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劉德驥(1848~1922年),字南星,號坦云,福建永安市貢川人。
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以貢生資格出任大田縣訓導。后回永安掌教燕江書院。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年過半百的劉德驥,眼看清朝腐敗,列強侵華,深感自己數十年來給學生灌輸封建教育,難以造就人才,對國家無濟于事,于是他廣找中外新書,閱讀帶有新思想的各類書籍。光緒三十一年,朝廷下詔廢科舉辦學堂,劉德驥即率先募款辦學。他竭力宣傳辦新學堂的意義,募捐銀元3000多元,還發(fā)動群眾出力,將已倒塌的貢川北塔磚頭,挑來建筑校舍,終于在貢川龍山首創(chuàng)了永安縣第一所新式學校。次年,校舍建成開學,共4個班級,學生60余人,由永安縣衙命名為“永安縣官立貢川龍山兩等小學堂”。學堂培育出一批優(yōu)秀人才。我國航空先驅、同盟會員李寶焌就是該學堂的第一期學生。清光緒三十三年,永安縣城內亦創(chuàng)辦一所官立新式學堂,聘請劉德驥到縣新學任堂長兼正教習。他教學時態(tài)度和藹,循循善誘,使學生聽而忘倦,樂于受其教誨。劉德驥不僅熱心教育事業(yè),還在貢川倡設義倉,修建浮橋,禁吸鴉片,做了許多興利除弊的公益事業(yè)。民國11年(1922年)劉德驥病逝,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