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魯邦彥,字正卿,睢州人,七歲喪父,家境貧困。從師學習,稍知經(jīng)義,就認識到應該向圣賢看齊。勵志苦讀,日背誦千余言。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省試中解元(舉人第一名),二十九年成進士。授官行人。奉命出使唐藩,唐王贈以金銀。邦彥辭謝。唐王又贈送禮物,邦彥說:“每日有美食、美酒享用,不敢再受禮物。”三年滿考,依例當選備皇帝侍從官,即令不選,也可作郎官,沒有再放回故署的。當時奸相嚴嵩掌國政,邦彥從不與結交。按慣例,吏部文選司郎官,因手握選拔文官大權,都傲慢無理,上朝時其他各部郎官沒有誰敢和他們爭先后或者并行的,獨邦彥與之抗禮,所以遲遲不能升遷。因掛念母親年老,請求終養(yǎng)回鄉(xiāng)。閉門謝客,精研經(jīng)術,當時海內(nèi)學者多宗法王守仁,邦彥專攻程、朱之學。隆慶改元(1567年),尋訪先朝俊杰,由臺省聯(lián)名推薦,起邦彥為吏部主事,改光祿丞,皆不受。魯邦彥精通經(jīng)學,留心國家大事,對當朝掌權者皆危言忠告。人們私下議論說:“魯君議論太高,怪不得難以升官!”楊嵩為吏部尚書,勸邦彥出山,寫信說:“海內(nèi)以您是否出仕來衡量天下是不是有道。”著名學者耿定向說:“臨大節(jié)不可奪其志,我相信魯君!敝小逗訄D洛書說》、《大學講》、《中庸解》、《就正錄》等,皆中正精實,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之論。巡按御史題其門額曰“理學名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