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歷
雷諾·卡普松與很多聲望卓著的管弦樂團合作過協(xié)奏曲,如海丁克、羅伯森和馬蒂亞斯·平茲克爾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哈丁指揮的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諾特指揮的班貝格交響樂團,庫特·馬祖爾指揮的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薩瓦利什、埃什巴赫、帕沃·雅爾維指揮的巴黎管弦樂團,鄭明勛指揮的法國廣播愛樂樂團,畢契科夫指揮的歐洲室內樂團,杜達梅爾、尼爾森斯指揮的洛杉磯愛樂樂團,迪圖瓦指揮的費城管弦樂團,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指揮的圣彼得堡愛樂和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以及提恰蒂指揮的蘇格蘭室內樂團。
演出有:海丁克指揮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哈丁指揮的洛杉磯愛樂、馮·多納伊和尼爾森斯指揮的波士頓交響樂團、迪圖瓦指揮的紐約愛樂、瓦爾庫爾哈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鄭明勛指揮的首爾愛樂、雅尼克·內澤-賽岡指揮的歐洲室內樂團、薩拉斯特指揮的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嘉蒂指揮的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索季耶夫指揮的圖盧茲管弦樂團(日本巡演)、畢契科夫指揮的羅馬圣切西利亞管弦樂團、德涅弗指揮的NHK交響樂團、喬丹指揮的維也納交響樂團等。
與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世界首演了帕斯卡爾·杜薩賓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他用五場音樂會,演出了勃拉姆斯和弗雷的室內樂作品全集。
在室內樂方面,卡普松曾與許多知名藝術家合作,如:阿格里奇、格里茂、安格里希、布萊雷、布朗夫曼、鄭明勛、巴士麥特、拉貝克姐妹、麥斯基、莫克、若阿·皮雷斯、普列特涅夫、考澤、蒂博代。他也是歐美各大音樂節(jié)的常客,身影經常出現在格斯塔德、好萊塢碗、拉霍克昂迪榮、琉森、盧加諾、門同、薩爾茲堡、圣丹尼斯、萊茵高、韋爾比耶藝術節(jié)。
卡普松在EMI/維珍古典錄制的唱片有:與阿格里奇錄制的門德爾松、海頓的三重奏和貝多芬的三重協(xié)奏曲;舒伯特獨奏作品、與哈丁和德國室內愛樂樂團錄制的柏遼茲、圣-桑、米約、拉威爾的作品;與戈蒂耶·卡普松、布萊雷錄制的拉威爾室內樂作品和舒伯特《鱒魚五重奏》;與弟弟錄制的二重奏作品;與鄭明勛和法國廣播愛樂錄制的杜提留的協(xié)奏曲;與戈蒂耶·卡普松、安格里希錄制的圣-桑室內樂作品、勃拉姆斯三重奏;與哈丁和馬勒室內樂團錄制的門德爾松和舒曼協(xié)奏曲、與安格里希錄制的勃拉姆斯奏鳴曲、與戈蒂耶·卡普松、馬勒室內樂團錄制的勃拉姆斯二重協(xié)奏曲;與戈蒂耶·卡普松、考澤、安格里希錄制的勃拉姆斯四重奏;與路易斯·朗格里和安東尼·塔姆斯蒂和蘇格蘭室內樂團錄制的莫扎特協(xié)奏曲和交響協(xié)奏曲;與雅尼克·內澤-賽岡指揮的鹿特丹愛樂錄制的貝多芬和康戈爾德協(xié)奏曲;與布萊雷錄制的貝多芬小提琴鋼琴奏鳴曲。他近期錄制的唱片,與安格里希、戈蒂耶·卡普松、達爾貝托、考澤和埃伯納四重奏錄制的弗雷室內樂作品,該唱片獲得了回聲古典唱片大獎。他最新出版的唱片有:與哈丁指揮的維也納愛樂錄制的勃拉姆斯和貝爾格協(xié)奏曲、與費拉里和杜克洛斯錄制的《大象巴巴的故事》,包括普朗克、德彪西、里杜特的作品、3CD的錄音精選、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利錄制的獨奏作品,包括弗蘭克、格里格和德沃夏克的作品;與帕沃·雅爾維和巴黎管弦樂團錄制的布魯赫和拉羅的協(xié)奏曲。
雷諾·卡普松使用瓜奈里·杰蘇的“Panette”(1737)小提琴,該琴曾經由伊薩克·斯特恩擁有,由瑞士意大利銀行贈予。
2011年6月,他獲頒法國國家典范騎士勛章。他擔任由他2013年創(chuàng)立的愛克森-普羅旺斯復活節(jié)音樂節(jié)的音樂總監(jiān)、
2014年開始,在洛桑音樂高等學校教授小提琴。
2016年2月開始,擔任格斯塔德冬季音樂節(jié)(音樂的巔峰)的總監(jiān)。
2018年10月26日,“來自莫扎特故鄉(xiāng)的非凡之音”卡普松與薩爾茨堡室內樂團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榮譽記錄
2005年又再度被評為“年度最佳器樂獨奏家”。時隔一年,卡普松獲得了作家、作曲家與音樂編輯協(xié)會頒發(fā)的“喬治·埃內斯庫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