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陶侃

    陶侃(名將)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后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追贈大司馬,謚號桓。他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lián)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wěn)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于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后將軍郭默擅自殺害趙胤后,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撰有文集二卷。他的曾孫是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其代表作品:《文集二卷》、《相風賦》


    人物生平

    仕途艱難

    原籍都昌,后遷居廬江郡尋陽縣。陶侃的先輩,史書上記載不詳。其父陶丹,孫吳時曾當過邊將,官至揚武將軍。揚武,系雜號,地位不高。陶侃先世無顯赫仕宦可以溯記,年輕時又當過尋陽的“魚梁吏”,說明其家屬于“寒門”這類社會地位很低的階層。西晉滅吳后,中原人稱江南人為“亡國之余”,江東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斥。陶侃少年時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貧”,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湛氏是位很堅強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兒子出人頭地。在這種環(huán)境下,陶侃“少長勤整,自強不息”。湛氏對陶侃管教很嚴,并通過自己紡織資助兒子去結交朋友。

    后來,陶侃在縣功曹周訪的薦引下當上縣主簿,才開始擺脫充當賤役的地位。一次,鄱陽郡孝廉范逵途經(jīng)陶侃家。時值冰雪積日,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湛氏截發(fā)換得酒肴,陶侃“斫諸屋柱”為薪柴,終于備得一桌像樣的食物。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廬江太守張夔稱贊陶侃。張夔于是召其為督郵,領樅陽令。為官有能名,遷主簿。陶侃也傾心報答張夔的知遇之恩。在張夔妻子生病的時候,需要在數(shù)百里外迎接醫(yī)生。當時下著大雪,眾僚屬都是面有難色。只有陶侃一人請行,大家都配服其義。有了這樣的關系,陶侃即被張夔舉為孝廉?窟@種身份,陶侃可以進入洛陽與上層名流結識,去實現(xiàn)他的大志。當時長沙太守萬嗣經(jīng)過廬江,見到陶侃,很欣賞他,對陶侃說:“你最終一定會有名的!弊屪约旱膬鹤优c陶侃結友后才離開。

    公元291年(元康元年),晉惠帝皇后賈南鳳發(fā)動政變,獨掌大權。這是“八王之亂”的開始。由于執(zhí)政的賈模、張華盡心盡力,此后的七、八年間朝野安靜,沒有什么大的動亂。

    陶侃

    大約在公元296年(元康六年),陶侃來到了洛陽。當時的洛陽,經(jīng)過幾十年的修復、重建,又變得十分繁華、熱鬧起來。但是,京城的繁華卻沒有給陶侃帶來什么錦繡前程。實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晉在選官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世族子弟憑借自己的父、祖余蔭即可身居要津,并不為今后升遷而費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凌物。忠賢絕路,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這種情況下,名流士族們誰還去理睬被中原人瞧不起的江南小人物陶侃呢?

    陶侃也深知像他這種身份的人,沒有權門當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陽官場上站住腳的。因此,他去求見“性好人物”的司空張華。但張華卻“初以遠人,不甚接遇!碧召⿲埲A的輕視并不灰心。幾次求見,“每往,神無忤色”。終于在張華的推薦下當上郎中。郎中有資格入選各類官職,但像陶侃這樣的窮賤之士是根本擠不進那些顯要的官位!胺▽④孫秀以亡國之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為掾?qū),以侃寒官,召為舍人!?/p>

    陶侃雖然得到一介官職,他的出身,以及與漢人不同的相貌,依然為洛陽的達官貴人所輕視。有一次,他與同州里的豫章國郎中令楊晫同車去見中書郎南人顧榮。途中與吏部郎溫雅相遇。溫雅問楊晫:“奈何與小人同載?”名士樂廣欲會荊揚士人,有人推薦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議。陶侃在洛陽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這期間,西晉的內(nèi)亂愈演愈烈。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廢賈后。次年又廢惠帝自己稱帝。動亂就由宮廷內(nèi)發(fā)展到宮廷外。洛陽內(nèi)外已成為諸王軍隊沖突、爭奪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寓居洛陽的江東士族紛紛返家避亂。此時陶侃已經(jīng)認識到,在洛陽的這種門閥政治下,他是難于出人頭地的。又因受到江東士族紛紛返回家鄉(xiāng)氣氛的影響,他也準備南下了。適經(jīng)朋友推薦,他得補任武岡縣令。武岡是荊州南部的一個縣。陶侃打點行裝,匆匆上路了。這時的陶侃已經(jīng)四十多歲。他想起自己奮斗經(jīng)營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遠而又遠的小縣當縣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陶侃到任后,與太守呂岳的關系很緊張。于是棄官回家。以后又當過郡里的小中正。如果不是晉末江南的動亂給他以儕身戎旅的機會,恐怕他終生也只能當個縣令之類的小官。

