全美國男孩》(The All-American Boys)中提到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完全忽視了這種情況下的應對方案。這其實是不真實的;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則。 康尼翰還錯誤地認為當時阿姆斯特朗可以只打開返回控制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其實他當時沒有選擇,只能全部打開?的岷彩钱敃r不多的嚴肅批評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行為的人之一。指揮中心負責人金·克蘭茲(Gene Kranz)在他的自傳《 永不言敗》(Failure Is Not An Option)中說道:“兩位宇航員是按照訓練步驟做的。我們的訓練有誤,使得他們出錯!比蝿諞Q策人沒意識到兩個航天器對接后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
阿姆斯特朗本人對這次任務覺得很難過,斯科特不得不放棄他的艙外活動,其他一些 任務計劃也沒能完成。他沒有聽到別人的評論,但猜測如果當時再冷靜一些,也許就不用開啟返回控制系統(tǒng),或者使用阿金納對接艙的高度控制系統(tǒng)就可以停止旋轉(zhuǎn)而不必與其分離。
雙子星8號返回后兩天,阿姆斯特朗接到了他在雙子星計劃中的最后一次任務: 雙子星11號的替補指令飛行員。已經(jīng)為兩次任務接受訓練后,他對航天器的各個系統(tǒng)已經(jīng)相當熟悉,任務過程中更多的是在幫助新人威廉·安德斯熟悉航天器操作。雙子星11號于1966年9月12日發(fā)射,皮特·康拉德和理查德·戈爾登執(zhí)行了這次任務。任務很成功,阿姆斯特朗擔任了指令艙宇航通訊員(CapCom)。
雙子星11號后,美國總統(tǒng) 林登·約翰遜安排阿姆斯特朗、戈爾登、阿波羅航天器辦公室主任喬治·洛(George Low),各自的妻子以及其他一些政府官員到南美進行了一次慈善訪問。他們?nèi)チ耸粋國家的十四個城市。阿姆斯特朗在與當?shù)孛艘娒鏁r使用對方語言問好。在 巴西,阿姆斯特朗談到了巴西著名飛行員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認為他發(fā)明的飛行器超過了 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
早期阿波羅計劃
1967年1月27日,阿姆斯特朗與戈爾登·庫勃、理查德·戈爾登、 吉姆·洛威爾和 斯科特·卡彭特一道在華盛頓參加了《外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的簽署儀式。晚上6點45分, 卡彭特去了機場,其他四人返回了酒店。在酒店的電話留言里他們得知了阿波羅1號的大火以及 維吉爾·格里森、 愛德華·懷特和 羅杰·查菲犧牲的消息。四人留在了酒店內(nèi),一晚上都在談論這次事故,借酒澆愁。
1967年4月5日,阿波羅1號調(diào)查報告被公布的當天,阿姆斯特朗和其他十七名宇航員與迪克·斯雷頓開會。斯雷頓首先宣布:“首次登月的宇航員人選將從這間屋子里產(chǎn)生!庇冉稹と麪柲虾髞砘貞洠⒛匪固乩蕦@句話沒有什么反應。對于阿姆斯特朗,這句話并不意外——當時在場的宇航員都參加了雙子星計劃,首次登月的人選只能從他們之中產(chǎn)生。斯雷頓談到了計劃中的任務,并將阿姆斯特朗安排到了阿波羅9號的替補團隊。阿波羅9號當時是一次在遠地軌道中測試登月艙的任務。由于登月艙的制造進度遠遠晚于預期,阿波羅8號和9號的人選被互換。按照宇航員的輪換制度,阿姆斯特朗將擔任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
為了使宇航員們熟悉登月艙的操作, 貝爾飛行系統(tǒng)公司(Bell Aerosystems)生產(chǎn)了兩部登月試驗機(Lunar Landing Research Vehicles),日后被改裝成了登月訓練機(Lunar Landing Training Vehicles)。這兩臺機器能夠模擬月球表面相當于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使宇航員們能夠提前適應登月艙的操作。 1968年5月6日,阿姆斯特朗在訓練時,登月訓練機在約30米高度突然失靈,他發(fā)現(xiàn)訓練機即將墜毀后使用彈射座椅跳傘逃生。事后研究顯示,阿姆斯特朗如果晚0.5秒逃生,他的降落傘就沒有足夠時間完全打開。阿姆斯特朗并沒有受重傷,只是咬到了自己的舌頭。雖然幾乎喪命,但阿姆斯特朗依然認為登月訓練機對于模擬登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阿波羅8號環(huán)繞月球后,1968年12月23日,迪克·斯雷頓安排阿姆斯特朗(阿波羅8號的替補指令長)擔任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登月艙駕駛員是巴茲·奧爾德林,指令艙駕駛員是邁克爾·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在一次直到2005年阿姆斯特朗的傳記中才公開的會議中,斯雷頓詢問阿姆斯特朗是否需要將奧爾德林換成經(jīng)驗更加豐富的吉姆· 洛威爾?紤]了整整一天后,阿姆斯特朗覺得保留原來的安排,不僅因為奧爾德林完全可以勝任,洛威爾也配得上他自己的一次任務。在登月的三名宇航員中,登月艙駕駛員被非正式地排在第三位,阿姆斯特朗覺得讓 雙子星12號指令飛行員洛威爾在自己的團隊里排第三實在是無法解釋。
