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相傳,他年少時家教甚嚴,母親讓他天天挑兩個大土磚上學來往兩三公里,以此煉筋骨,煉意志。后來他被推薦到江西很有名望的劉滬瀟先生門下讀書,很快就進了程朱理學之門。他鉆研王陽明學說,廢寢忘食,手不釋卷。他信服王陽明的“致良知”、“用良知”、“ 知行合一”的哲理,慨然說:“為人須如此!彼J為“致良知”就是要興教育,育人才!坝昧贾本褪且獮槿嗣褶k事;“ 知行合一”就是要身體力行,不畏艱險。他籌款創(chuàng)辦了金仙書院,擴建了書齋和宿舍,邀請有志研究理學之士來院講課。他給叔叔的詩中寫道:“云蒸心愿言報國,千秋萬代戴堯天。”表達了他報國為民的心愿。中進士后,任諸暨縣令,由于剛正不阿,得罪了上司,被罷官回鄉(xiāng),又在金仙書院講學三年,弟子遍及湘東諸縣。有寄弟子詩寫道:“ 小江江上舊相攜,此日濤聲滿綠溪。我寄檐前聲數(shù)點,和風和雨到江西!彼麑懥恕督鹣蓵河洝泛汀督鹣啥从洝罚ㄒ姟犊h志》)前文最后寫道:“吾儒之道,浩然之氣剛大,非金乎;孔孟之畏神服教,非仙乎……今易名書院(原名“ 鳳山”),廣建學舍,理學節(jié)義,又由茲講習焉。尚躬行不尚騰口;尚實證實悟,不尚鉆紙耳食;尚博物洽聞,不尚剿襲杜撰。其庶幾予先世卜居之意云。”這就是他辦學的主旨?删!
人物生平
《海豐縣志·乾隆志》卷之二載:“洪公祠,守道洪公云蒸。祀圯,入五坡祠。其故跡在南門外塘鋪旁……”
洪云蒸(1580——1636),字化卿,號紫云,攸縣漕泊人,萬歷庚戌科(1610年)進士,追賜為都察院御史( 從一品)。百度等網(wǎng)絡(luò)文章說他從 許州 判官逐級升任到三省監(jiān)軍參政,從湖廣三省 按察使,再做到北京國子監(jiān)助教、北京戶部主事,1636年,被 明朝皇帝御點都察院左御使,曾任職廣州知府,提升為兩廣都察史。朝廷賜給太平宴,赤白金。他用此款購祭器三套,分存長沙文廟,游縣文廟,漕泊 洪氏家廟。而《海豐縣志》記載是 惠州府分守道。從其御賊、被捕、犧牲的經(jīng)歷看,《海豐縣志》應該是準的。任廣州知府的是其父洪次巖(1550——1622),曾任南京戶部主事,后人可能父冠子戴。
崇禎七年(1634年),洪云蒸出任 惠州府分守道。崇禎八年(1635年)海賊劉香作亂,洪云蒸會同兩廣軍門 熊文燦、參將夏之林、 潮州 海防 黃宗、惠州理判刑姚希哲等到海豐招撫劉香。劉香派遣軍師余仙客、副軍師胡十四到海豐縣拜會洪云蒸,雙方談成了招撫之事。四月四日,在海豐謝道山河岸搭起五道廠棚,舉行招撫儀式。
洪云蒸臨行時致書兒子說:“自到謝道山,知己無生還之理,大海豈能收尸!敝x道山下人山人海,不但有參加招撫的宮員,還有鄉(xiāng)紳和數(shù)千名群眾。劉香帶領(lǐng)著四五十只木船來到山下,登岸參見洪云蒸,慰諭己畢,劉香驟然指責洪云蒸偽撫,劫持洪云蒸下船。岸上頓時大亂,踐踏無數(shù)。劉香把洪云蒸囚禁在 平海(今屬惠東縣)的磨子峽。
第二年, 熊文燦會合福建總兵 鄭芝龍率領(lǐng)戰(zhàn)船二百余只征剿劉香,劉香挑選先鋒船九只倉惶迎戰(zhàn)。劉香的先鋒船到達碣石田尾洋時,忽然東北風大作, 鄭芝龍的戰(zhàn)船順風直下,馬上萬炮齊發(fā),先鋒船紛紛中彈沉沒。劉香見大勢已去,急忙向洪云蒸乞求,表示愿意歸順朝廷。洪云蒸怒發(fā)沖冠,破口大罵:“身滅在即,何以止耶!”劉香惱羞成怒,把洪云蒸殺死船上,自己引火自焚。洪云蒸和劉香的尸首都溺于海上。
不久,洪云蒸的兒子在海豐縣東坑的海岸上認出了父親的尸體,慟哭一場。洪云蒸死后面目如生,怒發(fā)上指。尸體運經(jīng)海城時,海豐縣城百姓悲傷不已,紛紛捐款買下吳家水閣建造洪公祠從此,人們把吳家水閣叫洪公祠,把那個水塘叫洪丹池。民國叫鑒湖。即現(xiàn)在粵東武警醫(yī)院的院址。
吳家水閣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是海豐縣海城蘭巷恩貢生吳居貞在南門外水塘建造一座精巧玲瓏的水閣。四十六年(1618年),海城新市葉逢春任江西 贛州府同知屆滿歸梓后,居于吳家水閣。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后任右都御史的林銘球聞名造訪,為水閣題聯(lián)云:
水繞山環(huán),山設(shè)眼前圖畫;
鳶飛魚躍,物饒性里乾坤。
民國期間,海城東笏人陳二真在洪丹池旁建造了公館。1925年10月,廣東革命軍 第二次東征勝利后,中共海陸豐地方委員會在這里辦公,第二年在這里舉辦黨員干部培訓班等。
1963年,鑒湖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籍記載
洪著有《易說評駁》,《許州語錄》,《小影詩集》,《紫云全集》。據(jù)說洪有墓在漕泊,不知還在否?我曾在 蘭村學生洪思農(nóng)家見到他父保存的清代《洪氏家譜》,內(nèi)有洪的很多記載,不知還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