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秦自立,藝名志立,號九龍居士,1954年生,畫齋千平居、柏門大豐堂,當代中國書畫院特聘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會員、中國人才研究藝術家委員會一級畫師、河南省教育美術書法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北京寫作學會教育科學委員會理事。現(xiàn)任美術教師。 幼兒習畫,臨摹《芥子園畫譜》,師從白雪石、高冠華、楊作凡等,擅長山水花卉,主攻牡丹和山水,作品多次參加展覽并獲獎,部分作品被新加坡、臺灣、泰國、德國和國內知名人士收藏,業(yè)績錄入《中國民間名人錄》、《世界藝術家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數(shù)十部辭書。享有“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稱號,作品選編于《20世紀當代書畫名家作品精粹》、《99翰墨藝術家畫庫》、《新世紀翰墨藝術家畫庫》,作品參加第二屆華人藝術大獎賽獲國際榮譽金獎,并被收藏。 作品《藝冠群芳》入選第四屆當代書畫家作品邀請展,榮獲“當代百家書畫家”稱號;《春暉》在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與優(yōu)秀企業(yè)家高峰論壇人大代表筆下的責任與使命書畫展中榮獲金獎;2008年2月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4周年世界華人大型詩書畫攝影大賽中,作品入選《中國紅色藝術家詩書畫精品集》;作品被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世界華人藝術界聯(lián)合會評定為“中國藝術成果金獎”,授予u2018u2018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名家”稱號;作品《牡丹 圖》入選河南省第十一屆美術新人新作展;《山情水韻》入選河南省第十二屆新人新作展。 2008年山水畫《山里人家》入選《當代藝術家蘭亭墨緣雅集》,榮獲羲之藝術金獎,被全國書畫大賽評委會授予“蘭亭百杰”稱號。 論文《淺談中學美術教育》在面向21世紀全國兒童藝術教育埋論研討會上被評為優(yōu)秀論文和省美術論文一等獎。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美術書法繪畫比賽中榮獲美術類指導教師一等獎。 曾接受《中國書畫家》、《中國書畫報》、《青年導報》、《科學導報》、《今日安報》、《安陽日報》、安陽電視臺藝術人生等新聞媒體的欄目專訪及報道。
獨座近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我用唐朝詩人王維這首《竹里館》來形容畫家秦自立先生再恰當不過了。 秦自立,1954年出生于古都安陽,號九龍居士。安陽,甲骨文的故鄉(xiāng),中國八大古都之一。西有巍巍太行,北有洹水滔滔。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像精靈一樣深深注入秦自立的體內,潛移默化地滋潤他、養(yǎng)育他,為他以后的藝術人生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自立先生自幼就迷上繪畫藝術,經過30多年的礪練,已卓有成就。作品張馳有度,汲古溉今。給人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超凡脫俗的藝術效果。 筆者和他結識三、四年來,他給人的感覺是悠然高尚,淡泊名利。整日與筆墨為舞,似一位遠離人境,獨自在山林深處,或彈撫弦琴,傾聽高山流水;或揮毫潑墨,吟詩作賦;或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享受天地樂趣的使者。 秦自立先生為人低調,謙遜好學。多年以來,他在藝術道路上,默默求索,勤于耕筆。拜師訪友,探討畫技,斧正作品,使其不斷取得進步。畫家總是對大山情有獨鐘,他常常出沒于三山五岳和太行大峽谷之間,手持竹杖,頭戴斗笠,身背畫夾,去觀察山川河流動態(tài)。他的畫筆圍繞磅礴山勢,奇峰怪石,溝壑縱橫,彌漫茫茫白霧和四季草木展開,描繪世間萬物。餓了就啃口燒餅,渴了就喝口山泉。風餐露宿,風里來,雨里去,不知送走過多少春秋。正是這種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繪畫作品。 近年來,秦自立先生先后獲得了不同級別的大獎:山水畫作品《太行人家》在第二界世界華人藝術大獎賽榮獲金獎;2007年12月由教育部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第六屆全國師生美術作品評選”活動中,作品《金秋泉鳴》榮獲銅獎;2008年3月在紀念羲之藝術獎?