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文帝女尋陽公主】
尋陽公主(?—?),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女。南朝齊初年,尋陽公主降封為松滋縣君。尋陽公主下嫁郗燁,生女郗徽為梁武帝蕭衍皇后。
當初,尋陽公主剛剛懷孕,夢當生貴子。等到郗徽出生后,有赤光照于室內(nèi),器物盡明,家人皆怪之。有巫者說此女光采異常,將有所妨,乃于水濱祓除之。
〖相關(guān)史料〗
《梁書 列傳第一》
......
高祖德皇后郗氏,諱徽,高平金鄉(xiāng)人也。祖紹(郗紹),國子祭酒,領(lǐng)東海王師。父燁,太子舍人,早卒。
初,后母尋陽公主方娠,夢當生貴子。及生后,有赤光照于室內(nèi),器物盡明,家人皆怪之。巫言此女光采異常,將有所妨,乃于水濱祓除之。
.......
后父燁,詔贈金紫光祿大夫。燁尚宋文帝女尋陽公主,齊初降封松滋縣君。燁子泛(郗泛),中軍臨川王記室參軍。
.......
【楊行密女尋陽公主】
尋陽公主(?—?),五代十國人,中南吳國楊行密女,母王氏。
〖公主墓志銘〗
◎ 危德輿
有吳太仆卿檢校尚書左仆射舒州剌史彭城劉公夫人故尋陽長公主墓志銘(并序)
夫甘露降,醴泉生,則知顯國祚,讖明朝,使四方服我圣后度。其時甘醴應(yīng)瑞葉祥,乃長公主焉。公主則弘農(nóng)楊氏,大吳太祖之令女,國家閨室之長也。太祖以劍斷楚蛇,手揮秦鹿,建吳都之宮闕,復(fù)隋氏之山河,功藎鴻溝,變家為國,編史載籍,其可盡乎!是知玉樹盤根,聳金枝而繁茂;銀漢通漢,瀉天派以靈長,將符碩大之詩,必誕肅雍之德。太后王氏,坤儀毓秀,麟趾彰才,既諧典慶之祥,乃產(chǎn)英奇之女,即尋陽長公主也。公主蓬邱降麗,桂影融華,稚齒而聰惠出倫,笄年而名才名穎眾。既明且哲,早聞柳絮之詩;以孝兼慈,夙著椒花之頌。國家詳觀令淑,用偶賢良,敦求閥閱之門,須慕裴王之族。我彭城大卿,代承勛業(yè),世茂英雄,先君首匡社稷於吳朝,尋擁麾幢於江夏。繇是王恭鶴{敝毛},回出品流;衛(wèi)?神清,果苻僉議。藎標奇於枰象,遂應(yīng)兆於牽牛,潛膺坦腹之姿,妙契東床之選。我公主輜?降于天漢,鸞鳳集於閨門。在內(nèi)也,則班誡曹箴,克修女范;配室也,則如賓舉按,岡怠婦儀,奉蘋藻以恭勤,佩ぇ蘭而芬馥,常遜言而撫育,每恪謹以事親,寬慈則仆隸不鞭,娣姒則仁明是敬。星霜寢換,慈愛無渝,助君子之宜家,實諸侯之令令室,皆公主之賢達也。而況敦睦氏族,泛愛宗親,不以公闈之貴驕人,不以奢華之榮傲物。
既而榮光內(nèi)外,道合鸞凰,感吉夢於熊羆,肇芳華於桃李。育男六,育女六。長子曰匡祚,受鎮(zhèn)南將軍節(jié)度討擊使撫州軍事押衙銀青光祿大卿檢校國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國。貌方冠玉,才蘊鏗金,雅承慶於鯉庭,葉好逑於虎帳,乃娉于撫州都指揮使司空太原王公之愛女也。王氏以彩闈襲美,蘭閫傳馨,克奉孝慈,肅恭禮敬。次曰匡業(yè),試秘書省校書郎。光融氣秀,瑜潤德清,才親秘閣之風(fēng),益顯侯門之美。聘雄武統(tǒng)軍潁川侍中之愛女,即陳氏焉。雖通四德之規(guī),未展二儀之禮。