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志田,河北盧龍人,1943年生。著名農(nóng)民詩人。憑著對詩歌的癡迷,一首首滲透鄉(xiāng)土氣息的田園詩作在《中華詩詞》以及全國14家詩詞刊物發(fā)表。15年來,李志田帶出了近百名學詩的學生,包括盧龍籍著名相聲演員王鋼。學生們的多篇詩作刊發(fā)在《中華詩詞》上。李志田擔任與同樣愛好做詩的農(nóng)民朋友成立了蕨薇詩社,辦《蕨薇》詩報,在鄉(xiāng)間地頭傳承著中華文化,F(xiàn)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秦皇島市詩詞學會理事、盧龍縣詩詞學會副會長。
個人其他信息
自言詩歌:此生最愛
這是蕨薇詩社的陣地,這面素墻恰如豐沃的田野,綻放著五彩繽紛的爛漫山花。許多個日子里,忙完了農(nóng)活兒,或者雨天偷閑,李志田和他的詩友們就聚在這間屋子中,談詩論詩,寫詩評詩。他們不是塵世的隱逸者,但卻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著荒僻鄉(xiāng)間獨有的田園之樂。在他們的筆下,農(nóng)耕稼穡中有著人生最真的趣味,春風秋蟲稻麥稷黍都有著自然的美好,值得描摹值得贊美。
李志田新居中,迎門辟有一面墻的“詩詞園地”,一副長聯(lián)更添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孤竹回眸,古降賢才廉塑鏡;蕨薇翹首,今尋勝跡馥招蜂。園地中,農(nóng)民詩人樸素的詩句,帶著一股清新?lián)涿娑鴣怼!扒鍦\溪流野徑斜,鳥鳴枝折追庭花。開窗夜引松云過,山月今宵宿我家!痹七^枝上,月留草屋,何其美好的一幅農(nóng)家清景圖。
因為執(zhí)著,因為熱忱,也因為一生的癡迷,李志田成為他們的核心人物。這個幾十年與詩為伴的古稀老人,不僅愛詩寫詩,而且本身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讓人注目的詩意人生。
李志田愛詩源自幼時。小學五六年級時,第一次讀到舊體詩,就被深深吸引了。簡短的詩句,明快的節(jié)奏,讀起來朗朗上口。他更喜歡其中的無限意蘊和難以言說的情境。兩只粉蝶,幾絲細雨,一樹柳煙,就能渲染明媚的春光。那時書很少,他四處尋找,瘋狂地抄寫、背誦。久之,也嘗試著寫寫。進入初中,他的詩作已經(jīng)發(fā)表在校刊上了。他自嘲地說,那時也不懂格律,內(nèi)容都是“大煉鋼鐵”的。
初中畢業(yè),他沒能繼續(xù)讀書。一個農(nóng)民的生涯開始了,一條漫長的詩歌之旅也就此啟程。
1962年,李志田偶然發(fā)現(xiàn)《河北日報》開始連載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總共十講,他用心地讀,細心地抄,并從此開始研磨詩歌格律。在他的書櫥中,保存著許多紙頁泛黃的本子,上面群蟻排衙般布滿了密密的小字,可謂詩詞格律的手抄大全。那是一個物質(zhì)和精神都相當貧瘠的時代,但是,詩歌使李志田充實而快樂。他自覺把握不好大的題材,就從小事入手,一片青蔥的麥苗,一個豐收的場景,都讓他傾注了無限心血,也得到無限滿足。為了學詩,他四處拜師。復(fù)旦大學教授張進義、河北省著名詩人劉章、湖北教育學院古典文學研究室教授侯孝瓊,都給予了許多指導。
讓人驚訝且感動的是,他的書櫥中藏有大量的古史典籍。一套不完整的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文選顏鮑詩評》《樂府詩集》《全唐詩》《辭通》《清八大家詞集》……簡直無法想象,一個生計艱難的農(nóng)民購買諸多的書籍,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在《全唐詩》上冊的書頁中,夾著一張泛黃發(fā)脆了的發(fā)票,上面清晰地寫著購買日期和金額:1989年2月25日,38.28元,郵購于上海古籍出版社。那個年頭的38元對于普通人來說不是個小數(shù)目,對于沒有收入的李志田更不用說了。正是因為對詩歌的摯愛,當《光明日報》刊登《全唐詩》出版的消息,李志田把自己準備做別的事的幾十塊錢全部“挪用”買書。