    嶄露頭角

    八王之亂引起江南動蕩不安的局勢,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機遇。西晉末年,秦、雍一帶的人民因天災和戰(zhàn)亂,大量流徙到梁、益地區(qū)就食。

    301年(永寧元年),流民因不堪當?shù)毓倮羝蹓,聚眾起義。西晉朝廷忙調(diào)集荊州武勇開赴益州進行鎮(zhèn)壓。被調(diào)發(fā)的荊州武勇,都不愿遠征,而又受到當?shù)毓倮趄?qū)迫,遂轉(zhuǎn)而屯聚起事。

    303年(太安二年)義陽蠻張昌聚眾在江夏起義,不愿遠征的丁壯及江夏一帶流民紛紛投奔張昌。張昌攻下江夏郡,旬月之間,眾至三萬。張昌勢力的發(fā)展,引起朝廷的不安。朝廷即派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劉弘率領軍隊前去鎮(zhèn)壓。劉弘上任,即辟陶侃為南蠻長史,命他為先鋒開赴襄陽,討伐張昌。

    能受到劉弘重用,陶侃當然十分高興。況且動亂時從軍立軍功,也不失為仕進升遷的一條捷徑。

    陶侃率軍進駐襄陽。劉弘軍卻在宛為張昌所敗。張昌轉(zhuǎn)攻襄陽不下,即沿漢水進入長江。一時間,荊、江、揚等州大部分地區(qū)為張昌所控制。劉弘命陶侃進攻張昌,連戰(zhàn)皆捷,終將這次起義鎮(zhèn)壓下去。在這個過程中,陶侃在軍事上顯示的才干使劉弘十分感嘆。他對陶侃說:“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其后當居身處。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毖蚬囱蜢。晉吳對峙,他曾鎮(zhèn)守荊州近二十年,為晉更吳立下大功。劉弘自以年老難繼羊祜功業(yè),因此希望陶侃在荊州有所作為。以后陶侃果然當上荊州刺史。劉弘的這番話對陶侃必定起了不小的激勵作用。

    張昌事定,陶侃等因軍功得到賞賜,封爵東鄉(xiāng)侯,食邑千戶。荊、揚等州出現(xiàn)了一個暫時安定的局面。這時北方的戰(zhàn)亂已愈演愈烈,西晉朝廷名存實亡。

    公元305年(永興二年)揚州刺史陳敏見北方大亂,朝廷無力控制江東,遂起兵占據(jù)揚州,并遣其弟陳恢沿江西上進攻武昌,以圖割據(jù)江南。劉弘命陶侃為江夏太守、加鷹揚將軍,率軍抵御陳恢。陶侃與陳敏為同郡,又同歲舉吏。因此有人對陶侃居大郡,統(tǒng)強兵頗有猜疑。

    實際上,陶侃不會放棄已取得的功業(yè)去投靠一個在江東毫無根基的人。但他也怕劉弘聽信這種猜疑,“遂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弘引為參軍,資而遣之。又加侃督護,使與諸軍并力距恢”。劉弘用人不疑,陶侃無后顧之憂,遂與陳恢力戰(zhàn),所向必破。陶侃這兩次戰(zhàn)績,奠定了他在荊州地區(qū)軍事上的地位。這時的陶侃,已不再是昔日被人瞧不起的“遠人”、“小人”,而成為頗有實力的地方將領。

    306年(光熙元年),陶侃的伯樂劉弘病故。不久,陶侃亦因母病故去職。陶侃在家守喪期間,江南的政治形勢又發(fā)生了變化。

    307年(永嘉元年)西晉宗室瑯邪王司馬睿和大士族王導渡江進駐建鄴。司馬睿是“八王之亂”中最后一個權臣東海王司馬越的死黨。他看到西晉洛陽政權已處在崩解之勢,就利用司馬越派他鎮(zhèn)守建鄴之機割據(jù)江東。當時司馬睿占據(jù)的只是下游揚州一帶。上游的廣大地區(qū)有流民勢力在活動,也有洛陽朝廷署置的都督刺史。沒有穩(wěn)固的上游,下游建鄴就無安全可言。

