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馬令達,男,1936年生,回族,滄縣楊石橋村(今屬孟村回族自治區(qū))人。自幼隨父馬鳳圖習武,精通臂、劈掛、八極、翻子、戳腳,擅長八極,尤能散搏和短兵格斗。青少年時,多次獲甘肅省和蘭州市舉辦短兵、散手、拳擊賽冠軍。1959年任甘肅省代表團擊劍隊教練兼佩刀(當時稱“花式劍”)運動員,出席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佩刀比賽取得較好成績。1980年后,相繼多次出任甘肅省擊劍隊、拳擊隊主教練,并創(chuàng)辦和組建甘肅省散打隊,任主教練。所培養(yǎng)的運動員,多次取得全國散手、拳擊比賽前三名。他在武術散手訓課中,以通備技擊為主體,結合散打的實用技術,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打法,受到同行的稱贊。1987年,獲甘肅省開展業(yè)余武術普及活動優(yōu)異成果獎;1988年,被甘肅省體育總會評為體育積極分子,蘭州職工體育先進工作者;1989年,被甘肅省評為業(yè)余訓練先進工作者,F(xiàn)任蘭州市武協(xié)秘書長,蘭州市重競技協(xié)會副主席。
馬令達,回族,1936年生人,祖籍河北滄州,隨父定居蘭州,家傳武藝、醫(yī)科,為著名的武林“馬氏四杰”的老三,在蘭州行醫(yī)傳拳多年,桃李滿天下,現(xiàn)在武術界任職有甘肅省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蘭州市武術協(xié)會主席、甘肅省跆拳道拳擊協(xié)會會長等。其父馬鳳圖、其叔馬英圖、馬昌圖、馬瑞圖、其長兄馬廣達(英勇殉國)等都曾參加過革命、抗戰(zhàn),為國家立下過功勞。其兄馬穎達曾任甘肅省武協(xié)主席(2000年去世)、馬賢達曾任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其弟馬明達現(xiàn)為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元史、中外關系史),也是當今著名的武術家。
馬令達老師,現(xiàn)擔任 甘肅省武協(xié)副主席、甘肅省拳擊、舉重協(xié)會常委副主席、蘭州市武協(xié)主席、甘肅省慈善總全民族扶貧協(xié)會理事長。他是通備武學的重要繼續(xù)者,幼承家學,運動員出生,恒久擔負專業(yè)鍛練,尤其善于短兵、擊劍。令達先生蘭州體院結業(yè)。1953年加入甘肅省蘭州市武術比賽獲獎并代表甘肅省參加西北區(qū)民族情勢體育運動會武術演出。1957年因在全省武術短兵競賽中獲小我私家第一名被省、市體委選送國度體委參加天下第一屆擊劍教練員培訓班。1958年擔負蘭州市擊劍隊教練兼運發(fā)動加入全省競賽獲佩劍第一名,并被任命為甘肅省擊劍隊教練員,參加第一屆全運會造就運動員獲花劍第八名,1059年以來多次帶蘭州市武術、擊劍、拳擊、散打在全省比賽中多次獲集團第一及小我私家多項第一名的好成就。1973年擔任省擊劍隊主鍛練,參加全國第三屆全運會,隊員楊樹濱選進國度集訓隊。 1986年至1996年任蘭州市體育中間競訓部部長,時期兼任蘭州市體育總會副秘書長,1994年創(chuàng)立甘肅省博擊運動學校和甘肅省保安培訓黨校并兼任副校長。多年從事武術散打講授事情,培育了大量武術喜好者,為體育院校及運動隊運送了有效人才,1982--1983年兩次加入全國武術散打研究會。1983年以來曾多次擔負天下武術防身散打裁判及調研事情。在擔任武術散打教練時期所講授生楊天成、魏斌久在82年全國散打比賽中取得兩個級別第二名的好成就。83年門生孫玉祥獲全國散打比賽并列第一名。馬令達參加體育事情近四十年,為甘肅培育了大量武術、防身散打、短兵、擊劍優(yōu)良活動員及喜好者。并在全省及全國比賽中取得好成就,是甘肅省拳擊、散打、短兵、擊劍運動項目標首創(chuàng)者。86年被評為天下優(yōu)良評判員,89年評為全國武術優(yōu)良鍛練員、多次評為省、市體育先輩小我私家。96年被授于國度級聲譽武術裁判。據懂得,現(xiàn)在報名的二十余支步隊中,甘肅的三個步隊大概是此中氣力最強的,隊員大部門是專業(yè)運發(fā)動,而且不停保持短的專項練習,到時大概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