李志田說,喜歡李白的古風,杜甫的律詩,辛棄疾的詞。但不大喜歡蘇軾——《水調(diào)歌頭》還是另當別論的,他說。他坦言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最愛陸游。當他把厚厚一摞《劍南詩稿》的手抄本攤在桌子上時,我們不由瞠目結(jié)舌了。陸游是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有“六十年間詩萬首”之說。李志田回憶當時的情形說,當時買不到,可是又很想擁有,他就從縣里的文化部門借來,一卷一卷地抄。從夏歷丁巳年五月十一日始,到戊午年十一月三日止,他每日不輟,用鋼筆整整抄寫了一年半的時間。34本,這是一項多么浩大的工程!白紙裁成的書頁,線繩裝訂的書冊,灰黃黯淡中彌漫著幾十年的世間煙塵,卻絲毫不能湮沒字里行間投射出的精神。
他這樣做,家人不解,認為沒有經(jīng)濟效益;村人不解,說他太迂腐,但他不在意,兀自過著自己的生活。
他訪友:恐驚屋內(nèi)高吟興,久立門前不忍敲;他頌春:欣聽禽婉轉(zhuǎn),撲面不寒風;他詠書:開篇孤影昏燈夜,覓句涼風細雨秋……他甚至不忘自嘲,寫下這樣鏗鏘的句子:花甲偏生少年狂,開燈閱讀習詩忙。今朝精力雖非昔,偏要桑榆閃亮光。
這是多么坦然的人生告白。堅持半世,而且還要堅持下去。
眾說其人:成癡成魔
幾十年里,李志田在全國各地各級詩詞刊物上發(fā)表詩歌三百余首,同時主持著全部是農(nóng)民會員的蕨薇詩社,還要負責《孤竹詩詞》和《中國詩詞選刊》的編輯工作,成為頗有名氣的詩人。
“李志田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北R龍縣詩詞學會會長董蔭喬這樣說,“從前在他的老房子中,貼了滿墻的入聲字和詩韻詞韻,別人作詩需要查韻書,而他,能把幾百個入聲字全部背下來!堆嘹w詩詞》上曾經(jīng)有一首詩友評價他的詩,最末一句就用u2018詩魔u2019來比喻他!
李志田就是有種魔氣。為了參加詩詞學會的活動,經(jīng)濟本不寬裕的他自費去本縣內(nèi)的各鄉(xiāng)鎮(zhèn)、甚至撫寧縣的詩社去講課。董蔭喬說,在一次活動中,李志田訥訥地跟一個朋友借10元錢,后來見面還錢的時候,才知道是回去的車費不夠了。曾經(jīng)有個詩友填了一首《沁園春》投給《孤竹詩詞》,因為不合格律,李志田沒有采用。第二次又投,李志田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合格的不能發(fā)。詩友不理解,甚至有想法,但還是按照要求做了修改。李志田就是這樣認真的人,認真到成癡成魔。
他的癡魔更表現(xiàn)在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憂慮。他擔心,詩詞這種中華文化的精粹會受到各種沖擊,慢慢銷聲匿跡。于是,他開始著意培養(yǎng)傳承者。從1998年開始,每到中小學放假,李志田的小屋便成了學生的天下。“天對地,雨對風,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他教孩子們作詩,帶出了一撥又一撥學生,還自掏腰包把他們的作品投遞到吉林、內(nèi)蒙古等地的詩詞刊物。2009年《中華詩詞》第六期上,就刊發(fā)了7名學生的9首舊體詩。為此,他自得其樂:“農(nóng)家小院朝陽處,婉似鶯鳴,勝似鶯鳴,三五嬌娃弄仄平!彼牡茏觽円捕己軤帤,學詩功課兩不誤,有的都已經(jīng)上了大學。
一個詩友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值得稱道的不僅僅是他對仗的工整和格律的精嚴,最值得贊賞的是他用詞的準確精當。我們可以從他的一些詩句匯總來感受他體物的準確、精當,用詞的妥帖、傳神。比如u2018岸柳風前靜,池蛙雨后狂u2019中,u2018風前靜u2019和u2018雨后狂u2019即是傳神之筆,及其準確地寫出垂柳在陰沉無風的天氣中沉悶低垂和青蛙在雨后鼓噪狂歌的情景!比绻_李志田的的草稿本,便會發(fā)現(xiàn)滿是修改的詩句,煉字之較真可見一斑。
此生未娶詩當伴,向?qū)W不休月鑒心。這都是癡魔的結(jié)果。
眾人拾柴:得遷新居
李志田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經(jīng)濟狀況的困頓也已是不爭的事實。