    311年(永嘉五年),司馬睿以王敦為都督征討諸軍事,統(tǒng)甘卓、周訪等沿江西上。至江州,與華軼的勢力相遇。

    華軼也是東海王越的親信。永嘉中任江州刺史!霸谥萆跤型,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歡心,流亡之士赴之如歸!比A軼如此有勢力而“自以受洛京所遣,而為壽春所督,時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北M管同屬一個派系,但新的利害已使他們勢同水火。陶侃喪期滿后,也與東海王越拉上關系。司馬越以他為參軍,督護江州諸軍事。有了這層關系,再加上陶侃的聲望,華軼表陶侃為揚武將軍,率兵三千,屯夏口。而陶侃的侄子陶臻當了華軼的參軍。華軼與司馬睿矛盾越來越尖銳,陶臻“懼難作,托疾而歸,白侃曰:u2018華彥夏(軼字)有憂天下之志,而才不足,且與瑯邪不平,難將作矣。u2019”陶侃覺得背棄華軼,有違忠義,因此十分生氣,讓陶臻返回華軼處。陶臻卻偷偷跑到建康。這使司馬睿“大悅,命臻為參軍,加侃奮威將軍,假赤幢曲蓋軺車、鼓吹。侃乃與華軼告絕”。陶侃的“告絕”,使華軼元氣大傷。

    華軼兵敗被殺,陶侃也官升龍驤將軍、武昌太守。陶侃曾宣言“資于事父以事君”,但關鍵時刻仍背棄華軼。對陶侃的這種行為,當時人無所指斥,史家亦未加以詬病。這說明,兩晉時期士族官僚行事以家族門第利益為歸依的風氣之盛。司馬睿雖然占據(jù)了江州。但上游荊、湘兩州的大部分地區(qū)為杜弢率領的流民起義軍所占據(jù)。王敦即督陶侃、周訪等進擊杜弢。

    公元313年(建興元年),荊州刺史周顗被杜弢圍困在尋水城。陶侃遣軍擊之,杜弢退卻。陶侃對諸將說,杜弢必由陸路偷襲武昌。因此率軍抄近路連續(xù)行軍三晝夜,在武昌周圍埋伏下來。杜弢果然來攻,陶侃率伏兵出,大破之,獲其輜重,殺傷甚重。杜弢敗軍退入長沙。

    王敦即表陶侃為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陶侃初戰(zhàn)即獲大勝,劉弘十余年前的預言竟得以實現(xiàn),于是乎有些飄飄然了。沒想到他的部將王貢背叛了他。王貢聯(lián)合流民軍偷襲,侃兵大敗。再戰(zhàn),陶侃的坐船也被叛軍鉤住。幸虧他跳上一只小船才得以逃脫。這次慘敗使他剛得到的官職也被革掉。但王敦感到,要消滅流民的起義,還是非得陶侃不可。于是,他讓陶侃“白衣領職”。

    陶侃率周訪等入湘,與杜弢交成,所戰(zhàn)連捷。

    公元315年(建興三年),杜弢起義終于被陶侃鎮(zhèn)壓下去。這時,長江上游的荊、湘、江等州已在王敦控制之下。司馬睿割據(jù)江南的形勢已成。在這個過程中,陶侃無疑是起了重要作用。正當陶侃躊躇滿志準備赴荊州上任時,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舊劇又在他身上重演。

    廣州生涯

    陶侃“將還江陵,欲詣敦別,皇甫方回及朱伺等諫,以為不可。侃不從。敦果留侃不遣,左轉(zhuǎn)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王敦不欲陶侃掌荊州,是怕其功高難制。另一方面主要是因荊州處上流形勝,王敦正欲專制朝權,當然不愿荊州假手他人。

    王敦以其從弟王廙為荊州。陶侃都將以王敦處事不公,起兵抵制。王敦認為這是陶侃指使,“披甲執(zhí)矛,將殺侃,出而復回者數(shù)四。侃正色曰:u2018使君之雄斷,當裁天下,何此不決乎!u2019因起如廁!蓖醵刈衾籼嵝颜f陶侃的親家周訪正統(tǒng)兵在豫章,若陶侃被殺,周訪決不善罷干休。王敦才改變主意,設宴歡送。陶侃見得以成行,連夜便發(fā)。途經(jīng)豫章,見周訪,不禁淚流滿面:“非卿外授,我殆不免。”

    兩晉之際,門閥士族的統(tǒng)治秩序受到破壞。一些政治上受壓抑的寒門企圖利用這個機會在政治上樹立勢力。然而,由于門閥士族勢力依然強大以及他們自身力量不足等原因,所以難逃失敗厄運。陳敏即是這方面的典型例證。他們要想謀求政治上的出路,只有依附于某一士族勢力。這樣,他們就仍處在被驅(qū)使、受擺布的地位。陶侃的這一經(jīng)歷正反映了當時寒門在政治上的處境。

