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山祖師
隆山祖師九華山肉身菩薩之一
小隆山很聰明,自小就隨父親在私塾中跟大孩子們一起搖頭晃腦地背《論語》,背《大學(xué)》……背得瑯瑯上口,比那些大孩子也好得多。父親看到了希望,就把自己沒有能夠?qū)崿F(xiàn)的夢寄托在了小隆山的身上,小隆山也著實不負所望,對句、賦詩極具風(fēng)味,很得當時的名士稱嘆,都說“這小娃娃將來可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天有不測風(fēng)云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3年),小隆山十五歲。這年他進了學(xué),卻忽兒一病不起,極其的厲害,郎中說是傷寒。傷寒幷非不常見,但郎中用了不少法子,卻難湊效。在清代那時候,巫婆、跳神之類的神秘文化空前的興盛。父親無奈,就請一個巫婆降神來問個究竟。開始作法不一會兒,巫婆臉色大變,對著小隆山跪下磕了幾個頭馬上就走,人們拉也拉不住,更別說問什么話。一直走出幾十步遠,出了朱家大門,巫婆一跤跌倒在地,似乎剛睡醒的樣子,恢復(fù)了常態(tài),人們問話,巫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巧遇游方和尚
幾天后,一個游方和尚路過此地。這和尚翩翩風(fēng)度,一副很有道行(heng)的樣子,單是威儀就令人生歡喜心。隆山的父親急病亂投醫(yī),把這和尚請到家中供養(yǎng)后,讓給孩子看病——他是把和尚看做了方士——這和尚卻說不會看病。隆山的父親不信,不讓和尚走,和尚只得給了一些自制的草藥丸子,說這是自己因為經(jīng)常行腳,身邊帶的常用自備藥,也不知是否管用。幾天下來,隆山略有一絲起色,可以起來動動了。和尚不愿整日呆在朱家,朱家又不讓走,和尚說干脆帶小隆山到外邊兒去行一段時間腳玩玩散散心。父親不同意,但拗不過孩子的高興,因而成行。?
和尚帶著隆山,這一去誰知游歷了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桐柏山等佛教勝地。耳染目睹,隆山竟然發(fā)心要出家;丶曳A告家人,父親大罵和尚,但兒子認準了這條路,誰也沒有辦法,到乾隆四十年(公元1876年)隆山削發(fā)為僧。?
隆山出家之后
沒怎么游歷,就到老虎洞去住了。老虎洞又名伏虎洞,在清初時這兒曾建有伏虎寺,現(xiàn)在伏虎寺已不存在了,只剩下遺址。伏虎寺很小,不多幾個人,條件很苦,什么都要自己動手搞:打柴、種菜等等。現(xiàn)在也搞不清那兒能種什么菜,老虎洞那個地方位于背陰處,一天到晚很少見到太陽,又加上九華山山險水缺,沒什么可種的,據(jù)說他們種白菜、辣椒、番瓜。但這些菜都需要陽光,既那個地方如此陰可想而知菜幷不怎么樣,F(xiàn)在老虎洞還住有一個人,種了幾棵白菜,象指頭一樣粗細,還無山蔥大。老虎洞前邊有棵柿樹,因為照不到太陽,拼命住上張,樹干極高,但很少結(jié)果子,我還從來沒見過柿樹有那么高的樹干而枝葉卻又極其稀疏。老虎洞的路極難走,現(xiàn)在鋪了石階路還好,以前極其危險。條件好的地方修行很難有成就,隆山就是看中了這個地方艱苦。
隆山在這老虎洞的主要修行功課是誦經(jīng)
誦的《法華經(jīng)》。除了早晚上殿、干活之外,就呆在洞中誦經(jīng),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在各種資料上都稱呼隆山為禪師,但找不到關(guān)于他修禪法的東西,悟文老和尚對我這樣解釋:雖然隆山祖師常誦《法華經(jīng)》,但他誦念功夫經(jīng)過幾十年的修煉,功底深厚了,心已經(jīng)專注于《法華經(jīng)》而不散亂,可以稱得上定功老到,何況九華山自清朝以來,禪宗在此很有些起色,人稱“臨濟派,曹洞法”,故習(xí)慣上稱之為禪師。悟文老和尚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不知道,謹記在此。?
