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三杰(?~1914),字漢卿,定遠縣永寧鄉(xiāng)得勝集人,清末秀才,民主同盟會員。平素好學,關心時局。
組織起義
武昌起義后,清政府土崩瓦解,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紛紛舉起討袁救國大旗。李三杰與魏冕齋等人,在定(遠)、滁(縣)、全(椒)三縣交界的章廣、常山嶺、曲亭、藕塘、永寧、得勝集等地組織了百人武裝,秘密派員與上海革命黨領導人宋教仁、陳其美取得聯系。上海革命黨派周務民到得勝集具體幫助策劃起義,并接濟部分槍支彈藥。李三杰又與鄰縣起義軍聯系,配合行動。經過充分準備,起義條件成熟。計劃首先攻占定城,爾后東指滁州,北取蚌埠。
叛徒出賣
不料,由于經驗不足和起義軍內部不純,起義前,上海革命黨派來的周務民被暗殺,起義軍花名冊被盜走,形勢十分嚴峻。李三杰毅然決定提前攻打定城。民國3年(1914年)3月2日夜,起義軍急抵定城附近,3日拂曉一舉攻下定城?h知事趙仙州逃遁,抓獲胡司法官當場槍斃。隨后,打開牢房,釋放政治犯,并向群眾宣傳討袁救國主張。與此同時,駐扎在臨淮的軍閥倪嗣沖部得到起義軍叛徒武國仁的密告,派營長華石庵率部援救,路遇倉皇出逃的縣知事趙仙州。五日晨,華、趙領兵將定城的北、西、南三面圍住,留東門給起義軍作退路,欲擒故縱;并從近鄉(xiāng)搞來大量禾皆桿,澆上煤油,燒毀西城門,蜂擁而入。義軍與之進行了激烈的戰(zhàn)斗,但終因寡不敵眾,加上又缺乏實戰(zhàn)經驗,漸漸失去戰(zhàn)斗力。李三杰見勢,便帶領起義軍向東門撤退,躍墻突圍,足部受傷,不能行走,躲進市民沐宏錦家中。沐連夜雇人將李三杰抬到倉鎮(zhèn),找到起義軍王龍、王虎兄弟,要他們雇轎送他回得勝集。但王氏兄弟貪生怕死,加之受到當地土豪劣紳收買,背信棄義,竟將李三杰四肢捆綁起來,送回定城交給華石庵與趙仙州。
壯烈犧牲
六日上午,華石庵將李三杰、魏子莪和被俘義軍士兵以及叛徒王龍、王虎押到西禪寺刑場,將他們全部殺害;并陳尸示眾,威嚇黎民百姓不得“造反”。
民眾悼念
但是,廣大民眾和愛國志士不怕恫嚇,紛紛前往西禪寺悼念遇難者。池河朱丹書等人冒著被株連的危險,為李三杰等人寫了挽聯:“生共事,死同時,義魄忠魂,屈指鬼雄第一;警權奸,謀光復,書年紀月,決心在立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