    陶侃將入廣州,逢杜弢余部杜弘與溫劭等占據(jù)廣州。聞陶侃將至,杜弘企圖利用詐降偷襲。陶侃識破其詐,布兵設陣,一舉將杜弘擊潰。“諸將皆請乘勝擊溫劭;侃笑曰:u2018吾威名已著,何事遣兵,但一函紙自足耳。u2019”竟一封信將溫劭嚇跑。陶侃遂進據(jù)廣州,以功封柴桑侯,食邑四千戶。

    廣州當時受戰(zhàn)亂影響較小,境內(nèi)較為安定。陶侃自從軍十余年間,已功名卓著。雖然受王敦排擠,但他并不甘心于在邊州當刺史。他“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nèi)。人問其故,答曰:u2018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yōu)逸,恐不堪事。u2019”就這樣,他在廣州一下就呆了十年。后進號平南將軍,又加都督交州軍事。

    忠順勤勞

    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王敦舉兵反,朝廷下詔陶侃以本官領江州刺史,又轉(zhuǎn)任都督、湘州刺史。王敦攻入建康,把持朝政后,恢復了陶侃的本職,又加散騎常侍。當時交州刺史王諒為叛賊梁碩所害,陶侃遣其將高寶進擊,將梁碩擊敗。以朝廷下詔以陶侃領交州刺史。根據(jù)前后的功勞,封其次子陶夏為都亭侯,進號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公元325年(太寧三年),王敦之亂平定后,明帝即用陶侃為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軍事、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晉元、明兩朝,王敦兩次興兵,陶侃雖表示支持朝廷,并未實際介入,更未在滅王敦對立有殊功。陶侃出掌大鎮(zhèn),實際是明帝的一種精心安排。

    東晉建立后,吳人在政治上受到僑人的排擠。王敦在兵進建康的過程中,江東士族多持觀望態(tài)度,并不介入這場僑人間的內(nèi)訌。王敦專權后,委任親信,排斥異己,誅除不從。其中,也牽連了不少江東士族。僑姓士族和江東士族的利益都受到損害。故明帝能收僑、吳士族之力平王敦。王敦之亂被平定,瑯邪王氏幾傾晉祚的教訓對司馬氏來說十分深刻。王氏在長江上游的勢力基本喪失,但王導仍居中樞。為避免重蹈覆轍,明帝決心改變元帝以來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因此,他一方面重用庾亮、郗鑒等人,制約王導的權力,同時拔擢江東士族,在僑、吳士族間搞平衡。另一方面,“改授荊、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勢”,使方鎮(zhèn)互相牽制,收相維相抗之效。

    陶侃鎮(zhèn)荊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陶侃入主荊州,“荊州士女相慶”。東晉政風仍承西晉之弊!敖癞敼僬咭岳硎聻樗桌,奉法為苛刻”,“從容為高妙,放蕩為達士”。大概與陶侃經(jīng)歷有關,他對這種風氣深惡痛絕,聲言:“《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yǎng)望自謂宏達邪!”因此他“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引接疏遠,門無?汀3UZ人曰:u2018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u2019”每宴會飲酒,他有定限。常歡有余而限已竭。眾人勸更少進,但他決不再飲。他自己如此,要求部下也這樣。參佐僚屬有以談戲荒廢職事,不但嚴加訓斥或鞭打,還“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于江”。這種作風在東晉官吏中實屬少見。

    陶侃治荊州,還很重視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王敦平后,荊州大饑,百姓多餓死。陶侃“至秋熟輒糴,至饑復減價糶之。士庶歡悅,咸蒙濟賴!毖蜢、劉弘在荊州勸課農(nóng)耕使生產(chǎn)發(fā)展,頗得民心,這對陶侃影響不小。此外,基于自己鞏固地盤和發(fā)展勢力的需要,這也是必須采取的措施。因此他“務勤稼穡,雖戎陣武士,皆勸勵之。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歡喜慰賜;若他所得,則呵辱還之。是以軍民勤于農(nóng)稼,家給人足!痹谒卫硐,“自南陵迄于白帝數(shù)千里中,路不拾遺”。這種說法顯然有夸大成份。但當時荊州社會較安定,生產(chǎn)有所發(fā)展,當是事實。

    陶侃行事,小到竹頭木屑,大到設城駐兵,考慮頗為縝密細致。他曾主持造船,命將木屑和竹頭全部收集起來。眾人不知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聽事前余雪泥濘,木屑正好用來布地。幾十年后,桓溫為荊州刺史。桓溫伐蜀大造船,又以陶侃所貯竹頭作釘裝船。

