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簡介
孟增,是趙國的祖先,是顓頊、伯益的后代,商朝紂王的大臣蜚廉的孫子、季勝的兒子,孟增被周成王重用,號宅皋狼。
孟姓起源
孟姓來源有二:
其一出自姬姓,始祖為魯莊公的庶兄慶父共仲。魯國為公元前11世紀(jì)周(姬姓)分封的同姓諸侯國,建都曲阜(今山東境內(nèi))慶父為春秋時(shí)魯莊公的庶兄。莊公去世,子般即位,他派人殺死子般。閔公繼位二年,他又派人謀殺閔公,欲自立,使魯國大亂。故有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后慶父出走莒國(今山東莒縣)。魯季友(慶父之弟,此時(shí)為魯相)用賄賂求莒國送歸慶父。慶父在回國途中自縊。慶父死后,季友讓慶父的兒子公孫敖繼承祿位。古時(shí)兄弟姐妹中居長的稱作“孟”。慶父排行老大,所以他的子孫就稱孟孫氏。春秋后期孟孫氏、季孫氏、叔孫氏一起把持魯國政權(quán),后孟孫氏的后代因避諱慶父弒君之罪,便稱為孟氏。戰(zhàn)國時(shí)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軻之后,孟氏族人以其為本族的榮耀,遂尊奉孟軻為本姓始祖,是為山東孟姓。
其二亦出自姬姓。春秋時(shí),衛(wèi)國(周分封的同姓諸侯國,開國之君為周武王弟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內(nèi))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縶,因病不得繼位,其孫驅(qū),以王父(祖父)之字為氏,稱公孟氏。后有以公孟為氏,或以孟為氏,是為河南孟氏。從上述起源看,孟姓不論發(fā)祥地是山東,還是河南,均出自周文王之后,因此說,所有孟氏族人從根源上講都是同宗共祖,為周文王之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