李志田的全部家當可以用“三間破屋一畝地,滿屋詩書兩只貓”來概括。姐妹嫁人,父母故去,李志田孑然一身,終身未娶。說起婚姻,李志田笑了,自己在感情方面很遲鈍,對成家的欲望不高,但對寫詩卻癡心不改,他說,終生不娶可以,一天不寫詩心里憋得慌。三間破屋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由他親手操持蓋起來的,歷經(jīng)30多年的風吹雨淋,早已破舊得不成樣子:一伸手摸著椽子,手一摸墻壁就能掉一層灰,窗戶是老式的木頭格子,糊著一層塑料布,室內(nèi)光線昏暗,一變天滿屋是風。李志田最好的伙伴,是兩只貓。兩只貓的最大職責,除了與主人交流以外,就是為主人看住老鼠,保護櫥子里的書。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李志田還能自得其樂,并寫了一首《題自家宅》,詩曰:編籬陋室一農(nóng)家,落絮飛花又晚霞,絕子無妻罕客至,無錢破寂倩昏鴉。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李志田看書、寫詩、教詩、會友。盧龍縣詩詞學會會長董蔭喬經(jīng)常拜訪李志田,每每去每每心酸一場。他看到李志田破屋里斑駁的墻上貼著160個古代入聲字,跟李志田學寫詩的孩子們趴在沒有炕席的炕上寫詩,造訪的詩友們品詩、改詩往往是伏在板柜上,而主人李志田的伙食往往是半個饅頭和胡蘿卜拌芹菜。愛詩成癖、生活卻窘迫不堪的李志田常遭到鄉(xiāng)鄰們善意的奚落:有那寫詩的工夫,不如到地里去耙柴火!
李志田對詩歌的癡迷感動了很多人。
李志田困頓窘迫的生活狀態(tài)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董蔭喬萌生了幫助李志田蓋房子的念頭。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李志田的時候,老人將信將疑。董蔭喬開始了奔走,他的想法得到了盧龍各界的鼎立支持,從縣領(lǐng)導到一些企業(yè)的負責人紛紛到李志田家中造訪,商量如何翻蓋新房,新房的設(shè)計圖紙和預(yù)算很快出爐。
去年8月,盧龍縣一次議題特殊的“三個一”會議——會議由盧龍縣委副書記薛順平組織召開,建設(shè)局等部門以及一些企業(yè)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只有“一個議題”,“一個人”就是貧困農(nóng)民詩人李志田,“一件事”就是要為他蓋一棟新房子。這一個議題得到了與會人員的積極響應(yīng),大家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對詩歌執(zhí)著一生、義務(wù)教授學生詩詞十余載的李志田不能繼續(xù)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幫助他蓋房子不僅僅是幫助一個人的事情,這也體現(xiàn)了政府和社會對文化的態(tài)度。
“蓋房的沙子石料我包了,要多少有多少,隨叫隨到!”“鋼筋我來管,全部直接運到工地上!”與會人員有錢的出錢、有料的出料,能出工的出工,印莊鄉(xiāng)大道王莊村黨支部書記閆鐵負責全程監(jiān)理,設(shè)計圖紙和預(yù)算很快出爐,會議后不久,新房破土動工。3間已經(jīng)不堪風雨的舊屋拆除了,老實巴交的李志田守著工地喃喃地說:“沒有大伙幫忙,除非地震房塌了,我才可能翻蓋新房!”
縣里出資為農(nóng)民詩人李志田蓋房,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全村轟動了,全縣傳開了。很多人好奇“田何許人也?縣里出錢為他蓋房?他們得到的答案是:“不過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一個鰥居的老頭兒,愛詩成魔、常年教孩子們寫詩!
兩個多月,新房落成。新蓋的三間房屋高大寬闊,窗明幾凈,院落整飭有序,一棵陪伴李志田多年的木槿樹依舊佇立在院落中。李志田喬遷新居了,詩友和各級領(lǐng)導紛紛道賀。3月23日,盧龍縣檔案局送來了放詩稿的檔案柜,縣人勞局送來了會議桌,詩詞學會送來了電腦……
李志田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為此作了一首《減字木蘭花》來表達心情:“搬遷何處,公社先批人共助。窄小門窗,碎石泥坯簡陋房。當今領(lǐng)導,各處籌錢重蓋好。今日雷鋒,新桌新櫥送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