《蘭亭序》全國書畫大賽中,作品《山里人家》榮獲“羲之藝術金獎”,并授予“蘭亭百杰”稱號,并被錄入《當代藝術家蘭亭墨緣雅集》叢書;他的部分作品多次被國內外巡回展覽,被日本、新加坡、泰國、德國、臺灣等地人士收藏;作品還被錄入《中國民間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紅色藝術家詩書畫精品集》數(shù)部典籍,享有“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稱號。 成就的取得,得意于他對大山獨有的理解和坦然大度的胸襟,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沒有任何矯揉造作,唯有他和山水以及周圍自然景色融為一體的宿愿,才使觀者領會到寂靜而幽深的山間景色氣氛。每一幅作品都能緊扣意境,這說明他喜歡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手法新奇和不俗,沒有任何累贅,處處體現(xiàn)出山林、巨石、瀑布、溪流等某一瞬間的美與靜凝縮在畫面上,通過平淡的表現(xiàn)來進一步刻畫山中靜寂的情趣,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視野。 秦自立先生的山水畫,絢麗多彩,雄偉壯觀。不論是碧水、青山、白色的孤帆及火紅的落日都能交相輝映,于自然景觀巧妙組合,新穎獨特,色彩鮮明,相映成趣。重點突出大山和云霧融為一體,浩如煙海,云蒸霞蔚,變幻無窮,或綿延縹緲,好似蓬萊仙境,瞬息萬變。玲瓏俊偉的太行秀峰,高華壯美的崇山峻嶺,無不淋漓盡致地展示出風光的旖旎和氣象萬千的風貌,表現(xiàn)出作者無限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鼻刈粤⑾壬恢痹谶^著幽閑的隱居生活,悠閑生活恬然自得。正是沉浸在恬然自得的田園之樂中,內心深處才會清新明快,深山靜寂無人,自然很難遇見知己。俗話說“歌為知音賦,酒為知己醉”。所以,長期以來他很少被世人所知。只有他常去地那一條條山路,一處處小溪和一片片森林熟悉他了解他。 也許要想成為一名真正懂得品位生活的人,就像文人雅士那樣才會寄情于山水。名山秀水是天地間最靈秀的地方,站在山之巔,放眼群峰,可以從不同角度領略山姿變饞。通過移動視線,來打開認識世界的廣角,在閑靜之中交織光彩和情趣。它能讓人摒棄私心雜念和外界干擾,在淡泊中反思,悟出真諦。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之目的。 人生之秋,乃人生至樂。莫嘆陽春美景好,更有紅楓染秋山。可以從他的一幅《太行秋色》的作品悟其人生。清秋景色,在空寂之中透著一種清澈,深藏幽邃,渺無人跡的大山,給人以世俗人生難以接近的幽遠深奧的感覺。金黃的秋葉,紛紛飄落,有如天女散花,在這空寂無人的山中,增添了“靜”的氣氛。在“靜”的氣氛中又設置了落葉的動態(tài)美,這可能就是他所追求的神奇天地吧! 還可以從他的另一幅作品《曲徑通幽見人家》看出格調清新明快,綿延的山間小路隱藏在山林之中,令人難以辨認,往往以為無路可尋,仿佛踏入深奧山谷帶給人一種迷惘的心情。然而,隨著作者筆鋒一轉,觀者眼界頓開,不僅欣賞到了綠柳成陰,百花吐艷,那大山深處藏有人家,它與山路對比鮮明,完美的把山路和屋子表現(xiàn)了出來,給人以如臨世外桃源之感,反映出秦自立那種豁達明朗的人生觀。 秦自立先生雖然沉默,但內心從不孤獨,他筆飛墨舞,猶如天馬行空,任我逍遙,是他體驗人生的一中快意,也是一種人生境界的意志表現(xiàn)。我想起一位古代哲人的名言:“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向往之……” 文人墨客向往美好的境界,他們思想品德高尚,與眾不同,天地就在股掌之中。能夠洞察到人間勝境,勝境往往在深山密林,在渺如天涯,幽如山谷,深如滄海,飄如浮云之中。 秦自立先生與許多畫家一樣可以用手中的畫筆如癡如醉,如歌如訴的構畫出宏偉藍圖。給了人們幾多詩情畫意,幾多溫馨浪漫,幾多美好的憧憬…… 遠望著夕陽西下的黃昏幕景,曾經的快樂和傷感,對秦自立先生來說,都已變得了朦朧而凄美。猶如欣賞在墻上的一幅古畫,多少往昔的風景,被時間鍍上了一層典雅的光暈,時間愈久遠,這光暈愈加斑斕美麗而令人神往。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鼻刈粤⑾壬褪沁@樣一種人,看似低沉,卻是集其大成與一身,具有完美的人格、高尚情操,這是從實際生活中錘煉出來的。就像花朵一樣,散發(fā)出迷人芬香的氣質,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以一顆堅強的心,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辈徽乔刈粤⑾壬恼鎸崒懻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