    陶侃駐武昌時,不少人主張在江北的邾城駐兵鎮(zhèn)守。陶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獵”,與諸將佐察看形勢。陶侃為之分析說,邾城隔在江北,內(nèi)無所倚,外接敵寇。即便派兵駐守,也無益江南。長江才是御寇的天險。眾將才恍然大悟。后荊州刺史庾亮卻對此不察。他派精兵萬人駐守邾城。公元339年(咸康五年)后趙遣兵來攻。邾城孤立無援,終于兵敗城陷,損失慘重。

    陶侃“性纖密好問”,勤于調(diào)查訪問,人比之趙廣漢(西漢人,曾任京兆尹)。他精于吏職,善察訪,發(fā)奸擿伏如神。在這方面陶侃也并不遜色。陶侃曾令諸軍營植柳!岸嘉鞠氖┍I官柳植于己門。侃后見,駐車問曰:u2018此是武昌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u2019施惶怖謝罪!

    陶侃的才干頗為當時人所稱道。時人梅陶說過:“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睂⑻召┍戎懿、諸葛亮,這確有些溢美。但以陶侃的才略,特別是當時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風氣下,他能勤于吏職,在東晉官吏中是極少見的。

    平息叛亂

    同年,明帝病死,五歲的成帝即位。大士族庾亮以外戚身份輔政。庾亮對據(jù)上游、握強兵的陶侃頗為顧忌,一方面加強建康石頭城的防衛(wèi),另一方面派溫嶠出任江州刺史。在東晉荊、揚的矛盾中,處于中流的江州一直是調(diào)節(jié)上、下游關系的樞紐。為朝廷所用的江州刺史,既要與朝廷關系密切,又要對荊州有所防備。明帝以陶侃為荊州,同時任應詹刺江州。應詹曾與明帝謀討王敦,又與陶侃同為劉弘部下。

    公元326年(咸和元年)應詹卒。死前曾與陶侃書,望陶侃能“竭節(jié)本朝,報恩幼主”。可見明帝用心的良苦。庾亮與溫嶠,本是“深交”。其使溫嶠鎮(zhèn)江州,用意與明帝完全相同。

    公元328年(咸和三年),歷陽太守蘇峻起兵反叛朗廷,使醞釀中的荊、揚矛盾出現(xiàn)變化。蘇峻攻進建康,挾持了小皇帝,庾亮逃往江州。此時,憑江州兵難以平定蘇峻之亂。溫嶠遂邀陶侃率荊州兵同赴國難。明帝死時,陶侃因“不預顧命”一直懷疑是庾亮作了手腳。后庾亮修石頭城,也是針對他的。舊怨未消,又讓他來對付因庾亮處置失當引起的蘇峻之亂。陶侃深以為恨,對溫嶠說:“我是疆場外將,不敢越局!睖貚䦟艺f而不答應。后溫嶠“固請之”,其子陶瞻又為蘇峻所殺,即“戎服登舟,瞻喪至不臨,晝夜兼道而進”。荊州軍至江州,議者咸謂陶侃欲誅庾亮以謝天下。陶侃若殺庾亮,勢必影響與溫嶠的關系,從而可能導致平叛軍隊的分裂。時庾亮“甚懼,用溫嶠計,詣侃拜謝”。庾亮有高名,為名士翹楚。他來謝罪,實出意外。陶侃“驚,止之曰:u2018庾元規(guī)乃拜陶士行邪!u2019亮引咎自責,風止可觀,侃不覺釋然”。但仍憤憤地對庾亮說:“君侯修石頭以擬老子,今日反見求邪!”即與庾亮、溫嶠同赴建康。陶侃以大局為重,捐棄前嫌,使諸軍能夠同心協(xié)力,終于平定叛亂。

    在平定蘇峻之亂中,陶侃以位重兵強被推為“盟主”。蘇峻的士兵,多是北方流民,驍勇善戰(zhàn)。庾亮率軍進攻,為峻軍所敗,乃送“節(jié)傳以謝侃。侃答曰:u2018古人三敗,君侯始二,當今事急,不宜數(shù)而。u2019”陶侃對庾亮如此寬容,諸將誰不力戰(zhàn)。其次,陶侃能聽從建議和意見。如招郗鑒自廣陵渡江扼守京口,對于東西夾擊蘇峻起了重要作用。諸軍與蘇峻軍戰(zhàn),數(shù)戰(zhàn)皆敗。溫嶠軍乏食,乞借糧,陶侃不欲借,并要撤軍回荊州。經(jīng)人勸解,陶侃“乃分米五萬石以餉嶠軍”,并打消撤軍念頭。蘇峻之亂終于在諸軍合作下得以平定。東晉政局危而復安。自此以后,由于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約和東晉政治格局的變化,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的安定局面,沒有出現(xiàn)大的動亂。社會的安定對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應該說,陶侃對于促進這一局面的出現(xiàn)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位極人臣