圍繞著阿波羅11號的一個小爭議就是登月后誰第一個邁出登月艙,踏上月球。起初,奧爾德林認為他應該在先;雙子星計劃中的太空行走都是由飛行員執(zhí)行,指令飛行員留在航天器內(nèi)。指令飛行員在航天器中有許多責任,再增加艙外活動的訓練會影響其他工作。
《阿波羅——月球遠征》一書中(Apollo - Expeditions To The Moon),作者羅伯特·謝羅德(Robert Sherrod)寫了“登月的人”("Men For The Moon")一章,介紹了奧爾德林的顧慮,還提到在模擬訓練時,奧爾德林模擬率先離開登月艙必須爬過阿姆斯特朗才能到達艙門(登月艙艙門向內(nèi)側(cè)右邊開,位于右邊的登月艙駕駛員先出去非常困難),登月艙模型也因此被損壞。書中還提到斯雷頓曾說過:“……第二,哪怕只是在方案層面,我也覺得應該是指令長先出去……我發(fā)現(xiàn)他們原來的安排之后立刻就改過來了。鮑勃·吉爾魯斯也同意!
很可能是1969年3月,斯雷頓、吉爾魯斯、洛和飛行任務中心主任克里斯·克拉夫特(Chris Kraft)在一次會議中決定阿姆斯特朗將第一個離開登月艙并踏上月球。1969年4月14日的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中,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月的原因是登月艙的設計。這四名決策人最初并不知道艙門設計的問題,這次會議直到2001年克拉夫特自傳的發(fā)表才為人所知。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即將發(fā)射時,阿姆斯特朗收到了一份來自發(fā)射臺負責人岡特·文特(Guenter Wendt)的禮物——一個聚苯乙烯做的月牙。文特說這是月球的鑰匙。作為回贈,阿姆斯特朗給了文特一張“兩個行星之間有效”的“太空出租車”票。
飛向月球
阿波羅11號發(fā)射時,阿姆斯特朗的心率達到每分鐘109下,對他來說發(fā)射的第一階段尤其吵——比雙子星8號的發(fā)射要吵得多。相對于雙子星航天器,阿波羅太空艙要略大一些;但很幸運,三人都沒有患其他宇航員曾遇到過的太空適應綜合癥。阿姆斯特朗特別高興,他小時候曾暈車,大量的翻轉(zhuǎn)動作后可能會出現(xiàn)暈眩。
阿姆斯特朗的目的僅僅是安全地降落,而沒有一個特別的降落點。由于相對寬松的降落要求,阿姆斯特朗對登月的具體地點也不是特別在意。降落點火三分鐘后,他發(fā)現(xiàn)登月艙提前兩秒飛越了指定的環(huán)形山,意味著登月點將偏離計劃中的位置好幾英里。登月艙“鷹號”的降落雷達找到目標后,出現(xiàn)了幾次錯誤。第一次是1202號錯誤;雖然任務前進行了大量的訓練,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仍不記得代碼代表的錯誤。對于阿姆斯特朗警報聲大作更多的是一種干擾而并不使他特別擔心;之前的試飛員生涯使他明白只要儀器還在正常工作,探測器還在獲得數(shù)據(jù),就沒有必要放棄任務。1202號警報(以及后來的1201號警報)是由登月艙電腦的演算溢位。
阿波羅11號登月的一個插曲就是降落時只剩幾秒鐘的燃料了。其實,阿姆斯特朗對燃料并不是特別擔心;他在訓練時多次使用登月訓練機在只剩不到15秒的燃料時安全降落。他相信哪怕登月艙在離地15米時燃料用盡都沒有問題。任務后的研究顯示登月艙當時還剩下約50秒的燃料。
1969年7月20日20點17分39秒(UTC)成功降落后,阿姆斯特朗對指揮中心和整個世界說的第一句話是“休斯敦,這里是 靜;。u2018鷹u2019著陸成功。”作為慶祝,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只是握了一下手,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就迅速開始登月后的任務步驟。由于對降落后可能的突發(fā)事件不確定,任務計劃中兩位宇航員需要在著陸后立刻做好緊急情況下迅速起飛的準備。
首次踏上月球
航空航天局的正式任務計劃安排兩位宇航員在走出登月艙前先休息一會兒。兩人都不是很累,于是阿姆斯特朗詢問是否可以將月表行走提前到(休斯敦時間的)傍晚。準備停當,登月艙被減壓,艙門打開,阿姆斯特朗緩慢地扶著梯子走下了登月艙。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UTC),阿姆斯特朗的左腳踏上了月球,并說: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阿姆斯特朗在這句話中漏掉了一個字母“a”(one small step for a man),使句子不通:單獨的“man”往往指的是“人類”而不是“個人”。阿姆斯特朗事后承認他有時會漏掉個別的音節(jié),但他也“希望歷史允許我犯下這個小錯并意識到我當時不是故意漏掉的——雖然我也可能只是發(fā)音很輕!
