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咸豐二年至六年庶吉士,咸豐六年至同治一年任翰林院編修,其間曾分別出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廣東鄉(xiāng)試副考官、實錄館協(xié)修官,同治一年至二年任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同治二年至七年掌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同治七年至八年任工科給事中,同治八年至光緒一年任山東督糧道,其中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兼署山東鹽運使、同治十二年兼署山東按察使,光緒一年至三年任廣東按察使,光緒三年至四年任福建布政使、署福建巡撫,光緒四年至五年任直隸布政使,光緒五年至七年任山東巡撫,光緒七年至八年任漕運總督。著述作品有《文宗顯皇帝實錄》等。
生平
周恒祺幼年時,因未起身恭迎乘轎出巡的縣太爺,被衙役打了兩記耳光,感受到“治人”和“治于人”的不平等,故而發(fā)憤攻讀四書五經(jīng)博取功名,提升自已的社會地位。
果然,在道光丙午科鄉(xiāng)試中中舉。繼而在咸豐壬子恩科中進士及第。咸豐六年充國史館協(xié)修。光緒四年官至直隸布政使。其時,直隸總督李鴻章內(nèi)任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李將許多政務(wù)委其署理,他案無留牘,處置裕如;拒親謀事、廉能卓著。
光緒五年,升任山東巡撫,兼提督軍務(wù)總兵官,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察御史銜。光緒六年,為拒帝俄入侵,清庭特派周為煙臺、青島、威海衛(wèi)一帶海防督辦,周因不諳兵法,恐誤國事,故連章奏請懇辭。
光緒八年,任漕運總督。旋即辭官獲準。離任前,督署總管財務(wù)的道員以三十萬銀兩饋贈。周拒收,囑存入庫中備作他用。他說:“作官多年,宦囊已夠生活。財產(chǎn)愈多愈助長子孫驕墮,有害無益!
辭官回歸故里,自撰聯(lián)語懸之座右,語云:“酒后茶前任老子婆娑而舞,身閑心逸覺此中寤寐皆憩。”
他認為,宦海渾濁,官場傾軋,告誡子孫無須求取功名。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7年),紀念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而建的雙鳳亭因被大風吹塌,而再次重建。時值周恒祺中舉的第二年,他應(yīng)官紳所請,欣然命筆為重建雙鳳亭書寫碑文。墨寶遺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