    蘇峻之亂后,陶侃因功而升為侍中、太尉、都督七州軍事,封長沙郡公,仍駐荊州。

    公元330年(咸和五年),江州刺史劉胤為后將軍郭默所殺。執(zhí)政的王導以郭默驍勇難制,以默為江州刺史。陶侃聞知此事,指責王導這種縱容作法,隨即起兵抵江州,將郭默等斬首。實際上,王導和陶侃對郭默的不同態(tài)度,反映了他們之間對江州的爭奪。王導對郭默擅殺劉胤表示的容忍態(tài)度,在于要籠絡郭默以抗陶侃。陶侃指責王導并迅速出兵,是要將江州之地控制在手。陶侃奪得江州,也就控制了長江的上游和中游。此時他已為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其權力之煊赫,在東晉一朝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

    《晉書·陶侃傳》稱侃曾“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墜地,折其左翼”!凹岸级桨酥,據(jù)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焙蟠恍┦芳艺J為陶侃一生盡心于國,“折翼”云云是《晉書》作者的誣枉。但通觀東晉一代,荊州刺史以其所處政治軍事的重要地位,或與中央對抗,或遙制朝權,陶侃也不會例外。況且,咸和五年陶侃入江州后曾欲起兵廢黜執(zhí)政的王導。所以,《晉書》所云陶侃“潛有窺窬之志”是有根據(jù)的。但陶侃又有所不同。他宏總上流卻能“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這與陶侃的經(jīng)歷和當時政治形勢的變化有關。

    陶侃自稱“少長孤寒,始愿有限”。他在門閥政治下掙扎奮斗幾十年,才得以出人頭地。但仍為士族們瞧不起。士族們不會允許一個寒門總攬東晉朝權的。陶侃明白自己的處境,也不敢輕易侵犯士族權益。其次,元帝、明帝兩朝荊、揚對峙,荊州占絕對優(yōu)勢的形勢在成帝時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公元329年(咸和四年),徐州刺史郗鑒移駐京口,京口遂成長江下游重鎮(zhèn)。京口距建康僅二百余里,便于接應,從而大大加強了建康的實力。咸和五年,陶侃“嘗欲起兵廢(王)導”,事先征求郗鑒的意見,因“郗鑒不從乃止”。這種上、下游間實力的變化,使陶侃雖有“窺窬之志”。也只能“自抑而止”。陶侃晚年位極人臣,能“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對他個人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這樣既可維持“家僮千余,珍奇寶貨富于天府”的家業(yè),又可保住子孫的前途。然而,他還欲在北伐有所作為。荊州西臨成漢,北接后趙。公元322年(咸和七年)陶侃遣毌丘奧經(jīng)營巴東,又遣桓宣收復為后趙占據(jù)多年的襄陽。襄陽為荊州北門。它起著阻止后趙沿漢水南下的作用,又是東晉經(jīng)略北方的一個重要陣地。陶侃“方欲使宣北事中原”,因其病重而作罷。他的這種不因功名成、年事高而喪失進取心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平襄陽后拜大將軍,賜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陶侃推辭。

    公元334年(咸和九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遜位,遣人將官印節(jié)傳等送還朝廷。他在離開荊州任所前,“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倉庫,自加管鑰”,親交專人保管,然后才登船赴長沙。“朝野以為美談”。第二天,在途中的樊溪去世。時年七十六。根據(jù)他的遺囑,葬在長沙南二十里的地方。

    個人作品

    陶侃撰有《集》二卷。另在《全晉文》中載有《相風賦》、《表》、《上溫嶠遺書請停移葬表》、《讓拜大將軍表》、《上表遜位》、《上成帝雜物疏》、《遺荀崧書》、《答溫嶠書》、《答慕容雋書》、《報封抽韓矯等書》、《與王導書》等作品及言論。

    歷史評價

    師圭:“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當為公。若徹于上,貴不可言!

    萬嗣:“君終當有大名!

    楊晫:“①《易》稱u2018貞固足以干事u2019,陶士行是也。”“②此人非凡器也。”

    黃慶:“此子終當遠到。”

    劉弘:“①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其后當居身處。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薄阿谫┲夷,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

    扈瑰:“侃與敏有鄉(xiāng)里之舊,居大郡,統(tǒng)強兵!

    王敦:“若無陶侯,便失荊州矣!

