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信息
楊淳,字重夫,先世居華陽(今陜西勉縣西北)。明初,遷居臨潼縣安業(yè)里。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登進士,授為御史。當時宦官 劉瑾弄權,對科舉方面尋事生非。適逢大辟,劉瑾倒行逆施,強行?啤H硕辔窇謩㈣臋鄤荻票,唯有楊淳要求堅持進行。于是劉瑾因楊淳不能附他而不滿,將淳降職為工部屯田司主事。
民族教化
后升任寶慶(在湖南)知府,其地屬南楚,風俗浮囂,且崇鬼神。楊淳到此,首先興辦學校,以行教化和勸諭,又發(fā)動學生擒妖捉巫,并毀掉淫祠,使風氣大為改觀。遂調(diào)鄖陽知府,又升山西副使,四川參政,后升任陜西省按察使,右轄、左轄。淳在四川時,威望很高。諸邊將常因少數(shù)民族中的壞人入寇, 而對其族內(nèi)廣大無辜之人,大加殺戮,以此為功請賞,使民族關系非常緊張。淳對邊將進行勸諭,使其對少數(shù)民族進行安撫,不要妄殺無辜,諸將感悟,停止了亂殺,使矛盾緩和。淳平生清廉謹慎,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尚榮貴而重樸素,居家雖非常簡陋但卻自以為樂。高陵李文簡為其寫墓志銘以記其事。
不畏豪強
正德六年(1511)后升為員外郎,管理臺基等廠,又被派到遼東盤查軍器。九年(1514),升都水師郎中,奉命管理通州(今北京通縣和天津附近)南旺河道。當時,宦官橫行,欺壓州司官員,敲詐勒索無算,有號稱二劉者,宣稱是奉皇帝御命到西域取佛經(jīng),船上使用超過萬銀,沿河州司懼其權勢,不敢不支,淳不畏強權,一面發(fā)出文告聲討,同時緝擒捕拿,繩之以法,其黨眾方斂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