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科洛索娃

    科洛索娃

    瑪麗安娜·尼古拉耶芙娜·科洛索娃(МарианнаНиколаевнаКолосова),1903年5月26日-1964年10月6日,女,俄僑詩人。在中國出版了五本詩集,對遠東僑民文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人物生平

    瑪麗安娜·尼古拉耶芙娜·科洛索娃,原名 里馬·伊萬諾夫娜·維諾格拉多娃(Римма Ивановна Виноградова),常用筆名Елена Инсарова、Джунгар和Юржин?坡逅魍抻1903年5月26日出生在 俄國 阿爾泰地區(qū),后移居到素有“東方 莫斯科”之稱的 哈爾濱。在哈爾濱,她結識了律師 波克羅夫斯基(А. Н. Покровский,1898-?),并結婚。 波克羅夫斯基是哈爾濱 法西斯黨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后來退出。至于科洛索娃的容貌,是“淺色頭發(fā),近視眼”。 二十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她和丈夫隨俄國流亡者離開了中國。1964年10月6日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去世,享年61歲。

    人物概述

    曾僑居中國二十余年的俄羅斯女詩人科洛索娃飄零一生,留下了大量凄婉 雋永的詩篇。她在中國曾出版了五部詩集,為遠東俄僑文學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她的詩多以祖國、故鄉(xiāng)為題,透著思念、幽怨之情。她的詩清新淡雅,不拘泥形式。在科洛索娃去世多年后,她的詩回到了今天的 俄羅斯。她的 靈魂也因為她的詩回到了俄羅斯 祖國。

    科洛索娃的創(chuàng)作生涯

    十月革命和國內戰(zhàn)爭曾引發(fā)了俄國二十世紀的第一次 移民浪潮。數(shù)以百萬計的俄國人離開祖國,背井離鄉(xiāng),流亡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二十世紀上半葉,在中國哈爾濱、 上海等城市就曾經生活過大約25萬之多的俄國僑民。由于他們的遠道而來,使得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生了根、發(fā)了芽,成為俄羅斯僑民文學在 遠東的重要分支。其中,主要的創(chuàng)作形式是詩歌,旣惏材取つ峁爬侥取た坡逅魍(МарианнаНиколаевнаКолосова)則是眾多俄僑詩人中一顆 璀璨的 明星。她在中國 出版了五本詩集,對遠東僑民文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瑪麗安娜·尼古拉耶芙娜·科洛索娃原名里馬·伊萬諾夫娜·維諾格拉多娃(РиммаИвановнаВиноградова),常用筆名ЕленаИнсарова、Джунгар和Юржин。科洛索娃于1903年5月26日出生在俄國阿爾泰地區(qū),后移居到素有“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她來哈爾濱的準確日期和原因,已無從 考證。但是,根據目前的資料,可以斷定,她遷到哈爾濱的時間應該不早于1921年。[i]在哈爾濱,她結識了律師波克羅夫斯基(А. Н. Покровский,1898—?),并結婚。波克羅夫斯基是哈爾濱法西斯黨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后來退出。[ii]至于科洛索娃的容貌,是“淺色頭發(fā), 近視眼”。[iii]

    科洛索娃在哈爾濱寫了很多詩,經常在《 邊界》雜志上發(fā)表自己的詩作。《邊界》是當時最有影響的文學雜志,它把“使讀者與俄羅斯文學創(chuàng)作更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視為自己的使命[iv]。同時,科洛索娃還向各種持不同政見的報刊投稿。她如此勤奮的原由,探究起來令人心酸,是生活所迫。她在哈爾濱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幾乎完全靠寫詩來維持生計,而稿費又微乎其微!哆吔纭冯s志向她支付的稿酬是每行4 戈比,別的報刊雜志就更少了。為了生活,她只好開辦了一家收費的小型圖書館。幾經周折,該圖書館的書流入蘇聯(lián)。時至今日,在莫斯科的一些舊書店里偶爾還能碰上帶有科洛索娃印章的書籍。[v]

    科洛索娃

    科洛索娃經常參加哈爾濱的俄僑文學組織“丘拉耶夫卡”的活動。雖然她本人不是該組織的成員,卻與“丘拉耶夫卡”的許多詩人過從甚密。這里的很多人都知道她的愛情故事。早在國內戰(zhàn)爭時期,這位年少的女詩人曾深深地愛戀著與她站在不同政治立場上的瓦列里安·古比雪夫。為了各自心中的理想,他們不得不天各一方。1929年,她在《邊界》雜志第35期上發(fā)表了《軍事委員》一詩,再一次回憶起她的 初戀。在科洛索娃的詩集《迎著寶劍的撞擊聲》中有一首詩《致人民委員的信》,上面寫著“獻給古比雪夫同志”——“你我永遠成了別人,我不屬于你,你不屬于我。你不要召喚我回家,回到你的 蘇維埃俄國。”