    梅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謝安:“陶公雖用法,而恒得法外意”

    司馬衍:“故使持節(jié)、侍中、太尉、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諸軍事、荊江二州刺史、長沙郡公經(jīng)德蘊哲,謀猷弘遠。作籓于外,八州肅清;勤王于內(nèi),皇家以寧。乃者桓文之勛,伯舅是憑。方賴大猷,俾屏予一人!

    劉義慶《世說新語》:“①陶公性檢厲,勤于事!薄阿谔展儆写笾尽!薄阿厶招詢吝!

    房玄齡等《晉書》:“①侃性聰敏,勤于吏職,恭而近禮,愛好人倫。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引接疏遠,門無?!薄阿谑啃型鞘雷,俗異諸華,拔萃陬落之間,比肩髦俊之列,超居外相,宏總上流。布澤懷邊,則嚴城靜柝;釋位匡主,則淪鼎再寧。元規(guī)以戚里之崇,挹其膺而下拜;茂弘以保衡之貴,服其言而動色。望隆分陜,理則宜然。至于時屬云屯,富逾天府,潛有包藏之志,顧思折翼之祥,悖矣!夫子曰u2018人無求備u2019,斯言之信,于是有征。”“③長沙勤王,擁旆戎場。任隆三事,功宣一匡?堎囍,匪伊舟航。”

    鄭俠:“陶侃惜分陰,仲尼猶不及!

    張預:“孫子曰:u2018因利而制權。u2019侃因山夷劫掠而詐作商船。又曰:u2018守其所不攻。u2019侃以賊保冷口而先備武昌。又曰:u2018無約而請和者,謀也。u2019侃知賊偽降而為之備。又曰:u2018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u2019侃威名已著,諭之以書而賊遁。又曰:u2018攻其所必救。u2019侃攻石頭而解大業(yè)之圍。又曰:u2018地有所不爭。u2019侃不守邾城是也!

    陳普:“蘇峻鯨奔正可憂,翻令王室備荊州。五陵松柏無遺種,謾為桓溫拾竹頭!

    徐鈞:“蕩除國難功勛盛,王室因之得載安。最是南陵千里外,拾遺屏跡化尤難。”

    蔡東藩《兩晉演義》:“①戡定荊湘非易事,論功應獨讓陶侯!薄阿谔召┲茉L甘卓等,合兵進討,義在則然,但侃尤為忠勇!薄阿鄯虍敃r義勇卓著,如祖逖周訪陶侃諸人,皆可分任!薄阿芴召闀x室重臣,擁兵上游,理應為國圖存,與同休戚,乃以一時之私忿,置國家于不顧,寧非大誤?溫嶠一再貽書,推為盟主,而侃猶不從,甚至龔登已遣,尚欲召還,何私憾之深,一至于此耶?及聞陶瞻戰(zhàn)死,舐犢生哀,乃登舟東指,與嶠相會,然猶譏嘲庾亮,情見乎詞。亮固有誤國之罪,而侃亦不得為保國,若非溫嶠之推誠相與,則侃必不肯赴難,其去亮果幾何也。厥后屯兵江上,曠日持久,雖峻兵尚盛,未易攖鋒,然其徘徊瞻顧之狀,猶可想見。桓彝之死,安知非侃之斂兵不動,有以致之?以視溫嶠之志在勤王,毛寶之志在戮力,蓋不能無慚德矣。虞母孫氏尚知大義,奈何以堂堂之須眉,反出巾幗下?吾不禁為陶士行嘆息云!薄阿萑魱|晉將才,足以畏趙者,惟祖逖陶侃二人,而侃之功為尤大,史稱其都督八州,據(jù)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而止,是說未足盡信。侃生平并無逆跡,第當蘇峻之亂,不遽入援,必待溫嶠之敦促而始發(fā),時人乃疑其有貳耳。然袁氏了凡,猶謂其誣,是則侃固東晉之名臣歟。”

    后世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有“太尉長沙公陶侃”。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陶侃。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陶侃亦位列其中。

    軼事典故

    陶侃運甓

    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一百塊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里。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于收復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閑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

    陶侃惜光陰

    陶侃生性聰慧敏捷,做人謹慎,為官勤懇,整天嚴肅端坐。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檢查管理,沒有遺漏,不曾有片刻清閑。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于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么能夠游樂縱酒?活著的時候?qū)θ藳]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 

    陶侃惜谷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見一個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問:“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的,就隨意拿來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不種田,又拿別人的稻子戲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農(nóng)事,家中充足。