有證據(jù)顯示阿姆斯特朗的確說了這個“a”。 澳大利亞程序員皮特·山恩·福特(Peter Shann Ford)通過數(shù)字分析后發(fā)現(xiàn),當時阿姆斯特朗確實說的是“a man”,但當時通訊設備的限制使這個“a”沒被聽到。福特沒有把這個發(fā)現(xiàn)刊登在嚴肅的科學期刊上,而是放在了他的個人網(wǎng)站中。不過,身為 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教授的福特和阿姆斯特朗的授權傳記作者 詹姆斯·漢森(James R. Hansen)把這一發(fā)現(xiàn)報告給了對這一問題也作過研究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關于是否有“a”的爭論被 語言學家大衛(wèi)·畢佛(David Beaver)和馬克·利伯曼(Mark Liberman)發(fā)表在《語言日志》博客(Language Log)上。阿姆斯特朗本人希望在句子中包括“a”,但用括號。
“一大步”這句簡單而又雋永的話只是著陸之后阿姆斯特朗大量思緒中的一件,并非事先想好的。阿姆斯特朗很清楚邁出第一步之后需要說點什么,所以提到“一步”似乎是個不錯的開始。有假說稱他有意識地借用了作家 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 哈比人歷險記》中的一句話(“不是他個人特別大的一步,卻是黑暗中的一步。”),或者是來自于航空航天局一位官員的一份備忘錄。阿姆斯特朗否認了這兩種說法。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一句話其實是“我馬上就要從登月艙上邁開了”,之后他轉(zhuǎn)身,踏在了月球表面上。此時,美國之音正在轉(zhuǎn)播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信號,當時全世界約有四億五千萬人在關注著這一瞬間 。
阿姆斯特朗邁出第一步后十五分鐘,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成為了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類成員。他們開始測試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可行性。一開始他們還掀開了登月艙梯子上登月紀念牌的遮蓋物,并在地上插了一面美國國旗。這面國旗的頂端有一根鐵絲,使旗子在無風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展開。由于鐵絲沒有被拉直,國旗之前也一直是被折疊起來的,所以看起來似乎是有風在吹一般。地面上關于是否應該插國旗曾引起爭論,阿姆斯特朗認為這不是一個大問題。迪克·斯雷頓曾告訴阿姆斯特朗他們會收到特別的通訊,但沒有說信號那一頭會是總統(tǒng) 理查德·尼克松。
對于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的大量照片只有五張包括阿姆斯特朗這一點,奧爾德林解釋說這是插完國旗后 尼克松的電話所致?偨y(tǒng)與阿姆斯特朗交談了足足五分鐘,而這正是計劃中要給阿姆斯特朗拍照的時間。任務計劃的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一旦錯過便不會有機會補救。
將早期阿波羅科學實驗包安裝完畢后,阿姆斯特朗走到了登月艙60米外的地方,后來被命名為東環(huán)形山(East Crater)。這是兩人在月球表面最遠的活動距離。阿姆斯特朗的最后一個任務是把一個紀念牌放在月球表面上,以緬懷為航天事業(yè)犧牲的蘇聯(lián)宇航員 尤里·加加林、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以及阿波羅1號的三位宇航員查菲、格里森和 懷特。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登月艙外的時間約為兩個半小時,是六次登月任務中最短的一次。之后的月表行走時間逐漸加長,到 阿波羅17號時達到21小時。
返回地球
回到登月艙后,艙門被關閉,艙內(nèi)重新加壓。在準備重新起飛時,兩位宇航員發(fā)現(xiàn)他們不小心折斷了一個斷路器開關。如果無法修復,登月艙無法點火。奧爾德林使用一支圓珠筆進行連接,登月艙得以點火。奧爾德林仍然保留了這支救了他們命的圓珠筆。登月艙的起飛部分帶著兩位宇航員進入月球軌道,與指令艙重新對接,返回地球。
