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60年在校期間得尚小云厚待,收其為愛徒,頗得尚氏真?zhèn)鳌T莩觥赌鹿鹩ⅰ、《抗金兵》、《貴妃醉酒》等劇目。拜師尚小云先生之后,專攻尚派,排演了《漢明妃》、《梁紅玉》、《雙陽公主》、《十三妹》、《失子驚瘋》、《峨嵋劍》、《金山寺》、《斷橋亭》、《破洪州》、《墨黛》、《峨嵋酒家》、《打青龍》、《打孟良》等劇目。1996年開始應(yīng)邀參加中國京劇音配像工作,配錄了恩師尚小云先生的多出代表劇目。曾多次赴臺灣演出、講課,促進了海峽兩岸的藝術(shù)交流。
孫明珠無論是扮相還是演唱或是身段及武功,均領(lǐng)悟到了尚派之精髓,是時下“尚派”的最佳繼承者,幾乎所有的“尚派”劇目都由她予以配像并引起極大凡響。
擅長劇目
常演劇目有《十三妹》、《金山寺》、《雙陽公主》、《昭君出塞》、《漢明妃》、《梁紅玉》、《峨媚劍》、《打青龍》、《破洪州》、《打孟良》、《綠衣女俠》、《秦良玉》等;近代歷史劇《小刀會》、《紅燈照》。
獲獎情況
1987年5月,陜西省首屆藝術(shù)節(jié)演出《雙鎖山》榮獲表演一等獎;
1991年3月,西北五省區(qū)“太陽杯”民族戲曲邀請賽演出《戰(zhàn)金山》榮獲表演榮譽獎。
表演風(fēng)格
所扮劇中人物,多以剛健、豪放、英姿颯爽的古代婦女為主。
張君秋、吳素秋、李硯秀、劉繼英、朱家溍等多位藝術(shù)名家和評論家,對孫明珠的表演藝術(shù)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rèn)為她很得尚派神韻,是尚派藝術(shù)傳人中的佼佼者。
表演手段
多以文武兼?zhèn),更注重劇情的發(fā)展,人物性格的刻畫。
京劇旦角演員孫明珠
孫明珠,女,京劇旦角。藝名“月明珠”。父孫柏齡,夫那正鑫。
因受父親孫柏齡老先生的影響和自身天資聰明的條件,所以能戲頗多,尤其善演青衣、花旦戲,可謂出出俱佳,乃同輩演員中的佼佼者。
曾與旦角的黃桂秋、新艷秋、言慧珠等人合作,她還曾隨其父孫柏齡老先生長期與老高雪樵、老趙松樵、“麒派”名宿明毓昆、“活包公”李如春、“江南一條腿”王少樓等等名家長期合作,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初孫明珠先生還在無錫與馬連良先生合作過一期。還曾和武生中的張翼鵬、張二鵬兩兄弟合作過,與花旦中的趙燕俠也有過兩期的合作,趙燕俠先生的父親趙筱樓老先生與孫明珠先生的父親孫柏齡老先生是磕頭把兄弟。還長期隨其父親與孟鴻茂長期合作小花旦和小花臉的對子戲,而且孟鴻茂老先生還是孫明珠先生的弟弟孫國良先生的磕頭義父。
孫明珠先生能戲多達兩百多出,就光現(xiàn)在存放在家中的舊時戲單上的戲碼就有九十多出之多,與她合作過的有名有姓的大角兒就光現(xiàn)存戲單上就能找出二十多人之多。孫明珠先生善演劇目有《春香鬧學(xué)》、《北漢王》、《貴妃醉酒》、《紡棉花》、《辛安驛》、全本《王寶釧》、全本《玉堂春》,連臺本戲有三十三本《貍貓換太子》、十二本《孟麗君》、《觀音得道》等等劇目,孫明珠先生在《四郎探母》中曾一趕三,前鐵鏡公主、中楊宗保、后佘太君,在回令中又趕回鐵鏡公主,在全本《法門寺》中也一趕三,前孫玉姣、中宋巧姣、后劉媒婆。她的《辛安驛》先是唱的梆子,后改的京劇,演法也與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不同。孫明珠先生的蹺功也非常棒,她在刻畫人物方面非常講究,而且她本身的基本功也非常扎實,會的也非常全面。孫明珠先生刻畫人物講究的是“一人千面”,她是梨園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后輩的楷模。
現(xiàn)居蘇州,年八十一。
出生:1926年,農(nóng)歷丙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