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陳訓(xùn),字道元,歷陽人。少好秘學(xué),天文、算歷、陰陽、占候無不畢綜,尤善風(fēng)角。孫晧以為奉禁都尉,
-
[晉]郭彰,賈后從舅也。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歷散騎常侍、尚書、衛(wèi)將軍,封冠軍縣侯。及賈后專
-
閻纘(拼音[zuǎn])西晉官吏。字續(xù)伯,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后僑居河南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出
-
謝琰謝琰(?-400年),字瑗度,陳郡陽夏人。東晉重要將領(lǐng),宰相謝安次子。淝水之戰(zhàn)時任輔國將軍,與謝玄以
-
西晉官吏。字續(xù)伯,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后僑居河南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出身士族,交結(jié)英豪,博
-
[晉]董景道,字文博,弘農(nóng)人也。少而好學(xué),千里追師,所在惟晝夜讀誦,略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京
-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廬江尋陽(
-
江統(tǒng)(—310年),字應(yīng)元(一說元世、德元),西晉陳留圉(今河南省通許縣南)人,一說西晉圉縣(今杞縣圉
-
司馬駿(約232—286年),字子臧。晉朝宗室,司馬懿的兒子,母親伏夫人。司馬駿先后擔(dān)任了散騎常侍、步兵校
-
彭灌,晉朝著名清官,官至太常,在晉武帝時期是與司徒?李胤其名的清官。在李胤傳中,記載了:“故司徒李胤
-
司馬邕,字子魁,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安平獻(xiàn)王司馬孚長子,晉宣帝司馬懿的侄子。起初立為世子,官
-
懷王皇太后(?—?)王媛姬,晉武帝司馬炎嬪妃,生晉懷帝司馬熾。王媛姬初入晉武帝的后宮時,被封為中才人
-
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曾做過東陽太守。謝朗少有文名,《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續(xù)晉陽秋》稱他“
-
河間王,中國古代郡王爵。歷史上可考的河間王有51位,他們當(dāng)中著名的有劉德、司馬颙、李孝恭、張玉等
-
晉朝將領(lǐng)。滎陽(今河南滎陽)人。楊暨子,有才能,任荊州刺史。鳳皇元年(272),西陵督步闡降于晉,吳陸
-
[晉]孫晷,字文度,吳國富春人,吳伏波將軍秀之曾孫也。
-
杜夷(258-323),字行齊,晉時廬江灊(潛)人,學(xué)問淵博,是位大隱士,著書甚多。按年號推算,杜夷生于三國
-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茨蠅鄞海ń癜不諌劭h)人。魏末西晉時名守,胡質(zhì)之子。
-
江統(tǒng)(?—310年),字應(yīng)元(一說元世、德元),陳留圉(今河南省通許縣南)人,一說圉縣(今杞縣圉鎮(zhèn))人。
-
僖負(fù)羈,又名釐負(fù)羈(生卒年不明),中國春秋時代曹國大夫。
-
顧榮(?—312年),字彥先。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吳丞相顧雍之孫。西晉末年擁護(hù)司馬氏政權(quán)南渡的江
-
晉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名歡,晉文公之子,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1年在位。晉
-
[晉]成恭皇后,杜氏,諱陵陽,京兆人,鎮(zhèn)南將軍 杜預(yù)之曾孫也。父杜乂,見《外戚傳》。成帝以后奕世名德
-
晉庾袞,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儉,篤學(xué)好問,事親以孝稱。咸寧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復(fù)殆,
-
晉恭帝,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東晉最后一位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弟,
-
晉孝武帝司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東晉的第九個皇帝,在位時間是372年至396年。他是晉簡文帝的第三個
-
庾純(約公元二六五年前後在世)字謀甫,穎川鄢陵人,庾峻之弟。生卒年不詳,約晉武帝泰始元年前後在世
-
秦秀字玄良,新興云中人。西晉大臣、魏驍騎將軍秦朗之子。秦秀少敦學(xué)行,以忠直知名。咸寧中,為博士。在官
-
晉成帝司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漢族。明帝長子。明帝死后繼位。性格聰明軟弱。在位17年,病死于建
-
王濟(jì)(生卒年不詳),字武子,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司徒王渾次子,官至驍騎將軍、侍中。 王濟(jì)才華橫溢
-
字彥和, 周處孫, 周玘子。常緘父言。時中國亡官失守之士避亂來者,多居顯位,駕御吳人,吳人頗怨。勰因之
-
晉愍帝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馬業(yè),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1] ,晉惠
-
滕修(?—288年),字顯先。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吳國及西晉初年將領(lǐng)。最初在吳國歷任將帥
-
陶璜,字世英,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出身官宦家庭,歷任顯位。3世紀(jì)60年代,東吳所轄的交州(州境包
-
趙誘,字元孫,淮南人。參見《資治通鑒·第二卷》中講到“門吏快步進(jìn)來稟報(bào):‘報(bào)!齊王冏舉兵勤
-