次曰匡遠、匡禹、匡舜、嚴老,并幼而{山岐}嶷,志定堅剛,蘭牙即俟於國香,驥子佇追於駿足。長女年當有字,容謂無雙,娉婷融?槿之英,婉戀葉絲蘿之詠,適柯氏?率鲜苡臆娪憮羰,詩書立性,禮樂臻身,鄧艾晝營,必弘遠大;劉琨夜舞,定建殊功。次女納鐘氏禮。鐘氏器重?璋,材親廊廟,入仕才?於宦路,登龍必履於朝廷。任洪州南昌縣主簿。喜氣雖通於銀漢,云車未會於鵲橋。次女四,并天資柔惠,神授沖和,瑞分瑤萼之華,慶稟瓊枝之秀。茍非公主義方垂訓(xùn),秉范整儀,峻清問於圣朝,著聲光於王闕,則(缺)。
以順義六年中春,太仆卿自洪井副車秩滿,皇恩降命,除郡臨川。隼?方耀於章江,熊軾俄臨於汝水,入境己聞於靜理,下車頓肅於山川,四郊而襁負還鄉(xiāng),萬井而飛蝗出境。豈止懸魚著詠,佩犢推名,可以與杜邵齊肩,共龔黃并轡。公主同驅(qū)繡轂,內(nèi)助政經(jīng),佐寨帷露冕之功,贊察俗撫民之化;虬l(fā)言善諫,則惠馥蘭芳;或靜慮澄機,則珠圖月皎。俾連營將士,皆欽如母之謠;比屋黎民,咸戴二天之惠。豈料霜凋瓊樹,月墜幽朱,祥云易散於長空,彩鳳難留於碧落。嗚呼!須發(fā)方盛,?顏未央,俄夢蝶於莊生,忽貽災(zāi)於彭矯。爰從寢疾,遽致膏肓,腠理難明,?歸冥寞,何期天道,曾不F4遺,以順義七年七月廿六日,薨於臨川郡城公署,享年三十八歲,箕帚二十二春。悲乎!自有古今,不無生死,奈其修短,禍福難裁,何神理之微茫,曷榮枯之倏忽。
我太仆卿以鸞分只影,劍躍孤鳴,痛哽襟靈,韻悲琴瑟。自是政行千里,聲徹九重,別擁旌旄,去迎綸?。奉親王之傳印,寵亞前朝;承圣上之優(yōu)恩,榮超太古。公主權(quán)叢福地,傍揖魏壇,而大卿亟赴名邦,正臨?岳。諸子以情鍾陟屺,恨切如荼,哀號而泣血崩心,踴擗而柴身骨立,吁嗟遐邇,駭嘆人倫,里巷為之輟舂,士民為之罷社。則以乾貞三年二月二日,符護靈柩,以其年三月廿四日,窆于都城江都縣與寧鄉(xiāng)東袁墅村建義里莊西北源,式建封樹,禮也。舉朝祭奠,傾國涂蒭,送終之禮越常,厚葬之儀罕及。所謂(缺)乎。我彭城公代著八元,家傳五鼎,榮驅(qū)貔虎,坐擁橐?,據(jù)康樂之城池,播廉公之襦?,則何以名光傅粉,譽振傳香,偶良匹於龍宮,見起家於鵲印,不有懿戚,曷光令猷?所謂類以相從,合為具美者也。德輿識學(xué)荒蕪,躬承厚命,直旌厥德,焉取讓陳。乃為銘曰:
赫赫太祖,圣歷符祥。厥生令女,貴異殊常。二儀合運,四德賢良。金枝玉葉,蕙秀蘭芳。降于侯門,彭城劉君。奪瑤圃王,遏巫山云。宜家慶國,襲美垂勛。尋陽公主,中外咸陽。鸞鳳雙,遽愴分飛。人間永別,冥路旋歸。陰云颯颯,夜雨霏霏。泉扃一閉,無復(fù)閨闈。(石刻!督鹗m(xù)編》十二)
〖尋陽公主墓〗
從五代尋陽公主墓出土木俑看五代木雕風(fēng)格
作者:劉永紅
1975年考古人員在邗江縣西的蜀崗之上發(fā)掘了一座五代大墓,根據(jù)出土文物和有關(guān)史料考證,該墓址正是五代楊吳太祖楊行密之女尋陽公主陵墓所在地。其規(guī)模之大,結(jié)構(gòu)之嚴整,隨葬品之富麗的墓葬特點符合了《尋陽公主墓志銘》中記其死后“舉朝祭奠,傾國涂蒭。送葬之禮越常,厚葬之儀罕及”的記載。