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
迪馬的處女作《凄涼的舞會》(lebal triste, 1950)影響不大。第二部劇作《在墻的那一邊》(de lu2019autre cotedu mur, 1952)則一舉獲得加拿大戲劇節(jié)最佳劇本獎,它的首場演出被加拿大電臺在閉路電視中播出。它描寫一伙無業(yè)青年結(jié)伙去目販運香煙,被海關查獲,為首的青年自逃脫,當他正要同女友相會時,又為警察所擒。這部劇本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有由的描寫,結(jié)構緊湊。
此后,他連續(xù)發(fā)表了許多劇作,大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至今已發(fā)表劇本40多部、電視小說和電視劇20多部,以及譯作和散文等多種。
他的劇作最有影響的還有:《貧民區(qū)》(zone,1953)、《待租住房》(chambres alouer, 1956)、《普通一兵》(un simplesoldat, 1958)(寫拉多安分守己,一生潦倒,最后從軍去朝死于戰(zhàn)場。),《弗洛朗絲》(flo-rence, 1958)(寫女打字員佛羅朗絲不甘忍受平庸卑微的生活,跟隨老板去美國求新的天地)、《丁香時期》(le tempsdes lilas, 1958)、《總結(jié)》(bilan,1960)、《美好的星期日》(les beauxdimanches, 1965)、《白鵝歸來時》(au retour des oiesblanches,1966)(描寫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悲劇,心理刻畫細膩,矛盾沖突集中、尖銳。)等。其中《貧民區(qū)》上演后,迪貝和他的“青年舞臺”劇團在維多利亞同獲全國戲劇藝術節(jié)大獎。迪貝創(chuàng)作的電視連載小說主要有:《沙岸》(la co-te de sable, 1960—1962)、《從九到五》(de 9 a 5, 1963—1966)、《馬塞爾·迪貝的世界》(lemonde de mar-cel dube, 1968—1972)、《希望的生活》(lavie promise, 1983—1984)等。
迪貝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成功使他于1966年獲莫蘭獎,1973年獲大衛(wèi)獎,1984年獲莫爾森獎。
評價及影響
迪貝是現(xiàn)實主義的劇作家,他筆下人物的命運反映了魁北克不同時期的面貌。有的評論家認為,他的創(chuàng)作是對魁北克社會活基本精神的生動寫照,他的劇作是魁北克社會的一面鏡子。就其內(nèi)容而言,大致可以為兩個階段:他的早期作品受法國劇作家阿努伊(jeananouilh)等人的影響較深,主要描繪加拿大下層人民的生活和城市無產(chǎn)者,特點是劇本對白語言通俗易懂,符合人民日常用語習慣;
1960年以后的作品則較多地反映人物心理和刻畫資產(chǎn)階級人物,特點是語言辛辣,諷刺性強,作者對資產(chǎn)階級的虛偽進行了猛烈抨擊。
就其創(chuàng)作觀而言,他始終認為,戲劇作品的最主要目的是震撼人的心靈,使觀眾的精神得到振奮。迪貝的劇作對加拿大戲劇有著重要影響,是加拿大50年代和60年代戲劇中最優(yōu)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