    科洛索娃是 神甫的女兒,父親被“不信神的人”們打死了。也許,她對 布爾什維克政權的抵觸情緒就是從這時開始的。但是,這種怨恨又絲毫沒有影響她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在她的詩歌中,不難看到她的一片愛國之心?坡逅魍抻酶鞣N各樣的筆名寫了很多作品,但是關于祖國題材的詩她總是署上自己的真名。又因為她在詩歌中絲毫不掩飾她的反蘇立場,時人稱其為“ 白軍詩人”。[vi]科洛索娃卻經常把自己稱作“愛國的抒情詩人”,還常常在眾人面前以此自詡。她對祖國溫情地寫道:藍色的夜幕,越來越寬!鮮紅的西方——這是羅斯!不愛笑的 西伯利亞——我從中國這邊向你微笑。

    1928年科洛索娃在哈爾濱的第一本詩集《歌之軍隊》問世。之后,每隔兩年出版一本。1930年出版了她的第二本詩集《上帝,救救俄羅斯!》,1932年第三本《我不屈從!》,1934年第四本《迎著寶劍的撞擊聲》。科洛索娃的倔強性格和堅定的立場可以從這些詩集的名字上窺見一斑,“軍隊”、“挽救”、“不屈從”、“寶劍”,帶著 火藥味,充滿了反抗精神。除此以外,科洛索娃還有一部分詩歌只是刊載在文學雜志上,而沒有收入到她的詩集里?坡逅魍蘅梢运愕蒙鲜且晃桓弋a的詩人。據統(tǒng)計,哈爾濱俄僑作家出版的詩集總共有六十多本,[vii]而科洛索娃一個人就出版了四本。科洛索娃在很大程度上為后來的遠東俄羅斯女性詩歌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在哈爾濱的俄僑詩人中間,回蕩著震撼人心的女性聲音。

    1935年,科洛索娃和丈夫離開了哈爾濱,來到上海。此時,詩人經常在《帆》雜志和其它一些報刊雜志上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在哈爾濱、上海出版的俄文報紙和雜志大量刊載僑民作家的作品,對僑民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viii]1937年,科洛索娃的第五本詩集《銅的嘈雜》問世了。

    在上海由于經濟困難,雜志一般不付 稿費。女詩人科洛索娃得不到 稿酬,又操起了經營 圖書館的行當,勉強養(yǎng)家糊口。據有關資料表明,該圖書館的圖書至今還保存在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詩人像眾多俄僑一樣,充滿了愛國熱情。甚至還在1945年加入了蘇聯(lián) 國籍。但不久,上海俄僑文學界就得到了佐琴科和阿赫瑪托娃被批判、被開除作家協(xié)會的消息。女詩人因蘇聯(lián)國內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不自由而感到壓抑,留下了眼淚。科洛索娃在報刊上公開聲明退出蘇聯(lián)國籍,其他的僑民文學家們也紛紛效仿她的做法。

    二十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俄國流亡者離開了中國。他們中有一些人回到了蘇聯(lián),而另外一些人則到了別的國家: 澳大利亞, 美國,南美, 法國, 捷克, 奧地利, 菲律賓等國。至于科洛索娃,很長時間都杳無音信。由此,產生了關于她的大量猜測和傳聞。有人說,她也乘船去了某個地方,不過,在途中遇到了風浪,被卷走了。

    1990年,在 智利首都 圣地亞哥附近的 公墓,人們偶然發(fā)現(xiàn)了她的墓碑,上面寫著她去世的日期——1964年10月6日,享年61歲。原來,她和丈夫在二戰(zhàn)后離開了中國,先到菲律賓,又到巴西。在1957或1958年間來到了智利,仍然靠開辦圖書館度日。也許,她還在繼續(xù)寫詩,但那時已經沒有發(fā)表的必要了。在智利全國的俄僑人數(shù),大約只有300人。[ix]

    女詩人就這樣悄悄地毫無聲息地離開了人世,結束了漂泊的一生。她所眷戀的祖國也永遠留在了她的詩歌中。她所憎恨的那一方水土,正是她無法割舍的熱愛。僑民的生活為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也使她倍受煎熬磨難。詩人的一生,是悲是喜,是勝利的逃亡還是失敗的反抗。無論是哪一種,它都成為了20世紀那段特定歷史的一個碎片。

    注釋:

    [i]Кузнецова Т. В. Деятели русского книжного дела в Китае в 1917-1949 гг. u2013Хабаровск, 1998. С. 34.

