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太平,字允中,初姓賀氏,名惟一,后賜姓 蒙古氏,名太平。元朝 中書省左丞相。
史書記載
太平,字允中,初姓賀氏,名惟一,后賜姓蒙古氏,名太平,仁杰之孫,勝之子也。初,勝以非罪死,太平年尚幼,泰定帝雪其父冤而撫恤之。太平資性開朗正大,雖在弱齡,儼然如老成人。嘗受業(yè)于 趙孟,淤|(zhì)κ略浦新厘。太平g枷鋼埃㈥誶拙賈富郵,寻?陜西漢中道廉訪副使。文宗召為 工部尚書,都主管 奎章閣工事,又除上都留守同知。順帝元統(tǒng)初,命為樞密副使,尋升同知 樞密院事,遷御史中丞。時 中書有參議佛家閭者,憸人也。御史劾其罪,時宰庇之,事寢不行。太平辭疾臥家。至正二年,詔起為中書 參知政事,辭。進右丞,又辭。會御史祁君璧復劾佛家閭,黜之,乃起就職。宗室諸王歲賜廩食衣幣不均,太平請于帝,均其厚薄。守令多失職,請選臺閣名臣充之。仍遣使核其治行,其治最者則增秩,賜金幣。遼、金、宋三史久未克修,至是太平力贊其事,為 總裁官,修成之。時粟貴而金銀賤,太平請出官本,委官收市之,所得不貲,其后兵興,卒獲其用。四年,升中書 平章政事。五年,遷 宣徽院使。宣徽典飲膳,權(quán)勢橫索,太平取簿閱之,惟太常禮儀使阿剌不花一無所需,太平因言于帝,請擢居近職,且厚賜之。
六年,拜 御史大夫。故事,臺端非國姓不以授,太平因辭,詔特賜姓而改其名。七年,遷中書平章政事,班同列上。國王朵而只為左丞相,請于帝曰:“臣藉先臣之廕,蚤襲位國王,昧于國家之理,今備位宰相,非得太平不足與共事!笔辉拢萏阶筘┫,朵而只為 右丞相。太平辭,帝不允,仍詔示天下。明年正月,詔修后妃、功臣傳,特命太平同監(jiān)修國史,蓋異數(shù)也。太平請僧道有妻子者勒為民以減蠹耗,給校官俸以防虛冒,請賜經(jīng)筵講官坐以崇圣學,立行都水監(jiān)以治 黃河。舉隱士完者篤、執(zhí)禮哈郎、 董立、張樞、 李孝光。是時,天下無事,朝廷稽古禮文之典,有墜必舉。平生好訪問人才,不問南北,必記錄于冊,至是多進用之。
初,脫脫既罷相,出居西土。會其父馬札兒臺卒,太平力請令脫脫歸葬,以全孝道。左右以為難,太平曰:“脫脫乃心王室,大義滅親,今父歿而不克奔訃,為善者不幾于怠乎!”為之固請,以故脫脫得還。脫脫既得還朝,即拜為太傅,然不知太平之有德于己也,因汝中柏讒間成隙,遽欲中傷之。是時,中書參政 孔思立等皆一時名人,太平所拔用者,悉誣以罪黜去。九年七月,罷為 翰林學士承旨,既又誣劾其過失,而并論其子也先忽都不宜僭娶宗室女。脫脫之母聞之,謂脫脫兄弟曰:“太平好人也,何害于汝而欲去之。汝兄弟若違吾言,非吾子也! 侍御史撒馬篤揚言于朝曰:“御史欲害正人,壞臺綱,如天下后世何?”即臥病不起。故吏田復勸太平自裁,太平曰:“吾無罪,當聽于天,若自殺,則誠有慊矣!彼爝奉元,杜門謝客,以書史自適。
河南盜起,十五年,詔命太平為 江浙行省左丞相。未行,改為 淮南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樞密院事,總制諸軍,駐于 濟寧。時諸軍久出,糧餉苦不繼。太平命有司給牛具以種麥,自濟寧達于 海州,民不擾而兵賴以濟。議立土兵元帥府,輪番耕戰(zhàn)。十六年,移鎮(zhèn) 益都。未幾,除 遼陽行省左丞相。糴粟以給京師,處置有法,所致甚多而民不擾。十七年五月,召為中書左丞相。時 毛貴據(jù)山東,明年,由 河間入寇,官軍屢敗,漸逼 京都,中外大駭,廷議遷都以避之,和者如出一口。太平力爭以為不可,起同知樞密院事 劉哈剌不花于彰德,引兵擊之,大敗賊眾,京城遂安。會張士誠以 浙西降,而晉、冀、關(guān)陜之間,察罕鐵木兒屢以捷奏聞。于是中外人心翕然,有中興之望矣。