為了保證宇航員們沒有在月球上感染某種未知疾病,三人返回后被隔離了十八天。之后三人被派到世界各地進行了一次四十五天的“偉大的一步”(Giant Leap)訪問。阿姆斯特朗之后在 鮑勃·霍普(Bob Hope)的勞軍聯(lián)合組織(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s,USO)活動中亮相,回答士兵們的一些問題,消除他們的反戰(zhàn)情緒。一些小報曾編造出阿姆斯特朗和一道參加勞軍聯(lián)合組織的女演員柯妮·斯蒂文斯(Connie Stevens)產(chǎn)生感情的故事。
1970年5月,阿姆斯特朗藏在蘇聯(lián)參加第十三屆國際 空間研究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會議。從 波蘭抵達 列寧格勒后,他又來到 莫斯科,拜訪了蘇聯(lián)總理阿列克謝·柯西金。阿姆斯特朗是西方世界第一個見到圖-144超音速客機的,并到尤里·加加林太空人訓練中心。訓練中心對他來說有點“ 維多利亞風格”。一天的游覽結(jié)束后,阿姆斯特朗很吃驚得看到了聯(lián)盟9號發(fā)回的畫面。阿姆斯特朗對這次任務毫不知情,雖然執(zhí)行任務的宇航員阿德里安·尼科拉耶夫的妻子 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負責招待阿姆斯特朗。
后續(xù)
阿波羅11號任務后不久,阿姆斯特朗宣布他不會再次進入太空。在高級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Advanc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擔任副主任十三個月后,1971年8月,他從航空航天局辭職,在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工程系擔任教授。
阿波羅11號后,阿姆斯特朗使用任務中的許多飛行經(jīng)歷代替了極超音速飛行模擬的畢業(yè)論文,獲得了南加州大學的碩士學位。而他在多個大學(包括母校普渡大學)中選擇規(guī)模較小的辛辛那提大學的主要是因為不想引起同事的反感;他不想因為自己學位不高而直接擔任教授讓其他人不滿。阿姆斯特朗在辛辛那提大學的正式頭銜是空天工程學教授。八年后,由于個人原因以及對學校逐漸改為公立大學的不滿,阿姆斯特朗辭職。
阿姆斯特朗曾在兩次太空事故后負責調(diào)查。1970年的 阿波羅13號返回后,他被分在埃德加·科特 萊特(Edgar Cortwright)的調(diào)查小組中,給出了任務的準確時間表。他個人反對重新設計引起爆炸的氧氣罐。1986年的 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災難后, 羅納德·里根總統(tǒng)安排阿姆斯特朗擔任 羅杰斯委員會的副主席,負責調(diào)查任務的操作部分。后來, 中國也相繼開展關于月球的研究。
商業(yè)活動
1971年從航空航天局退休后,阿姆斯特朗謝絕了許多企業(yè)聘請他擔任代言人的邀請。第一家成功邀請他的是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阿姆斯特朗從1979年1月開始為克萊斯勒代言,同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企業(yè)在工程方面有很大的比重,當時的財政狀況也不是很理想。他還擔任了 美國銀行家聯(lián)合會(Bank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等公司的代言人。阿姆斯特朗只接受過美國企業(yè)的邀請。
阿姆斯特朗還曾在 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 里爾噴氣機公司(Lear Jet)、塔夫脫傳媒(Taft Broadcasting)、美國 聯(lián)合航空公司以及錫奧科爾(Thiokol)等公司的董事會任職。在羅杰斯委員會任職調(diào)查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災難期間,阿姆斯特朗調(diào)查過錫奧科爾生產(chǎn)的火箭推進器。2002年,他從EDO有限公司退休。
1979年的事故
1979年秋,阿姆斯特朗在他自己位于俄亥俄州 黎巴嫩(Lebanon)附近的農(nóng)場工作期間,從卡車尾部跳下時,結(jié)婚戒指被卡在車輪上,使他的左手無名指被扯斷。幸好,阿姆斯特朗保持冷靜,找到了那截手指并冷藏,最終在 肯塔基州 路易斯維爾的猶太醫(yī)院重新接合。
個人生活
政治生涯
登月第一人曾被多個政黨邀請從政,但他每次都謝絕了。他是一個 杰弗遜共和黨人,反對美國四處擔當“世界警察”的行為[。1971年 ,因為對國家的貢獻,他在西點軍校被授予 塞萬努斯·塞耶爾獎(Sylvanus Thayer Award)。
婚姻