    [ii]Хисамутдинов А. А. По странам рассеяния. Ч. 1. Русские в Китае. u2013Владивосток: Изд-во ВГУЭС, 2000. С. 343.

    [iii]Лазарева С. И., Сергеев О. И., Горкавенко Н. Л. Российские женщины в Маньчжурии. u2013Владивосток, 1996. С. 90.

    [iv]Бузуев О. А.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литературы русского зарубежья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1917-1945). u2013М.: Прометей, 2000. С.46.

    [v]Сестра моя u2013 ненависть. // Рубеж. u2013Владивосток, 1995, №2u2013№864. С. 215.

    [vi]Русская поэзия Китая: Антология / Сост. В. П. Крейд, О. М. Бакич. u2013М.: Время, 2001. С. 679.

    [vii]Агеносов В. В. Литература русского зарубежья (1918u20131996). u2013М.: Терра. Спорт, 1998. С. 53.

    [viii]Сюй Гохун.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жизнь русской эмиграции в Китае (1920u20131940-е годы). Автореф. дис. канд. наук. М., 1996.

    [ix]Драгуленко Н. Л. Мариан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Колосова — Харбинская поэтесса. //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России u2013 Северо-Восток Китая: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пыт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атериалы междунар. науч.-практ. конф. u2013Хабаровск, 1998. С. 261.

    科洛索娃的詩歌特點

    “祖國”和“異國”的題材在女詩人科洛索娃的詩歌中交織著,充滿了惆悵和孤獨,蒙上了一層沉重的宗教色彩。女詩人為祖國點燃蠟燭,向上帝祈禱,祈求祖國獲救!霸诜▏,在智利,在中國,回響著我們的好聽的語言;但是每個人都向往著家園,對異鄉(xiāng)誰都不能習慣。任何時候誰都不能決定,把俄羅斯永遠忘懷。不要用別人的方式祈禱,和把別人的生活喜愛。圣誕夜的教堂里,屈從于痛苦和不幸的我,彎下疲憊的雙肩,在角落里小聲哭泣……俄羅斯婦女只剩下,一處靜靜的 避難所—— 教堂!我把自己的疼痛和疲倦,帶到這里獻上。u2018上帝呀,——心靈發(fā)出的聲音,——請聽我的祈禱!給男人們——故鄉(xiāng)的事業(yè),給女人們——教堂和家庭!u2019神像前燃著蠟燭……今天曾誕生 基督!但是我們在這個高興的夜晚,不能抑制淚水的流出……”(《異鄉(xiāng)的 圣誕節(jié)》,1934)

    因與親人離別的傷痛,詩人大聲呼號:“我從這里呼喚,u2018還我兄弟!u2019”;而另一邊:“放了我,讓我到姐姐那里!”(《將要》,1928)。失去祖國和親人的痛苦是所有俄羅斯僑民詩歌的一種基調。只有回憶能夠幫助他們活下去,忍受一切苦難,克服一切困難!鞍柼┑慕鹕,高傲地聳立在原始森林上的群山——這是我親愛的故鄉(xiāng),這是我最寶貴的地方!”(《贈烏利肯》,1937)

    在科洛索娃對祖國的回憶中,包涵了所有的情感“熱愛……背叛……頹喪……”。生活在異鄉(xiāng)的逃亡者們真的是一些背信棄義的人嗎?恰恰相反,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牽掛著祖國。對俄羅斯的思念無時無刻不在啃噬著他們的心靈。在他們與祖國之間,隔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那就是對蘇維埃制度的不接受和背叛。愛祖國,卻回不去。恨蘇維埃,卻推不翻。對故鄉(xiāng)的親人情深意重,對不同立場的人仇深似海。女詩人科洛索娃就在愛、恨、情、仇之間被撕扯著,煎熬著,找不到解脫的辦法,因此而頹喪!皬那暗亩砹_斯不是我們的,蘇維埃俄國也不是我們的。我們生活在異鄉(xiāng)——是外人,我們的 女皇——貧窮努日達。”(《新人》,1934)