司馬衷(259年-307年),即晉惠帝(290年-307年在位)。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次子, 母武元皇后楊艷,西晉
-
段灼為鄧艾鳴冤;《三國志》和《晉書》中記載了晉朝的段灼為鄧艾鳴冤的兩份上表,其中《晉書》收錄了晉
-
王敦(266年-324年),字處仲,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為東晉丞相王導(dǎo)的堂兄。王敦出身瑯琊王氏,曾
-
孫恩(?~402),字靈秀,原籍瑯琊(今山東臨沂北)孫氏,屬于低級士族。后移居會稽。世奉五斗米道。叔泰師
-
郗超(336—378年),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xiāng)(今山東)人,東晉大臣,是東晉開國功臣郗鑒的孫子,大書法
-
文鴦本名俶,小名鴦(或說‘鴛’)。武力絕人、勇冠三軍,文欽中子也。隨父欽協(xié)毌丘儉舉兵反,討司馬師。鴦
-
少孤,以孝道聞名。曹魏時官至大將軍司馬、廷尉。為司馬氏的心腹,曾指使成濟(jì)殺害魏帝曹髦,參與司馬氏代魏
-
晉衛(wèi)將軍、侍中,交州牧。吳丞相騭次子。騭薨,繼業(yè)為西陵督,加昭武將軍,封西亭侯。鳳皇元年,召為繞帳督
-
鐘會(225年-264年),字士季,潁川郡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三國后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太傅鐘繇之幼
-
荀顗(yǐ),字景倩,潁川潁陰人,漢尚書令荀彧第六子。仕魏為中郎,拜散騎侍郎,遷侍中。齊王時拜騎都尉,
-
陳群早年被劉備辟為別駕。建安三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qū)佟:笥秩无D(zhuǎn)參丞相軍事。建安十八年
-
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三個兒子。他卓犖放誕,清高自恃,因此引來很多非議,后世更有人稱他為“偽名
-
姜維(202264)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蜀漢末期的軍事統(tǒng)帥。
-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啟長子,啟病死后繼位。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后生活比啟還腐敗,只顧
-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瑯邪武
-
孫皓,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吳國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孫權(quán)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在位期間,專橫殘暴
-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漢族。晉朝的開國君主,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峻陽陵。
-
晉明帝司馬紹(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晉元帝 司馬睿長子 ,晉簡文帝 司馬昱異母兄,母宮人荀氏
-
山濤:(205—283):字巨源,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竹林七賢”之一,西晉大臣。好老莊之學(xué),與嵇
-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晉陽人。西晉驃騎將軍王沈之子,自己亦是西晉重要將領(lǐng),長駐北方疆土并
-
張賓,字孟孫,東晉后趙趙郡南和張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縣志》)。授官右侯長史、大執(zhí)法,封濮陽侯,贈散
-
羊祜乃西晉 開國元勛,博學(xué)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征辟,后為朝廷公
-
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青少年時,就為東晉大臣王導(dǎo)所器重
-
王鎮(zhèn)惡(373418)中國東晉名將。北海劇(今山東昌樂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后隨叔父歸晉。好讀兵書,長于
-
東漢末年隱居20年,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皶ァ蓖豸酥
-
王獻(xiàn)之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東臨沂,生于會稽(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詩
-
陶淵明(約376~427),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友人私謚“靖節(jié)征士”,潯陽柴桑(
-
嵇康(224263) 三國魏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郡銍(今安徽宿縣西南)人!爸窳制哔t”之一,與
-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東晉大將,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yuǎn))人。官至征西大將軍、大司馬、南郡宣武公
-
西晉學(xué)者兼軍事家。歷任河南尹、度支尚書、鎮(zhèn)南大將軍等職。太康元年(280),因滅吳有功,被封為當(dāng)陽縣侯。軍
-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xué)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
-
衛(wèi)瓘(220291),字伯玉。河?xùn)|安邑人(今山西夏縣北)。曾任三國魏鎮(zhèn)東將軍,西晉時任司空、太保等職,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