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于上海先施公司、大新公司、永安公司、虹光戲院、榮金大戲院等處演出,長達十多年之久。解放初期,其所在的孫家班同言慧珠挑班劇團兩班合并,作為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分團進京演出,時達32天。多次參加卡斯特羅及西哈努克親王等外國元首訪華接待演出。
數(shù)十年演出生涯中,曾同臺合作的有馬連良、譚富英、唐韻笙、鄭法祥、楊寶森、奚嘯伯、李如春、劉漢臣、張翼鵬、張二鵬、孟鴻茂、高雪樵、趙松樵、王桂卿、王少樓、王其昌、張俊臣、鄭立恒、筱毛豹、小小毛豹、明毓琨、徐碧云、黃桂秋、言慧珠、趙嘯嵐、新艷秋、趙燕俠、關(guān)肅霜、童芷苓、筱高雪樵、小趙松樵等。
常演劇目有《龍鳳呈祥》《群英會》《諸葛亮招親》《貍貓換太子》《北漢王》《黃鶴樓》《六國封相》《樊江關(guān)》《陰陽河》《西游記》《四郎探母》《楊門女將》《法門寺》《楚漢爭》《飛龍傳》《大英節(jié)烈》、《戰(zhàn)金山》《白蛇傳》等。
文武兼?zhèn),昆亂不擋,精通青衣花衫、文武小生、須生、丑角諸多行當,可謂能派。鳳寶桐先生當年演《陰陽河》時,扁擔兩端所垂水桶為玻璃制成;肩部發(fā)力,扁擔于一側(cè)肩膀越過頭頂,落于另一側(cè),頻繁往復如是,不觸頭面絲毫,也不見肩部明顯動作;戲畢,身上水袖、長綢、扁擔及水桶均分毫未亂;其飾演楊七娘扎硬靠、使大槍;丑角能演《探陰山》之油流鬼及《打棍出箱》之公差;武生及武小生行當能演趙云、周瑜、韓信(鳳寶桐及孫國良二位先生所演《追韓信》之韓信同別家均不同);須生能演《甘露寺》之喬玄、《六國封相》之蘇秦;武戲中更能演如《鐵公雞》等高難度劇目。
鳳寶桐先生扮演的武小生可謂英姿勃發(fā)、風流倜儻,在上海演出期間,曾有日籍少女因慕先生舞臺形象之瀟灑,誤將其認作男子,欲結(jié)百年之好,經(jīng)百般解釋,最終以耳洞視之,方郁郁離去。
解放后調(diào)入江蘇省戲曲學校直至退休,教授職稱。在戲校期間,教授并排演了《麻姑上壽》,其演法中融入雜技技巧,演員踩皮球,同時手中頂盤子。
人物關(guān)系
孫柏齡之長女,妹月明珠、孫寶珠,弟孫國良。義父為梁一鳴,夫朱鴻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