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熟悉搖滾樂或者歐美主流音樂的人可能對亞德里安·比勞還比較陌生,要我介紹這個大人物的話那么就是——萬能吉他手比勞就是美國搖滾圈里的一張百搭牌,放在誰的樂隊里他都是扭轉乾坤的角兒。
說這話是因為從1978年開始,他就成為所有著名樂隊爭相邀請的主音吉他手了,橫跨實驗搖滾(Experimental Rock)、前衛(wèi)搖滾(Prog-Rock)、爵士搖滾(Jazz-Rock)、電子音樂甚至流行音樂等各個領域,縱越將近三十個年頭,比勞終于開始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個人專輯的制作上了。在2005年1月,他先是發(fā)布了一張名為《第一面》(Side One)的前衛(wèi)搖滾專輯,其中他大量展示了自己的吉他技巧,由于編曲的精巧和配器的新穎,它給人的總體感覺并不呆板。在出版這張專輯的同時,他也預告了自己將在年內出版《第二面》和《第三面》(Side Three)以成為一個完整概念的三部曲。從比勞的官方網站上看到的最新消息是他的《第二面》已經迅速出爐,但是結尾篇章要等待了。
這第二張專輯的音樂風格很有意思,比勞把它做成了以軟件程序打底的電子音樂。整張專輯聽下來的感覺似乎是一張七十年代末期“顫動軟骨”(Throbbing Gristle)風格的樂器框架的工業(yè)舞曲作品,對此比勞的解釋是:“更多的嘗試表明我和我的音樂一樣年輕。”經過了如此長時間的磨礪,如今已經可以自由把控音樂走向的比勞曾經也是個俊朗迷人的樂手。從為大衛(wèi)·鮑伊(David Bowie)、弗蘭克·扎帕(Frank Zappa)和“扯淡老大”樂隊(Talking Heads)彈琴而成為搖滾紅人;到他成為勞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邁克·歐菲德(Mike Oldfield)等人的專席樂手;以及后來被正式招入“克林姆森國王”樂隊(King Crimson)從而躋身前衛(wèi)音樂圈界,比勞多年的努力終于換來了今天受到各界音樂家尊敬的榮耀。
不過比勞的個人音樂也有他自身的問題,由于多年的身份一直是知名樂手,他的創(chuàng)作有些段落聽起來有賣弄的嫌疑。但是足夠聰明的編曲加上他邀請了“煤油爐”(Primus)樂隊的主唱兼貝司手萊斯·克雷普(Les Claypool)前來助陣,于是我們聽到了專輯中無數精彩的音樂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