1991年2月與朋友們在 科羅拉多州滑雪時,阿姆斯特朗曾得過一次輕微的心臟。凰母赣H去世于一年前,母親則是九個月前剛?cè)ナ;疾∑陂g,他與珍妮特分居,并在辦理離婚手續(xù)。她厭倦了丈夫長期不在家的生活。1989年,一次商業(yè)活動后回家時,阿姆斯特朗發(fā)現(xiàn)了妻子的字條,決定分開。
1992年,在一次高爾夫球賽中,阿姆斯特朗認識了他的第二位妻子卡羅爾·海爾德·奈特(Carol Held Knight)。兩人在用早餐坐在一起,談話不多。幾個星期后奈特接到阿姆斯特朗的電話,問她在做什么。她回答她正在砍一棵櫻桃樹。35分鐘后,阿姆斯特朗來到奈特家里幫忙。1994年6月12日,兩人在俄亥俄州結(jié)婚,后來在 加利福尼亞州的圣伊斯德羅農(nóng)場(San Ysidro Ranch)舉行了第二次婚禮。
拒絕簽名
1994年起,阿姆斯特朗開始拒絕簽名的要求。之前他一直慷慨地回復,但后來發(fā)現(xiàn)他的許多簽名都被出售,并有許多贗品。他的簽名在eBay等拍賣網(wǎng)站上常常能賣到一千美元,阿波羅11號三名宇航員的簽名往往能以五千美元的高價成交。如果還有人給他寄信要求簽名,他會回復說他已不再提供這項服務。盡管這條規(guī)矩非常著名,作家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仍然在2002年的雷諾飛行競賽(Reno Air Races)中看到有人在索取簽名,甚至向別人說“只要你湊得足夠近,他會簽的。”。他也不再向新的鷹級童子軍成員寄出祝賀信,他認為祝賀信應該來自于真正認識這些孩子的人。
對航空事業(yè)的看法
阿姆斯特朗多次被媒體詢問他對未來航空事業(yè)的看法。2005年,阿姆斯特朗說宇航員去火星應該比六十年代去月球要容易:“我認為雖然有很多困難,但不應該比我們開始阿波羅時面臨的更嚴重!睂τ谧约旱哪谴沃蝿眨貞浾f當時他認為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會成功,“我非常高興,非常激動,也很驚訝我們真的做到了!
電影
簡述
月球第一人 H.G.Well’s First Men in the Moon(1964)
中文片名:月球第一人
中文又名:最先登上月球的人/月球先鋒
英文原名:First Men in the Moon / H.G.Well’s First Men in the Moon
原著: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H.G. Wells(1866-1946),英國作家。
導演:納森·朱蘭(Nathan Juran)
編劇:
Nigel Kneale (screenplay) &
Jan Read (screenplay)
演員表:
愛德華·賈德 Edward ·Judd ... 阿諾德貝·德福德 Arnold Bedford
馬莎·海兒 Martha ·Hyer ... 凱瑟琳·凱特·卡倫德 Katherine ’Kate’ Callender
萊昴內(nèi)爾.杰弗里斯 Lionel Jeffries ... 約瑟夫·卡沃 Joseph· Cavor
邁爾斯.馬里遜 Miles Malleson ... 迪馬赤長官 Dymchurch Registrar
諾曼.伯德 Norman Bird ... 斯圖爾特,登月船員 Stuart, Moon Landing Crew
Gladys Henson ... Nursing Home Matron
Hugh McDermott ... Richard Challis, UN Space Agency
Betty McDowall ... Margaret Hoy, UN Space Agency
Paul Carpenter ... Reporter from the ’Express’
Erik Chitty ... Gibbs, Cavor’s Hired Man
Peter Finch ... Bailiff’s Man
Laurence Herder ... Glushkov, UN Space Agency
Sean Kelly ... Col. Rice, Moon Landing Crew
Marne Maitland ... Dr. Tok, UN Space Agency
Gordon Robinson ... Sgt. Andrew Martin, Moon Landing Crew
John Murray Scott ... Cosmonaut Nevsky, Moon Landing Crew
Huw thomas ... Announcer
國家/地區(qū):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
英國 1964年7月
美國 1964年11月20日
類型:冒險/科幻
片長:103 min
顏色:彩色
制作公司:
