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華爾特·羅特曼 。╓alter Ruttmann,德國)
1887年12月28日生于法蘭克福,1941年7月15日在蘇聯(lián)前線受傷逝于柏林。先是畫家,后為先鋒派影片導(dǎo)演。
1922—1925年:《作品第一、二、三、四號》。1924年:《鷹之夢》(弗立茨·朗格的影片《尼伯龍根》中的一個插曲)。1927年:《柏林——一個大都市的交響樂》(編。嚎枴っ酚,攝影:K.弗洛恩德、R.孔采、R.巴貝斯基、L.謝弗爾,作曲:E.邁塞爾)。1927年:與皮斯卡托爾合作《歡呼我們的生活》(在E.托勒的一出話劇演出中間放映)。1929年:《世界的旋律》(作曲:W.捷勒)。1930年:《周末》(一部沒有人物形象的有聲片)。1931年:協(xié)助阿貝爾·岡斯剪輯《世界的末日》(紀(jì)錄片),并攝制《午夜》(作曲:舒曼)。1933年:《鋼鐵》(編劇:皮蘭德婁,攝影:M.戴桑諾,作曲:瑪利比埃洛,主要演員:伊莎·波拉與彼得羅·巴斯托雷)。1934年:《天空中的金屬》(紀(jì)錄片,作曲:W.格羅諾斯蒂)。1935—1940年:攝制紀(jì)錄片。1936—1937年與L.里芬斯塔爾合作:《民族的節(jié)日》。1940年:《德意志機(jī)械化部隊》(紀(jì)錄片,攝于法國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