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貧苦
甘棠(1842~1924)原名大霖,號醉霞,祖籍四川城口人,后遷磚坪廳定居。出生于支河易家坪貧苦農(nóng)民家庭,僅讀私塾兩年。9歲母去世,由舅父詹惠堂帶到平利洛河撫養(yǎng)。
接觸繪畫
甘棠天性聰明,喜愛繪畫,放牛、砍柴之余,常用樹枝在地上比畫山、水、樹、竹、鳥、獸、蟲、魚之類。15歲當泥瓦匠,18歲出師。娶平利八道河黃土梁陳氏為妻。不久,又回支河,拜王忍泰為師學畫。
小有名氣
清光緒初年(1875),他到洛河為翰林學士李聯(lián)芳修建祠堂,竣工后,白墻上有些漬印,用靛水就漬印畫一青龍。李聯(lián)芳見龍逼真,稱為“神筆”。從此,甘棠繪畫出名。后出游興安、西安等地,賣畫為生。在西安時首畫一園竹,掛南院門上,雀鳥欲落竹枝,把畫紙抓破,一時名噪省城。十年(1884),陜西巡撫鹿傳霖請甘棠為其畫像,畫成后鹿說,今日攝影恐不能過也。擬酬千金,甘棠固辭。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逃西安避難。鹿傳霖請名畫師到西安行宮為其作畫,都覺得平庸,于是召甘棠繪畫。甘棠飽蘸墨水,上下飛舞,不到一天,畫一幅葡萄架和其它圖案。葉赫那拉氏見后,嘆為“神品”,留甘棠供職,賜五品俸祿。
揚名京城
八國聯(lián)軍退出北京后,他參加紫光閣繪畫。此后,畫技名播京師。甘棠一生擅長濃墨畫人物、花草、水山,至今仍保存不少珍品墨跡。晚年以賣畫為生,游覽祖國名山大川,開闊視野。
民國十三年(1924)病逝于北京。至今安康各縣仍可見到甘棠墨寶,其中不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