Ameran Films (uncredited)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presents)
發(fā)行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1964) (UK) (theatrical)
Columbia Pictures (1964) (USA) (theatrical)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CBS) (1966) (USA) (TV) (original airing)
劇情
影片根據(jù)英國作家 威爾斯H.G. Wells(1866-1946)的作品改編而成,片中描寫1964年時,一群集結(jié)頂尖航天員的太空小隊登陸月球了,他們深信自己是登上月球的首批先鋒,全世界也為之歡欣鼓舞。但是不久后,歡呼變成了訝異,航天員發(fā)現(xiàn)了一面破舊的英國國旗,以及一份文件,文件中聲明月球已被維多莉亞女王所征服!此事震驚了地球上所有的科學家,正當大家陷入迷惑之際,一位90余歲的老人亞諾出面說明了一切.....1899年時,亞諾巧遇一名古怪的科學家喬瑟夫,他發(fā)明了一種可以抵抗 地心引力的漿糊,并自制了一艘宇宙飛船,于是他說服亞諾帶著女友凱瑟琳,三人一同前往月球。當他們成功踏上月球表面后,遇上了恐怖的外星居民,這些像螞蟻、又像蜜蜂的居民,由皇后、士兵與工仆所組成,它們對這群地球訪客心懷不軌……這三個月球先鋒最后是如何逃出月球的呢? 逃跑時,卡沃爾決定殿后掩護,確保 貝德福德回到飛船。逃生中,貝德福德險些將飛船開進太陽,但終于在 英格蘭南部海岸著陸。他一心想重返月球救回卡沃爾,愿望卻被一個不相干的路人甲(Lee Ingleby扮演)無情粉碎,此人無意間啟動了飛船——貝德福德因為不知道怎么制造“卡沃爾物質(zhì)”,也就造不出第二艘飛船。
留在月球的卡沃爾教玉盤星人英語、人類歷史(其實是 大英帝國征服史)和卡沃爾物質(zhì)的配方。玉盤星人認定人類對月球?qū)嵞送{,遂想使用“卡沃爾物質(zhì)”先發(fā)制人。絕望中,卡沃爾通過無線電告知了貝德福德他的打算后,放出玉盤星人正在制造的全部“卡沃爾物質(zhì)”,月表空氣喪失殆盡。這下月球成了無比荒涼的世界,靜靜等待多年后 阿波羅計劃的再度光臨。但影片的最后一鏡,有一個“玉盤星人”,注視著阿波羅11號的降臨。
幕后
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H.G. Wells(1866-1946)與法國的 儒勒·凡爾納一起被譽為科學小說界二巨頭.他科學小說既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又有改革社會、警示后人深刻寓意,同時也不乏對未來科技的準確預見,為現(xiàn)代科學小說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片可以視為是英國對于無法參與美蘇爭奪月球霸主地位而耿耿于懷,用來聊以自慰的作品。但值得肯定的是,導演納森·朱蘭與特效大師雷·哈利韓森的聯(lián)手創(chuàng)作,的確英國科幻片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影片將幻想中的月球探險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觀眾們眼前,為觀眾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人過目難忘、瞠目結(jié)舌的月球世界。 科幻電影《月球第一人》根據(jù)著名科幻作家HG Wells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故事講述一個古怪的科學家和一個頑固的商人乘坐鐵球來到月球表面,遭遇到一群生活在月表之下,外表酷似昆蟲的一種外星生物。
《登月先鋒》是 BBC于2010年制作的電視電影,由Mark Gatiis編劇,Damon Thomas導演。本片改編自H·G·威爾斯的同名科幻小說。編劇Mark Gatiis親自扮演卡沃爾(Cavor)教授,Rory Kinnear扮演貝德福德(Bedford),演員還有Alex Riddell(小 吉姆/Young Jim), Peter Forbes,Katherine Jakeways,Lee Ingelby及Julia Deakin。 這是導演Thomas和編劇Gatiss第三度合作(第一次是《世界最險惡之旅》The Worst Journey,第二次是《怪屋》Crooked House。),也是他們制片公司“Can Do”推出的首部電影。談到改編電影,編劇Gatiis說:“我為能給BBC 4改編這部精彩、風趣、迷人又驚悚的故事感到高興之至。把威爾斯這樣天才的作品搬上熒屏實屬罕見,我們希望原原本本地展示他非凡的想象力!