該墓早年被盜,但仍出土了一些陶瓷、漆器、銅器和金銀珠寶,最最令人驚嘆的是大批木制隨葬品的出土,從棺前精致的小木屋到墓室內(nèi)的木榻、木幾、各種貼金箔的雕飾板及琵琶、拍板等木樂器種類多樣、豐富多彩,而各種造型生動形象的木俑更是其中之最,為研究五代楊吳的木雕藝術(shù)、頭飾服飾及葬制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這批木俑均用杉木制作而成,基本保存完好,每件配有一方形或長方形片狀底座,有男俑、女俑、動物俑和神獸俑等。男俑可分為執(zhí)盾武士俑、昂首執(zhí)笏俑、跪俑、戴風(fēng)帽和戴幞頭俑以及生肖俑等;女俑分著衣俑和一般女侍俑兩類,著衣俑四肢可活動,衣物無存,疑為舞蹈俑,女侍用俑一般高髻,兩側(cè)貼鬢發(fā),多數(shù)頭后有四個插銀飾的小孔,其中一件女俑腦后保留有兩片葉形銀飾。這些人物俑的造型、服飾基本上承襲了唐代人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面部豐滿、表情豐富、身材勻稱、儀態(tài)莊嚴,用刀簡練、線條流暢,栩栩如生,上面還殘留或多或少的墨線、鉛粉和朱紅顏料的痕跡,體現(xiàn)了五代工匠嫻熟的雕刻技法和造型能力,可想當年這批木俑的盛況。其中的武士俑頭戴武士帽,身著云式坎肩長袍、緊袖、束腰、露足,左手執(zhí)盾牌,右手握拳置于胸前,面部線條明快,造型飽滿,神情莊嚴,儼然一副守家護院的皇家衛(wèi)士形象,盛裝女俑廣袖長袍,內(nèi)著抹胸、肩披長帛、款款及地襯裙下露出雙足,兩手攏于胸前,面帶微笑,刻畫了一個氣質(zhì)高雅的宮中女嬪形象,面部用淺刻技法表現(xiàn)出較為柔和的線條,人物形象更富美感,加之尺寸較大,群俑中給人鶴立雞群的感覺,同時也反映出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
此外就是形態(tài)各異活靈活現(xiàn)的動物俑和人首獸身俑,有鎮(zhèn)墓獸、雞俑、蛙俑、人首蛇身俑、人首魚身俑、人首龍身俑、人首獸身俑等,簡練的線條與木紋相得益彰,更具和諧自然之感。五代時期的社會狀態(tài)極不穩(wěn)定,各政權(quán)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廝殺,戰(zhàn)爭頻發(fā),加之連年天災(zāi),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殘酷的境況下,人們束手為策,無能為力,于是不得不借助神來保佑自己,統(tǒng)治者借此來維持其不穩(wěn)定的政權(quán),幻想通過這些神異的人獸和靈物,驅(qū)邪辟害、生命永恒。
作為唐朝消亡以后的楊吳,還處在經(jīng)濟恢復(fù)時期,由此而出現(xiàn)了葬器中以木代陶的現(xiàn)象,從一定程度上看,木制品的制作過程比較簡單,既省工又省時,遠沒有制陶那樣繁雜的工藝流程,顯得比較節(jié)儉,也就符合了當時的經(jīng)濟狀態(tài),因此,多用木制品組合隨葬的做法,五代時期除楊吳外,這種風(fēng)格在南唐墓葬中也有所體現(xiàn)和繼承,這也成為這一片領(lǐng)域中五代葬制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