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方鳳鳴 (生卒年不詳) 又名方齊,福建云霄東坑村人。于光緒年間(1875~1908年)在梁山上創(chuàng)立白扇會,號稱“齊王”,人稱之為“梁山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帶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傳入。外國傳教士恃其帝國主義勢力,強購?fù)恋亟ń烫,肆行設(shè)教傳教,企圖把漳浦、云霄等作為發(fā)展洋教進(jìn)行文化滲透的基地。洋教士為了改變當(dāng)?shù)鼐用窆逃械男叛,故意指斥本土尊神“偶象無能”,譏諷中國人愚蠢無知,宣傳“上帝萬靈”,以便發(fā)展教徒,且動輒橫蠻侮辱甚至隨意拘禁本地百姓。清政府腐敗懼外,袒護(hù)洋教士,百姓身受內(nèi)外雙重壓迫,民心不服,蓄憤仇教。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方鳳鳴在云霄白泉村后的梁山樓鼎峰白泉洞繼承天地會活動傳統(tǒng),以設(shè)拳館、練拳術(shù)的方式組織民眾,成立秘密社團“白扇會”。白扇會以白扇為標(biāo)志物,喻“一枝白扇萬萬年”。演練的拳術(shù)叫“仙拳”,故亦稱仙拳會。其宗旨是“懲辦貪官、仇教排洋、反清復(fù)明”。白扇會成員各備夾扳刀一把,手持白扇,身圍白布,定期到梁山上白泉洞聚會,名曰“接劍”,屆時洞中設(shè)座堂,有殿前將軍和呵班儀制。
漳浦佛潭蔡禧(后為白扇會主要人物)最初與方鳳鳴在白泉洞練仙拳,光緒三十年(1904年),赴各村招募民眾入會。由于洋教士、牧師、神父等慫恿教徒橫行鄉(xiāng)里,又挾官虐民,一些有苦難訴,有冤難伸的百姓,視白扇會為惟一可以依賴,紛紛加入這一組織,會員人數(shù)劇增,遍及漳浦城郊沿海和詔安、平和等鄰縣,方鳳鳴被公推為“大頭人”。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一日,漳浦梧田村白扇會成員陳昆、陳順玉到甘霖圩練拳,受當(dāng)?shù)靥熘鹘掏饺枇R,橫加阻攔且被拘禁。甘霖村拳民到教堂交涉,教堂蠻不放人。白扇會會眾聞訊聚集,趕至甘霖,盛怒之下?lián)v毀了甘霖圩天主教堂。漳浦知事盧元璋得地保密報,于翌晨親率衙役前往彈壓,更激起拳民憤怒,千余白扇會會眾轉(zhuǎn)而奔襲縣城,并據(jù)文廟為營壘,共謀舉事。進(jìn)城后破獄縱囚,放火焚燒英國人開設(shè)的醫(yī)館,搗毀基督教堂,沖入洋教士及修女居住的洋樓,砸毀物件,一時滿城風(fēng)雨,盧知事驚恐得差點自縊尋短,幸被長班救起。至正月十四日,白扇會因中計受騙,拳民只留部分守文廟,其余分散駐扎四城門。盧元璋、彭參將以各個擊破策略,先捕殺駐守文屆的白扇會眾10多人,余者奪路逃遁,分守4個城樓的會眾聞變,也自潰散。因此案震動朝廷,官府急從漳州、廈門、福州調(diào)出近千名官兵前來會剿,蔡禧及云霄陳蒼白等20多人被捕解漳州,后遭殺害。方鳳鳴踞險梁山,幸免于難,此后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