本片已于2010年10月19日BBC 4臺首播。
月球
月球,俗稱 月亮,古稱太陰,是環(huán)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wèi)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 天然衛(wèi)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1969年 尼爾·阿姆斯特朗和 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最先登陸月球的人類。1969年9月美國“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至阿波羅17號結(jié)束(美國拖出 星球大戰(zhàn)計劃把 前蘇聯(lián)搞垮了——雖然美國在星球大戰(zhàn)計劃中沒有投入一分錢)。另有2009年發(fā)行的美國同名電影 《月球》。
質(zhì)疑聲音
在二戰(zhàn)結(jié)束的幾十年中, 蘇聯(lián)與 美國進行了航天軍備競賽。1961年4月12日,蘇聯(lián)宇航員 加加林進入太空。先人一步 ,1961年5月25日,美國批準“阿波羅計劃”1969年7月16日上午,阿波羅11號登入太空美國東部時間16時17 分42秒。登月。逗留21小時18分。
質(zhì)疑
1999年7月俄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fā)表文章《本世紀最大的偽造》。
他認為,所謂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拍攝的所有照片和攝像記錄,都是在 好萊塢攝影棚中制造的。他強調(diào),他是在進行了認真的科學分析和認證后作出這一結(jié)論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沒有任何一幅影像畫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2.圖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陰影應是一個方向的;
3.攝影記錄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 星條旗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
4.從攝影記錄片中看到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行走猶如在地面行走一樣,實際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于人在地面上跨躍了5至6米長;
5.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fā)生同一現(xiàn)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爾多夫表示,他質(zhì)疑30多年前美國宇航員“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并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宇航員當時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當時美國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偽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攝影記錄片,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他說,美國著名工程師拉爾夫·勒內(nèi)、英國科學家戴維·佩里和馬里·貝爾特都對他的這一質(zhì)疑表示贊同。
無獨有偶,自稱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工作的比爾·凱恩教授曾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 阿波羅登月計劃也列舉了一些疑點,甚至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確實發(fā)射了,但目標不是月球,而是人跡罕至的 南極,在那里指令艙彈出火箭,并被軍用飛機回收。隨后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nèi)表演登月過程,最后進入指令艙,并被投入 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否是一場騙局的問題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著名物理學教授哈姆雷特為代表的人士肯定“騙局論”,他們認為阿波羅登月造假的依據(jù)有:
1.阿波羅登月照片純屬偽造
根據(jù)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資料計算,當時太陽光與月面間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張插上月球的星條旗的照片顯示,陽光入射角大約近30度。照片中出現(xiàn)的陰影夾角應該在“跨出第一步”后46小時才可能得到。
2.阿波羅登月錄像帶在地球上攝制
通過錄像分析,宇航員在月面的跳躍動作、高度與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沒有安裝激光反射器
根據(jù)美國某天文臺的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得知,現(xiàn)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強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強度的1/200。其實,這個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說,月球上根本沒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4.阿波羅計劃進展速度可疑
美國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個“土星五號”,1月27日做首次發(fā)射試驗,不幸失火導致三名宇航員被熏死。隨后登月艙重新設計,硬件研制推遲18個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對 土星五號火箭和登月艙的質(zhì)疑
現(xiàn)代航天飛機只能把20噸載荷送上低軌,而當年的土星五號卻能輕而易舉地把100噸以上載荷送上地球軌道,將幾十噸物體推出地球重力圈,為什么后來卻棄而不用,據(jù)說連圖紙都沒有保存下來?
6.溫度對攝影器材的影響
月面白天可達到121°C,據(jù)圖片看,相機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沒有采用保溫措施的。膠卷在66°C就會受熱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這些人士認為,對以上這一切美國政府一直沒個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擔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響,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脅迫,至今對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將來,誕生于美蘇太空競賽年代的“登月騙局”定會水落石出。