太平又考求,凡死節(jié)之臣,雖布衣亦加贈謚,有官者就官其子孫,人尤感動。當時右丞相搠思監(jiān)家人以造偽鈔事覺,刑部欲連逮搠思監(jiān)。太平力為解之,曰:“堂堂宰相烏得有此事,四海聞之,若國體何!”搠思監(jiān)既劾罷,太平所得俸祿多分饋之。
二 皇后奇氏與皇太子謀,欲內(nèi)禪,遣宦者資正院使 樸不花諭意于太平,太平不答;屎笥终偬街翆m中,舉酒申前意,太平依違而已。是時,皇太子欲盡逐帝近臣,又令 監(jiān)察御史劾帝親昵臣御史中丞禿魯鐵木兒, 未及奏而所劾御史被遷為他官,皇太子疑也先忽都泄其事,益決意去太平政柄。知樞密院事紐的該聞而嘆曰:“善人國之紀也,茍去之,國將何賴乎!”數(shù)于帝前左右之,以故皇太子之志未及逞。會紐的該死,皇太子遂令監(jiān)察御史買住、桑哥失理劾左丞成遵、參政趙中等下獄死,以二人為太平黨也。太平知勢有不可留,數(shù)以疾辭位。二十年二月,拜 太保,俾養(yǎng)疾于家。臺臣奏言以謂當時事之艱危,政賴賢材之宏濟,太平以師保兼相職為宜。帝不能從。會陽翟王 阿魯輝鐵木兒倡亂,騷動北邊,勢逼上都,皇太子乃言于帝,命太平留守上都,實欲置之死地。太平遂往。有同知太常院事脫歡者,也先忽都故將也,聞陽翟王將至,乃引兵縛王至軍前,太平不受,令生致闕下,北邊以寧。太平終不以為己功。未幾,詔拜太傅,賜田若干頃,俾歸奉元。帝欲以伯撒里為丞相,伯撒里辭曰:“臣老不足以任宰相,陛下必以命臣,非得太平同事不可!庇谑敲苤剂畈隼锪籼轿阈小L街辽尘,聞命而止,宿留久之;侍訍浩浼热ザ鴱土粢,二十三年,令御史大夫普化劾太平故違上命,當正其罪。詔乃悉拘所授宣命及所賜物,俾往陜西之西居焉。搠思監(jiān)因誣奏之,安置土蕃,尋遣使者逼令自裁。太平至 東勝,賦詩一篇,乃自殺。年六十三。二十七年,監(jiān)察御史辯其非辜,請加褒贈。
也先忽都,名均,字公秉。少好學,有俊才,累遷 殿中侍御史、治書侍御史、翰林 侍讀學士,皆兼襲虎賁親軍都指揮使。太平之為相也,務(wù)廣延才彥,而也先忽都以丞相子,又傾己下士,以故名稱籍然。已而被劾罷,從親還奉元。居六年,召為 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除通政院使。太平再相,授知樞密院事,遷 太子詹事。十九年,群盜由 開平東屯遼陽。冬,詔也先忽都以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詹事率師往討。太平以其年少,數(shù)請改命,不允。至則遣將拔懿州省治,盜逾 遼河東奔。而朝廷讒構(gòu)日甚,罷為上都留守。尋改 宣政院使,以丁內(nèi)艱不起。搠思監(jiān)再相,復奏強起之,即日監(jiān)察御史也帖木、 李好直又劾罷之。已而搠思監(jiān)徇皇太子旨,構(gòu)成大獄,誣老的沙、蠻子、按難達識理、 沙加識理、也先忽都及脫歡等不軌,執(zhí)脫歡煅煉其獄,連逮不已。帝知其無辜,欲釋其事,特命大赦。而搠思監(jiān)增入條畫內(nèi),獨不赦前獄。唯老的沙逃于孛羅鐵木兒 大同軍中,蠻子、按難達識理等遂皆貶死。也先忽都當貶撒思嘉之地,道由朵思麻,行宣政院使桓州閭素受知太平,因留居其地。執(zhí)政知其故,奏也先忽都違命,杖死之。年四十四。有詩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