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公真仙俗稱徐仙公,生于元至正三年(1343)七月初二日,明洪武六年(1373)正月初九日羽化歸仙。出生于福建省德化縣蓋德鄉(xiāng)鳳山村(儒山)人,取名權行,字廣應,號友山,法號青玄。
傳說
相傳徐友山出生的晚上,通房光亮,滿室芬芳。七歲識天文,十五歲對儒學,醫(yī)卜、星相無所不通。長大后不從父母主婚,一心要出家學道。
大熱天,他同兄長去茶園鏟荒草,凡鏟到地方卜空都有烏云遮蓋。他鏟到那里,烏云跟隨到那里。大旱年,友山在三鞍古蘭兜中段有幾丘田,上丘干裂,下丘無水,唯獨中丘是徐友山耕作的田有水,連他父親都覺得奇怪。他說是用山芒莖從深山水溝引來灌溉的。有一次,他午睡,突然“哎呀”一聲,旁人問他何事?他說:“剛才做夢,在延壽橋跌了一跤,延壽橋斷了。”事后不久,延壽橋真的毀壞了,眾人稱贊他:“有特殊的功能,凡事未卜先知!
徐友山本來拜陳本空為師,回來同吳濟川在金液洞結草庵,苦修真行。他們經(jīng)常渡地點穴,一個埋鋼針、一個埋鋼線,各為標志,掀開一看,鋼線穿入鋼針。吳濟川蛻化以后,徐友山想請塑匠為吳塑像,但他守在吳骸邊并無脫身,卻有一位自稱德化金液洞徐友山的,到莆田請塑匠,要為他師父塑像。塑匠一路隨他盤旋,到山下時,他對塑匠說:“此去洞不遠,你先走我隨后到!钡袼芙硜淼蕉粗校娙藛枺骸盀槭裁匆浪芟,誰請你來的?”匠將情況詳細介紹,眾人無不驚奇,徐友山并無離開,怎能請塑匠?吳蛻化后,徐友山帶領徒弟和鄉(xiāng)人興土木,建洞宇時,眾人苦于木石磚瓦的搬運。友山并不在意,而且安慰大家:“只要把料備足,放存山下,我自有辦法!卑胍梗焉茸右粨],材料飛到山頂,足 足夠用。連當時知縣陳壽也贊揚:“友山之神功,非人力之所為。”
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八日晚,他夢見玄天上帝賜詩:
飽學文章英自輕,玄天上帝望歸程;
銀河別有乘槎路,月苑寧無折桂名。
鸞鶴相迎來佛洞,煙霞接引到神京;
使君添列群仙籍,布得施恩救死生。
清晨起來回憶昨夜夢的詩文,認為陽壽將盡,遂提筆以自已的經(jīng)歷為內容,按玄天上帝的原韻和詩:
元末興亡身外輕,家山一別赴仙程;
吳公樂道居清洞,師父傳經(jīng)己盡名。
小子云游滄海內,玄天策勵上瓊京;
自此羽化歸真后,春復夏還護眾生。
隨后,換衣沐浴,點香念經(jīng),別離眾徒弟,在大石壁下,盤坐羽化,門徒李云臺等以及鄉(xiāng)人亦塑像奉祀。
徐吳二仙,生前既是師徒關系又是好友,門徒傳遍全縣,是德化的道教主,羽化后奉祀為金液洞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