去年7月20日,美國在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行儀式,紀念人類首次登月30周年。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絕參加任何記者招待會、簽名或合影,30年來他選擇了沉默。這又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疑惑。
因為必然存在為帝國主義服務的人,所以也必然有一些反駁的聲音,但這是政治層面的問題。
影響
1969年7月20日,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表面,這個鏡頭及隨后他的那句話:“對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而言,這是一大步”,迅速傳遍地球。盡管人類探月活動一度處于一段較長的寧靜期,但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新一輪月球探測熱潮又開始涌動。人類必須走向深空。這既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天性使然,也是出于人類生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這可能正是我們今天紀念“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實施40周年的意義所在。
“阿波羅”意義重大
盡管美國當時推出“阿波羅計劃”是為了與蘇聯(lián)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爭奪空間霸權,是出于冷戰(zhàn)的需要,但我確實認為這是人類一次史無前例的偉大壯舉!鞍⒉_載人登月計劃”培養(yǎng)了一代高水平的科學、技術專家,其科研成果帶動了美國和全世界20世紀60~70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測控技術、火箭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醫(yī)療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全面發(fā)展,把科技整體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美國目前的科技水平和軍事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在“阿波羅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起來的。
另外,這一計劃催生了3000多項重大科學技術專利,轉(zhuǎn)移為民用后,帶動了民用技術的快速升級,誕生了一大批新的產(chǎn)業(yè)群體。阿波羅計劃實施后,經(jīng)計算,大約每投入1美元就有4到5美元的回報;近年,經(jīng)進一步核算,阿波羅計劃的投入產(chǎn)出比達到1:14。
阿波羅載人登月的宇航員從月球采回了381.7公斤的月球樣品,蘇聯(lián)三次不載人登月,只采回了0.3公斤的月球樣品。人類對月球的地形地貌、表面環(huán)境、地質(zhì)構造、內(nèi)部結(jié)構、化學成分、巖石組分與分布、演化過程與歷史的絕大多數(shù)科學知識,均來自阿波羅計劃。
第二輪探月熱升溫
第一次月球探測高潮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空間霸權的爭奪,并以美國的最終勝利而結(jié)束,隨后月球探測進入了近20年的寧靜期。緊接著,美國把其注意力和空間活動的重心從載人登月轉(zhuǎn)向發(fā)展航天飛機和建設空間站上。
1989年,在紀念“阿波羅載人登月”20周年時,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老布什發(fā)表了講話,正是在那次講話中提出了美國要重返月球。老布什說,在20世紀剩下的10年里,美國將著力發(fā)展航天飛機、建設國際空間站;21世紀到來后,美國要重返月球,建月球基地,而且要在月球上呆下去。所以重返月球的概念是老布什最早提出來的,而不是后來有些人所說的2004年由小布什總統(tǒng)宣布的。
1994年,美國發(fā)射了“克萊門汀”號月球探測器,由此拉開了第二輪月球探索高潮的序幕。1998年,美國發(fā)射了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緊接著,本世紀初,歐洲航天局發(fā)射了“智慧一號”月球探測器,然后相繼有很多國家都提出了探月計劃,包括中國、日本、印度,以后又有巴西、德國、英國等十幾個國家相繼公布了其探月計劃。
2004年小布什總統(tǒng)宣布了美國的新航天計劃,這一計劃明確提出了重返月球的目標、步驟:2008年開始,美國開展無人月球探測,2020年前后重新實現(xiàn)載人登月,并將把月球作為跳板,到2025年實施載人登上火星。
2005年,美國航天局局長格里芬進一步宣布,將投資1040億美元,以期在2018年實現(xiàn)第7次載人登月。為此,美國準備在2008年后,每年都發(fā)射月球探測器(這一計劃實際上推遲了一年,是2009年“一箭雙星”繞月探測開始的)。預計2010年實施月球軟著陸,進行多次無人月球探測后,2018年實現(xiàn)第7次載人登月。
此外,美國還計劃每兩年進行一次火星探測,2025年開展載人登陸火星,投資2170億美元。美國航天局還計劃適度探測太陽系其他天體。
整個第二輪探月高潮呈現(xiàn)的一大特點是,除了美國、俄羅斯外,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中國早在2002年就公布了月球探測的三個階段:即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無人月球探測又劃分為三期:繞月探測、月球軟著陸與月球車巡視探測、月球取樣返回。日本、歐洲、俄羅斯、印度、德國、英國等國家也公布了各自的月球探測計劃。在載人登月方面,印度宣布為2020年,歐空局提出2025年,日本和俄羅斯計劃為2020-2025年。
第二輪月球探測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月球資源、能源,以及月球環(huán)境的開發(fā)利用成為關注的焦點,國際間的合作范圍更廣泛、更具體。
深空探測是必然趨勢
地-月系統(tǒng)不僅是一個統(tǒng)一的自然體系,而且在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方面,也將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人類為了拓展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開發(fā)與利用地球以外的資源、能源和特殊環(huán)境,遲早要飛向太陽系,走向外太空。從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看,開展深空探測是人類社會的經(jīng)濟和科技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類無限探索精神的激勵,人類必須走向深空。
開展深空探測是整個國際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和焦點。人類登月之后的下一個目標是對火星的探測和登陸火星。在太陽系中,火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火星是最有可能具備發(fā)現(xiàn)生命活動的天體,火星是唯一可能通過長期改造成為第二個地球、成為地球大量移民的人類的棲息地。
總之,以新一輪探月為契機,人類正在向深空邁進,這也是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也為進一步探測整個太陽系打好基礎。所以21世紀是人類探測整個太陽系的新時代,而探測整個太陽系仍然是為了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的。
人類必然也必須向深空挺進,若有更多人能就此達成共識,這或許是我們對“阿波羅載人登月”40周年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