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戴烈:黃帝第五十九世孫、 宋國末代君王戴偃之子,生于戰(zhàn)國周顯王( 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86年, 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lián)軍攻滅后,烈公避奔鐘離山(古許州宗昌縣安邑鄉(xiāng)店前里)定居,改為鐘姓,成為鐘姓(烈系)之受姓太始祖。卒于秦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夫婦合葬于今河南省長葛市 石象鄉(xiāng)蔡寨村封升崗(陵墓尚存)。妣姒氏,生子:復。
各種版本
《贛南鐘氏聯(lián)修族譜》:戴偃(又稱 宋康王、宋王偃)以武力取得 宋國 君主之位,自立為王(公元前328—286年),封其子烈為“鐘邑大夫”。 周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合兵攻宋,三分其地, 宋國亡。宋王偃出亡,死于魏國的 溫邑(今河南省 溫縣)。戴偃妣煊氏,生子:烈。
《廣東興寧鐘氏族譜》:太始祖烈公是宋微仲衍二十七世孫,生于戰(zhàn)國周顯王(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周慎靚王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 宋康王偃公封其子烈為“鐘邑”大夫(鐘邑為公元前487年, 宋景公滅掉曹國之城邑)。公元前286年, 宋國亡,烈公奔 豫州鐘離山(河南許州宗昌縣安邑鄉(xiāng)店前里)定居,并以己曾封“鐘邑大夫” ,遂以封地“鐘”為姓,成為鐘氏烈系受姓太始祖。妣姒氏,生子:復。卒于秦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夫婦合葬于今河南省長葛市石象鄉(xiāng)蔡寨村封升崗(古屬許昌)。
全國許多版本的族譜記載烈為戴偃之弟,考察史實,烈應(yīng)為戴偃之子。
還有族譜記載烈為鐘離接之子,經(jīng)考察史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