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郭貫[元](1249-1331年),字安道,清苑縣人(今河北保定)人。元朝初年,以才德被舉為樞秘中書,又調(diào)南康路經(jīng)歷,升廣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轉(zhuǎn)濟南路經(jīng)歷。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任監(jiān)察御使,受命監(jiān)察江北沿淮草地。大德五年(1301年),調(diào)任江西道,因賑恤饑民用功,升御使臺都事。八年,授翰林院直學士,奉旨與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別速合徹里帖爾鎮(zhèn)守高麗(今朝鮮)。十一年召回,授河東廉訪副使。四年拜禮部尚書,武宋親書其官階:嘉議大夫。延祐二年(1315)拜中書參知政事,次年,升任左丞相。至治元年(1321)官至集賢大學士,追封蔡國公,謚文憲。精于篆、籀,當世冊寶碑額,多出其手。至順二年(1331年)病故,追贈光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柱國,追封蔡國公。郭貫善書法,元代著名篆額多出其手。
史籍記載
郭貫,字安道,保定人。以才行見推擇,為樞密中書掾,調(diào)南康路經(jīng)歷,擢廣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會例格,授濟南路經(jīng)歷。至元二十七年,拜監(jiān)察御史。承詔分江北沿淮草地,劾淮西宣慰使昂吉兒父子專權(quán),久不遷調(diào),蠹政害民。三十年,僉湖南肅政廉訪司事。大德初,遷湖北道,言“今四省軍馬,以數(shù)萬計,征八百媳婦國,深入為炎瘴萬里不毛之地,無益于國!蔽迥,遷江西道,賑恤饑民,有惠政,入為御史臺都事。八年,遷集賢待制,進翰林直學士,奉詔與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別速臺徹里帖木兒往鎮(zhèn)高麗。十一年,召為河東廉訪副使。
至大二年,仁宗至五臺山,貫進見,仁宗因問:“廉訪使滅里吉歹何以有善政?”左右對曰:“皆副使郭貫之教也。”因賜貫瑪瑙數(shù)珠、金織文幣,入為吏部考功郎,遂拜治書侍御史。四年,除禮部尚書,帝親書其官階曰嘉議大夫,以授有司。皇慶元年,擢淮西廉訪使,尋留不遣,改侍御史,俄遷翰林侍講學士。明年,出為淮西廉訪使。建言“宜置常平倉,考校各路農(nóng)事”。延祐二年,召拜中書參知政事。明年,升左丞,加集賢大學士。五年,除太子詹事。貫言:“皇太子受金寶已三年,宜行冊禮;又,輔導之官,早宜選置!睆闹。六年,加太子賓客,謁告還家。至治元年,復起為集賢大學士,尋致仕。泰定元年,遷翰林學士承旨,不起。至順二年,以疾卒,年八十有二。贈光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蔡國公,謚文憲。貫博學,精于篆籀,當世冊寶碑額,多出其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