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徐良傅(1505-1565)字子弼,號少初。江西東鄉(xiāng)人。明中期詩人、古文家、名士。理學名臣徐紀之子。
成就
知縣
博學少穎,口涉諸傳記詞賦。年十二為郡諸生,輒有奇,太守陳槐至親為他訓義。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授武進知縣。到任閉戶月余,翻閱縣圖、表記、文書案例,盡知其縣山川、錢谷、戶口虛實。然后上堂,召官吏口述其施政決策,件件與縣里的實際相符,坐堂第一天便決斷大小事幾十件,全縣皆驚。他還曉諭全縣大小官員:今后賓客到縣,不廣宴,不張樂,不得多征百姓一文錢。遵王道,誓于獄平訟息。徐良傅意不苦民,廉潔愛民,德博而化,獄平訟稀。常傾其薪金用于縣役,卻不納民一寸金,百姓感激。
上疏
后任吏科給事中,上任僅半年之內(nèi),徐良傅就一再上疏皇帝,希望能在正常的文武吏士升遷之外,能廣招天下“隱逸”、“賢才”,并指出:“精干強志隨年而衰,不及時用之,亦非天所以積賢才持世之意也。”“其人才且賢,亦欲及壯盛時效于世”,只要有才,也不必非要等其在任期滿,“重而用之,亦無不可”。可此疏則未被采納。后因得罪首輔相國夏言而獲罪入獄,被削職為民。
革職
革職后,徐良傅在臨川東南擬峴臺筑室而居。喜讀書,常晨起自掃其閣中,諷誦不絕,無宴飲絲竹嬉游之好。為生計,“獨歲聚生徒百十人,臨高臺,橫經(jīng)講,質(zhì)疑難,稍以自資”;剜l(xiāng)20余年,以講學、創(chuàng)作終老。
名師
徐良傅是湯顯祖、謝廷諒的啟蒙老師。世為儒,精研《尚書》。湯顯祖正是受惠于徐良傅所講授的《尚書》,于1570年21歲中舉,1583年34歲時中進士。湯顯祖敬稱徐先生為“哲人”。徐良傅“閱世六十年,疽后而逝”,湯顯祖痛挽徐先生,恨從師太晚,“哲人下壽,哀何時已”(《挽徐子拂先生》)。后撰寫《徐子弼先生傳》,深切表達了對徐良傅的愛戴之情。
作品
文效班固、韓愈,大吏以下多征用之。文學造詣高,其狀物詩、山水詩淡墨淺潑,語言質(zhì)樸,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不同世俗的孤傲之情,有類于陶淵明的田園風味,在文壇上有一定的影響。著有《愛吾廬集》8卷和《槍榆集》,存目于《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江西詩征》收錄其詩《翠云洞》、《文昌新河》等8首,縣志存其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