    科洛索娃痛恨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制度,在詩歌中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字里行間,總在自問“我為什么失去了祖國?”。她清楚明白地知道,她踏上了一條不歸路,然而她又是那么想回家!霸谶@里,在別人的冰冷的世界,我控制不住,突然大喊:u2018哎,離西伯利亞還遠嗎?快點趕,車夫!我想回家!u2019”(《在大車店》,1934)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詩人是痛苦的、苦悶的。只有置身大自然,融于大自然時,她才能得到一絲的安慰,心靈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像當時的許多詩人一樣,科洛索娃為了逃避心靈上的痛楚,從大自然中汲取著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力量!盁熢谏焦壬峡障駧ё铀频穆,尖頂?shù)膸づ窈粑鵁。太陽在馬群上面……高興地講那愛人的故事!……在永恒的孤寂中群山欲睡,古老的雪松在月光里幻想。”(《贈烏利肯》,1937)

    逃避只是一時的,現(xiàn)實總是要去面對。生活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泉。詩人從她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那個環(huán)境中捕捉創(chuàng)作的靈感,用心靈去感受外部的世界,用詩歌來表達細膩的感受!熬G色的新年 樅樹在這里閃爍,憂郁的燈發(fā)出溫柔的光;……就是說,世上還有真理,如果神圣的節(jié)日沒被忘記!俄羅斯的孩子們,讓不滅的新年樅樹在你們心中閃光!”(《異鄉(xiāng)的新年樅樹》,1930)

    從上面所引的幾首詩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科洛索娃的詩音樂性強,朗朗上口,韻律很有魅力。用詞不追求艷麗,不矯揉造作,不抽象模糊?坡逅魍薜脑姴皇苄问缴系木心唷km然當時的僑民詩人有 象征派、 超現(xiàn)實主義派、 阿克梅派、 未來主義派,而科洛索娃的名字不在任何一個 流派之列。女詩人更應該被認為是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她的詩中隱喻恰當,節(jié)奏感強,韻腳清晰,作品形象鮮明易懂。這些都是自普希金時代以來的俄羅斯詩歌的特點!霸谶b遠的平靜的天際,有人叫去教堂祈禱,踩著星星——清晰的小石子,靈魂向徹夜禱告走去!保ā兑雇怼,1935)

    許多年之后,科洛索娃的部分詩歌被選入《回到俄羅斯——詩……》(1995)一書。這本 文選介紹了200名二十世紀前半期俄羅斯最優(yōu)秀的僑民詩人。入選本身就說明了科洛索娃在俄僑詩壇上的地位,以及后人對她的公允。 僑民詩歌,對于俄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整體而言至關重要?梢院敛豢鋸埖卣f,如果沒有它,俄羅斯詩歌將顯得貧乏無味,遜色得多。

    Вернуться в Россию u2013 стихами... :200 поэтов эмиграции : Антология / Сост. В. Крейд. u2013М.: Республика, 1995.

    本文所選詩歌均選自Русская поэзия Китая: Антология / Сост. В. П. Крейд, О. М. Бакич. u2013М.: Время, 2001. С. 227—247.

    (載《中華讀書報》,2006年2月8日)

    名人推薦
    • 秦等梅
      秦等梅,女,主攻小生,秦腔旦角,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柏樹鄉(xiāng)人,現(xiàn)為國家一級演員,寧夏固原市戲劇家協(xié)會秘書長。
    • 舒凌
      舒凌,原名王舒、遠村等。作家、出版家、文學活動家。六零后人,畢業(yè)于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合辦研究生班)等,碩士學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大學中日詩歌比...
    • 馬曉東
      馬曉東,中央芭蕾舞團主要演員,國家二級演員。2019年9月12日至14日,主演的芭蕾舞劇《珠寶》在北京天橋劇場公演。2020年9月11日-13日,主演的芭蕾舞劇《花一樣開放》在..
    • 許正庭
      許正庭從藝快30年了。他先在青藝學員班學習,后又進當時的北京藝術學院話劇表演系深造。短短的4年中。他象海綿吸水一樣吮吸著各方面的藝術養(yǎng)料。60年代初,學院在吸收外..
    • Cyndy Day
      Allegra Fulton,演員。2018年9月14日,參演的電影《一個小忙》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Funeral Guest。
    • 吳華睿
      吳華睿,男,出生于1988年,籍貫:福建,學歷:專科,專業(yè):影視表演(播音主持),畢業(yè)院校:廈門演藝職業(yè)學院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