乾隆末年
隆山祖師大病了一場幾乎丟了性命
而且神識不清楚,連佛號也不知道念,只會輕輕呻吟,F(xiàn)在人們傳說他是因為吃東西太不講究的緣故:隆山在老虎洞時不與別人一塊兒吃飯,是自己做飯吃,總是白菜、番瓜等,不管什么東西都統(tǒng)統(tǒng)放在鍋里,經(jīng)火一熬就吃。一次熬好多,熬一次吃幾天。這頓吃過,下頓接著吃,而且有鍋沒蓋兒。人吃過,老鼠也爬在鍋邊兒吃,他從來不管。后來也不知道隆山祖師到底是怎么治好的。
大蟒護法
每月初一、十五,隆山祖師就不出洞門了一個人關(guān)在洞里叮叮鐺鐺地敲打著念經(jīng),即使隆山祖師在老虎洞苦自清修二十余載,也不過三、四十歲而已。有人感到奇怪,念經(jīng)關(guān)洞門干什么呢?就有人從洞門的縫隙往里偷看,這一看可不得了:隆山祖師坐在洞中央,一條大蟒在他周圍盤上一個圓圈,隆山祖師念一會兒經(jīng),就要拜一拜佛。隆山祖師拜佛時,大蟒也就把頭往地上磕一下,隆山祖師再念時,大蟒再昂起頭來聽。人們從沒見過大蟒從哪兒來,又到那兒去了。人們趁隆山祖師出去干活的空隙,到洞中去找,根本就沒有蛇藏身的洞穴,于是人們猜測這大蟒是護法神。至此隆山祖師聲名大振,”遠近咸稱有道”。?
祗園寺
祗園寺始建于明代世宗嘉靖年間
始稱“祗樹庵!笨滴跄觊g開始,從康熙南巡時起,九華山佛教一下興盛,全山擴建寺院,祗樹庵擴成了化城寺東序寮房。到清仁宗嘉慶年間,祗園寺已經(jīng)敗落!鹅髨@記》曰“棟宇頹壞,住持乏人”。于是柯吳檀越與諸山長老請隆山祖師來住持祗園寺。傳說請隆山時,隆山說自己要一走,伏虎寺就完了。果真隆山祖師走后不多日,伏虎寺被火燒了,就只剩下一個老虎洞,一直到現(xiàn)在,這兒只能住一、兩個人。?
在封建宗法制時代,寺廟也如一個大家庭一樣,它的興衰全系于住持一個人的手上。由 于隆山祖師是一個真正的有德高僧,在他的住持下,祗園寺境況大大改觀。?
隆山祖師在祗園寺所做的事兒
大致有以下幾件:?
刻印《百丈清規(guī)》,當然是元朝德輝的《敕修百丈清規(guī)》,讓全寺完全以此為規(guī)矩。?
登壇講戒律,前后五次。?
演說《法華經(jīng)》,終生不輟。另外修廟。?
光緒庚子年的《九華山志》上說,由于隆山祖師住持祗園寺,”紺碧其殿宇,金(錦)繡其佛像,寺院煥然一新而香火日盛”,印光大師稱“中興祗園(寺)”。祗園寺從此成了大叢林,而且“道風(fēng)頓盛”。?
(補:山志記載,同治年間祗園寺住持大根禪師——曹洞宗第四十四世是繼承隆山“禪裔”)?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2年),隆山祖師自知時至,召集徒眾,做了最后一次教誡:一定要嚴持凈戒,毋負余志。隨即端坐而逝,時年八十四歲,僧臘六十六年。在佛教史上,能夠坐獅子座圓寂的人幷不多,徒眾們就將他裝缸而無荼毗。三年后開缸視之,肉身不腐,于是裝金供養(yǎng)。?
咸豐年間,太平軍在九華山一帶與清軍數(shù)次激戰(zhàn),而且太平軍很反對佛教,因而九華山寺廟被毀壞嚴重,祗園寺首當其沖,太平軍一把大火燒了祗園寺,然而火到隆山肉身地方時,一陣旋風(fēng)使火避開肉身,使得寺院被毀,唯其肉身獨存。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隆山祖師肉身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