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吳悌(1502-1568)字思誠,號疏山,學者稱“疏山先生”。江西金溪瑯琚鎮(zhèn)疏口村人。明代哲學家、學者。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生平
幼年
從小聰穎持重,崇尚象山之學,拜陸象山弟子黃卓峰為師,學問日深。
嘉靖十一年進士。除樂安知縣,調(diào)繁宣城,征授御史。十六年,應天府進試錄,考官評語失書名,諸生答策多譏時政。帝怒,逮考官諭德江汝璧、洗馬歐陽衢詔獄,貶官,府尹孫懋等下南京法司,尋得還職,而停舉子會試。悌為舉子求寬,坐下詔獄,出視兩淮鹽政。海溢,沒通、泰民廬,吳悌先發(fā)漕振之而后奏聞。尋引疾歸,還朝,按河南。伊王典楧驕橫,憚悌,遺書稱為友。悌報曰:“殿下,天子親籓,非悌所敢友。悌,天子憲臣,非殿下所得友!蓖跤鷳勚。夏言、嚴嵩當國,與悌鄉(xiāng)里。嘗謁言,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言問故,徐曰:“俟談少間,當以政請。”言為改容。及嵩擅政,悌惡之,引疾家居垂二十年。嵩敗,起故官,一歲中累遷至南京大理卿。時吳岳、胡松、毛愷并以耆俊為卿貳,與悌稱“南都四君子”。
仕途
隆慶元年(1567)遷南京刑部侍郎。次年,在與人講談孟子養(yǎng)性章時,痰疾發(fā)作,醫(yī)治無效而卒。萬歷中,子吳仁度(字君重,明后期古文家。官至工部左侍郎)請恤。吏部尚書孫丕揚曰:“悌,理學名臣,不宜循常格。”遂用黃孔昭例,贈禮部尚書,謚文莊。鄉(xiāng)人建祠,與陸九淵、吳澄、吳與弼、陳九川并祀,曰“五賢祠”,學者稱“疏山先生”。事跡具《明史·儒林傳》。 吳悌為王守仁學,然清修果介(誠實,耿直),反躬自得為多。居家20余年,布袍素食,與四方名士相切磋,所得日深,尤自力躬行,涵養(yǎng)益粹,氣節(jié)凜然,當官立事皆切國計民生。悌卒后,吏部尚書孫丕楊稱悌為“理學名臣”,其師稱他為“實踐之儒”,羅汝芳哀其學繼象山,徐階則稱其“真君子”,崔都玉則說:“得罪權貴止于不為官,得罪疎山則不可為人!
著作
著有《疏山遺集》5卷、《易說》10卷、《表章古文孝經(jīng)》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