    造船的時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頭都登記后收藏起來,人們都不明白這樣做的原因。后來大年初一聚會時,地面積雪,太陽剛放晴,廳堂前積雪,地面還潮濕,陶侃于是用木屑鋪散地面。等到桓溫伐蜀時,又用陶侃保存的竹頭作釘裝船。陶侃綜合料理事物極其細密,都是這樣。

    陶侃留客

    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當時,冰雪滿地已經(jīng)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墒欠跺榆囻R仆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闭渴项^發(fā)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換到幾擔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也都不欠缺。

    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謝。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說:“路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碧召┻是不肯回去。范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碧召┻@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贊陶侃,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

    陶母責子

    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yè)的官吏。曾經(jīng)把一壇腌魚贈送給母親。母親說:“這是哪里來的?”使者說:“是官府所擁有的!蹦赣H將腌魚封好并且回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還增添了我的憂愁!”

    家庭成員

    父母

    陶丹,官至揚武將軍。

    湛氏,古代四大賢母之一。

    妻子

    龔氏。

    子嗣

    陶洪,官至丞相掾。

    陶瞻,官至散騎常侍、封都亭侯。后追贈大鴻臚,謚長沙愍悼世子。

    陶夏,因陶侃功勞封都亭侯,后為長沙郡公世子。

    陶琦,官至司空掾。

    陶旗,散騎侍郎,封郴縣開國伯。

    陶斌,官至尚書郎。

    陶稱,官至監(jiān)江夏隨義陽三郡軍事、南中郎將、江夏相。

    陶范,官至光祿勛。

    陶岱,官至散騎侍郎。

    后輩

    陶弘,襲爵長沙郡公,官至光祿勛。

    陶定,襲爵郴縣開國伯。

    陶綽之,襲爵長沙郡公。

    陶襲之,襲爵郴縣開國伯。

    陶謙之,襲爵郴縣開國伯,宋受禪,國除。

    陶延壽,襲爵長沙郡公。宋受禪,降為吳昌侯。

    陶淵明,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

    相關遺跡

    陶侃故居

    晉都陶侃故居叫陶公山,位于湘潭市市區(qū)石嘴垴。陶侃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圍開荒種菜。茅屋的前左側有塊洼地,積雨水而成池,是陶侃飲用吸水的地方。因常有貓兒在池邊捕捉小魚,故名“貓兒池”。茅房后面的小山溝上有石砌小橋,后人稱為“陶公橋”,后被毀。陶公山臨湘江一面都是紅砂石巖,石峰隆地向湘江伸展,宛如壺嘴,故名“壺山”,俗稱“石嘴瑙”,從遠處眺望伸向湘江的石嘴上頜,形態(tài)壯麗,好象怒吼的雄獅,俗稱“獅子口”。石山嘴上有株碧梧,梧桐樹后面便是陶侃的衣冠墓和墓房前的小花園。

    陶侃的衣冠墓建于元初,因“國破思良將”的原因,葬墓建造雖然簡陋,卻很威嚴,從江邊沿石級而上,靠左圍墻有雙合墓廬門,門框上嵌有石匾,上刻“陶公墓室”四字。進門右道一排三間青瓦平房,是守墓人的住所。墓前石欄桿,欄桿左右有石柱,上刻“媲衡山千秋不朽,偕湘水萬古流芳”的對聯(lián)。石欄桿前有石香爐、石方桌和“鼓型”石凳。墓前的小花園也很別致,除常綠灌木外,還按季節(jié)栽有多種蔬菜,藉以悼念陶侃。由于戰(zhàn)亂,部分古跡已毀。但陶侃的主冠墓保存完好,墓碑上所刻的《晉督都陶桓公墓》七個大字,清晰可見。

    名人推薦
    • 李燕宙
      李燕宙,1985年1月31日出生,出生地韓國首爾,設計師。
    • 邁克爾·吉本斯
      邁克爾·吉本斯是一名演員,代表作品有《假如美國不存在》、《心中的殺手》等。
    • 劉俏麟
      劉俏麟(Liu Qiao Lin),山東青島人,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2008年投身演藝圈,因2009年出演由鞏俐的啟蒙老師尹大為導演執(zhí)導的《變成太陽的手鼓》里面的媽媽李曼,而被觀眾逐...
    • 朱利安諾·基瑪
      朱利安諾·基瑪(Giuliano Gemma),1938年9月2日出生于意大利羅馬。演員。
    • 張瀟瀟
      張瀟瀟,1982年12月22日出生于沈陽,中國內(nèi)地的女演員,代表作品有《《江湖夜雨十年燈》。
    • 彭若儀
      彭若儀,女演員,2004年11月11日出生。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