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蒙古軍南侵攻掠山東,嚴實率所部二府六州共30余萬戶投降蒙古,得到元朝政府的信任,一直被封為“世侯”,授東平路行軍萬戶,下屬8個千戶,成為蒙古滅金的一只重要力量。齊圭早年投奔嚴實所部,在圍攻金朝的歸德、廬州戰(zhàn)斗中,他作戰(zhàn)勇敢,立下戰(zhàn)功,被授予無棣縣縣尹,即無棣縣知縣。隨后,在征戰(zhàn)的過程中,齊圭被賦予代行千戶的職責,兼領總管,負責鎮(zhèn)守棗陽。
中統(tǒng)三年(1262年),益都行省長官李璮投降宋朝,反叛元朝,并率部攻入濟南。元朝政府為鎮(zhèn)壓叛亂,大批征調各地精兵。棗陽精銳守軍全部被抽調,僅剩余一千多老弱病殘,由代行萬戶的齊圭率領與宋朝的襄陽、郢州兩座城池對壘。齊圭不敢稍有懈怠,立即帶人巡查防務。他發(fā)現(xiàn)棗陽周圍守備周密,惟有東門外的護城河過于狹窄,人力可以跨越,他立即命令士卒連夜挖深、挖闊,并進行重點防御。果然不出齊圭所料,第二天,南宋軍隊在聶都統(tǒng)、陳總管兩位將軍的帶領下,一萬多人直逼東門。宋軍用預先準備好的木板過河,可是,護城河已被齊圭提前挖寬,木板長度不夠,軍士們紛紛落入水中。齊圭又趁勢率軍殺出,宋軍被迫撤退。戰(zhàn)后,元軍將齊圭的事跡上報朝廷。朝廷賞賜齊圭金符,實授予千戶官職。至元三年(1266年),齊圭告老退職,推舉自己的兒子齊秉節(jié)承襲自己的職位,獲得朝廷的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