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工作經歷
2011年至今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8-2011年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
2006-2008年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后(合作導師: 袁毓林)
2003-2006年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博士(導師: 戴耀晶)
2000-2003年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導師:李恕豪)
1997-2000年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士(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
1993-1997年 成都市振宇天線微波技術研究所(私營)
1990-1993年 四川西物所天線公司工程部技術員
1988-1990年 四川銀河新技術開發(fā)公司電科所工人
1985-1987年 北京大學數學系概率統(tǒng)計專業(yè)(肄業(yè))
開設課程
本科生:現代漢語(下)、生成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現代語言學、《馬氏文通》精讀、漢語依存語法學
研究生:語言學專題研究、語言文學研究方法
留學生:留學生漢語
科研成果
1.《時間系統(tǒng)的認知模型與運算》,學林出版社,2007年。
2.《疑問系統(tǒng)的認知模型與運算》,學林出版社,2010年。
1.陳振宇、陳振寧,怎樣計算現代漢語句子的時間信息,《中文信息學報》2005年 第3期。
2.陳振宇,現代漢語時間系統(tǒng)的整體分析,《語言界面》,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3.陳振宇、樸珉秀,話語標記“你看”“我看”與現實情態(tài),《語言科學》2006年第2期。
4.陳振宇、劉承峰,“不是…就/便是…”與“語用數”,《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4期。
5.陳振宇,疑問范疇中形式與標記的組合計算,《中文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
6.陳振寧、陳振宇,“稍”類副詞與量性特征,《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四)》,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7.鄭妵妍、陳振宇,變化動詞與“過”,《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四)》,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8.陳振宇,現代漢語中的非典型疑問句,《語言科學》2008年第4期。
9.陳振宇、劉承峰,語用數,中國語文雜志社編《語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務印書館,2008年。
10.陳振宇,完形體“了1”,《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11.陳振宇、朱慶祥,“X是誰/哪(一)個/什么(人)”與“誰/哪(一)個/什么是X”,《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12.陳振宇、劉承峰,“數”范疇的修辭視角,《修辭學習》2009年第4期。
13. 陳振宇,“知道”、“明白”類動詞與疑問形式,《漢語學習》2009年第4期。
14. 陳振宇,三層七元的時間系統(tǒng),《語言研究集刊(第六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15. 陳振宇,關于終結和非終結的區(qū)別,《東方語言學(第六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16. 陳振宇,疑問范疇中的形式與標記,《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7.陳振宇、袁毓林、張秀松、周強,親屬關系的邏輯意義及其自動推理,《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年第16期。
18.陳振宇、袁毓林,漢語親屬關系的語義表示和自動推理,《中國語文》2010年第1期。
19.陳振宇、袁毓林、張秀松、周強,一種基于大知識庫的親屬關系自動推理模型,《中文信息學報》2010年第3期。
20. 陳振宇,現代漢語副詞與疑問,北京大學《語言學論叢(第四十一輯)》,商務印書館,2010年。
21. 陳振宇、邱明波,反預期語境中的修辭性推測意義:“難道、不會、怕、別”,《當代修辭學》2010年第4期。
22.陳振宇,漢語中阻止疑問提取的詞語和結構,《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23.陳振宇,疑問范疇中副詞的功能,《對外漢語研究(第六期)》,商務印書館,2010年。
24.陳振宇、陳振寧,一種基于對齊的時間信息提取方案,《語言研究集刊(第八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25.劉承峰、陳振宇,數的一致性假設,《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26.張秀松、袁毓林、陳振宇、周強,基于情境網絡的漢語親屬名詞的語義描寫體系,《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第3期。
27.陳振宇、古育斯,疑問代詞的不定代詞用法,《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年第3期。
28.劉林、陳振宇,從“了、著、過”看操作和說明語體問題,《當代修辭學》2012年第6期。
29. 陳振宇、劉承峰,謂詞前后不對稱與“都”字句,《語法研究和探索(十六)》,商務印書館,2012年。
30. 陳振宇、李于虎,經歷“過2”與可重復性,《世界漢語教學》2013年第3期。
31.陳振宇、李于虎,“過2”句的論元和可重復性,《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六)》,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32.陳振宇,成都方言的領屬結構,《語言研究集刊(第十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
33.陳振宇,漢語句子否定的類型學性質,《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一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
34.陳振宇、安明明,反問的語義和功能——以漢語與馬達加斯加語的反問標記為例,《對外漢語研究(第十期)》,商務印書館,2013年。
35.陳振宇、劉 林,副詞“只”的邏輯語義,《漢語副詞研究論集》,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
36.周思佳、陳振宇,“一量名”不定指名詞主語句允準條件計量研究,《語言科學》2013年第4期。
37.祁峰、陳振宇,焦點實現的基本規(guī)則:以漢語疑問代詞為例,《漢語學報》2013年第1期。
38.陳振宇,對疑問語氣提升的研究,《走向當代前沿科學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紀念朱德熙教授誕辰90周年和慶祝陸儉明教授從教50周年》,商務印書館,2014年。
39.陳振宇、葉婧婷,從“領屬”到“立場”——漢語中以人稱代詞為所有者的直接組合結構,《語言科學》2014年第2期。
40.李雙劍、陳振宇、潘海峰,人稱與陳述的關系研究——從人稱和“了 ”的搭配談起,《當代修辭學》2014年第6期。
41.李雙劍、陳振宇,允準否定詞在“把/被”之后的動因——記一種特殊的否定式“把”字句和“被”字句,《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42.陳振宇、李于虎,再論“過 ”“過 ”,《語法研究與探索》(十七輯),商務印書館,2014年。
43.葉婧婷、陳振宇,再論漢語完句條件,《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44.邱明波、陳振宇,漢語動詞的指向對反身代詞句內回指的制約,《漢語學習》2014年第6期。
1.真實文本語義標注中論元語義角色的判定操作,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二等資助金(53050) ,已完成。(主持人)
2.面向內容計算的漢語語義角色知識庫的研究和建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07AYY004) ,已完成。(主要參與人)
3.漢語親屬關系自動轉換信息處理,復旦大學金苗項目(EYH3151078) ,已完成。(主持人)
4.基于一階謂詞邏輯和時間邏輯的現代漢語文本蘊涵識別機制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2010BYY002) ,已完成。(主持人)
5.現代漢語句法與語義計算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規(guī)劃項目(13YJA740005) 。(主持人)
6.現代漢語及方言中的否定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2AYY001) 。(主要參與人)
7.關于漢語否定與否定的應用研究,復旦大學985三期整體推進人文學科項目 。(主要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