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98年,因為發(fā)現(xiàn)了 電子在強磁場中的分數(shù) 量子化的霍爾效應,與德國人霍斯特·施托默和美籍華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一同獲得 諾貝爾物理學獎。
教育背景
1972年在Berkeley大學獲得學士學位。
1978年畢業(yè)于MIT研究生院。
1979年在 麻省理工學院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jīng)歷
1978年后,在BellLabs和LivermoreLab工作,并且在LivermoreLab完成了使他后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關于分數(shù)量子Hall效應理論的工作。
1989年—2004年在 斯坦福大學任教。
2004年任韓國科學技術大學(KAIST)校長。
所獲榮譽
1986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
1998年獲得富蘭克林學院獎章。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人羅伯特·B·勞克林、德國人霍斯特·施托默和美籍華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以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了電子在強磁場中的分數(shù)量子化的霍爾效應。
談全球氣候
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羅伯特·勞克林說,政府和普通大眾在對待氣候變化問題時應該采取更謙卑的態(tài)度。他說,地球非常古老,而且經(jīng)受過很多苦難:火山爆發(fā)、洪水、流星碰撞、山脈形成“以及各種形式的災難,這些都比人為所能造成的打擊要嚴重”。然而,地球仍然活著。“它是個幸存者。”
勞克林教授在《 美國學者》季刊夏季號上發(fā)表的論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思考角度!俺WR告訴我們,破壞像地球這樣古老的東西是假想比做起來容易的———就像入侵俄羅斯一樣!彼f,對地球來說,氣候變化的危機(假如稱得上危機的話)就像在公園散步一樣。
勞克林教授的建議是,放松。隨它去吧。“地質(zhì)記錄告訴我們,當我們展望未來時,不需要為氣候問題擔心太多,”他說:“這并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這是我們力不能及的!睋Q句話說,不管人們往地球上扔什么,地球都會以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來將問題解決掉。
勞克林說,在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時,必須對比過去地質(zhì)時期的情況。他以普通的降水為例來說明了這一點。一直以來,地球海洋的水量并沒有出現(xiàn)過大的變化。在地球最近的一次冰川融化中(1。5萬年以前),海平面在1萬年里每年上升1厘米———然后就不再上升。導致冰川融化所需要的熱量是所有人類文明消耗能量的10倍。
大氣中的碳過多了?其實一直都是如此。地球完全可以對付。人類為了減排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勞。政府和個人認為他們能改變什么,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
“地球才不在乎什么政府和立法,”勞克林寫道,“它不在乎你是不是關掉空調(diào)、冰箱和電視機。”
“這些行動只不過是把痛苦分散到幾百年里,而對地球來說那頂多是一眨眼的工夫,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地下所有的礦物燃料現(xiàn)在都跑到了空氣里,沒有可供燃燒的了。”
地球會在它的海洋里分解這些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00年。在數(shù)萬年的時間里,地球會把多余的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為巖石,這一過程最終將使二氧化碳濃度恢復到人類史前的水平。
我們怎么知道地球會把多余的二氧化碳變成石灰?guī)r呢?這是因為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水平是由“一個地質(zhì)調(diào)節(jié)過程決定的”。證據(jù)就是地球的巖石。
勞克林承認,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導致物種滅絕———可以找到一些例子。他舉了珊瑚的例子。但他又堅持說,讓碳在地下多保留一會兒對動物或有機體來說并不會有什么不同。他說,真正的滅絕問題是人類的人口壓力:居住地的破壞、濫用殺蟲劑、過度捕殺、物種入侵等。分清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也許能使環(huán)保工作朝著人們能夠?qū)崿F(xiàn)的目標努力:忘記地球,去拯救濕地;忘記行星,去拯救青蛙。
勞克林說,地球會在地質(zhì)時期里自行調(diào)節(jié)氣候變化,“它不會請求誰的允許,自己也不會作出解釋”。假如地球決定,加拿大將再次成為冰天雪地,那么最好的回應就是賣掉你在加拿大的房子!暗厍蛟诓粩嗲斑M”,勞克林說。我們也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