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呂安國,廣陵廣陵人。宋大明末年,呂安國被任為將領(lǐng),穩(wěn)重能干,被劉勔夸贊。泰始二年,劉勔討伐在壽春的殷琰,呂安國以建威將軍職銜作劉勔的副手。大軍在橫塘擊破殷琰長史杜叔寶的部眾,呂安國抄斷賊軍的糧道,燒了他們的運糧車,殺傷很多。殷琰部眾向后奔逃,劉勔派遣呂安國追擊他們,呂安國先到壽春。殷琰緊閉城門守護壽春,呂安國與輔國將軍垣閎屯據(jù)城南,于是劉勔大軍隨后來到。呂安國功勞第一,封彭澤縣男,呂安國沒有領(lǐng)受,第二年改封鐘武縣,另加食邑四百戶。累升至寧朔將軍、義陽太守。泰始四年,又改封湘南縣男。敵人攻陷汝南,司州失守,任用呂安國做都督司州諸軍事、寧朔將軍,司州刺史。泰始六年,設(shè)立義陽州治,仍領(lǐng)義陽太守。不久遷任右軍將軍,假輔師將軍。元徽二年,做晉熙王征虜司馬,輔師將軍之職照舊未變。轉(zhuǎn)任游擊將軍。元徽三年,外放任持節(jié)、都督青、兗、冀三州緣淮前鋒諸軍事、輔師將軍、兗州刺史。第二年封號晉升為冠軍將軍,再任游擊將軍,加散騎常侍、征虜將軍。
沈攸之起兵,太祖以呂安國為湘州刺史,征虜將軍之職依前未變。這以前刺史王蘊因母喪罷職,南中郎將南區(qū)王劉翙又未到鎮(zhèn)治,由寧朔長史庾佩玉暫管理州衙事務(wù),朝廷先派南中郎將中兵參軍臨湘令韓幼宗率領(lǐng)軍隊到州駐防。沈攸之的發(fā)難,使庾佩玉和韓幼宗互相猜疑,庾佩玉擅自殺了韓幼宗。平西將軍黃回到郢州,派遣軍主任候伯行使湘州刺史職權(quán),又殺了庾佩玉。任候伯與黃回同衛(wèi)將軍袁粲共謀在石頭城起兵反蕭道成,黃回命令任候伯的水軍乘船到石頭城參戰(zhàn),正遇上蕭道成的大軍已到,沒能進入石頭城。太祖蕭道成命令呂安國到湘州刺史任上,收捕任候伯并殺掉他。不久,呂安國進爵號為前將軍。建元元年,又晉升爵位,食邑增至六百戶。轉(zhuǎn)任右衛(wèi)將軍,加給事中。
齊建元二年,敵寇侵犯邊境,皇上派遣呂安國到司州,收撫安置百姓。詔書上說:“郢、司之間,流民混雜很多,應(yīng)都加以區(qū)別,決定他們的隸屬關(guān)系。考察兩州,這事都沒有專任官,詔命呂安國暫到那襄經(jīng)營管理。”呂安國以原有的官職持節(jié)、總理荊郢諸軍北伐事,屯駐義陽西關(guān)。敵軍未到,呂安國移屯到沔口以便應(yīng)接。后改封湘鄉(xiāng)。
世祖蕭賾即皇帝位,授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平西將軍、司州刺史,領(lǐng)義陽太守。永明二年,調(diào)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仍做都督、湘州刺史。永明四年,湘川蠻暴動,呂安國督率州兵平定。有病,被征召做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呂安國為能授給自己文職而高興,對他的兒子說:“你今后不要穿軍服被派去做武官,這與上朝時穿的朝服十分不相稱,應(yīng)該去做穿緋紅色官服的文官!被噬吓芍袝崛巳惴粮嬖V呂安國說:“我經(jīng)常為你的疾病擔(dān)憂,有什么要求,不必為難!钡诙晟秊槎脊偕袝,領(lǐng)太子左率。永明六年,升任領(lǐng)軍將軍。呂安國長期官居將帥,朝廷以故舊老臣看待。不久升任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兗州中正,賞給扶的禮遇;噬嫌指嬖V茹法亮說:“我看呂安國的病狀,不應(yīng)該勞動,況且腳上總有毛病,攙扶他的人到我跟前,對于禮望頗有欠缺,我又難以告訴他。他那人很怕說病,你可以私下轉(zhuǎn)達我的意向,他假如好歹不要人扶,可依例入朝,望不必勉強!庇烂靼四晁廊,享年六十四歲。追贈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常侍之職依舊不變。賜給一部鼓吹。謚號為肅侯。
史籍記載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呂安國》
累至寧朔將軍、義陽太守。四年,又改封湘南縣男。虜陷汝南,司州失守,以安國為督司州諸軍事、寧朔將軍、司州刺史。六年,義陽立州治,仍領(lǐng)義陽太守。稍遷右軍將軍,假輔師將軍。元徽二年,為晉熙王征虜司馬,輔師將軍如故。轉(zhuǎn)游擊將軍。三年,出為持節(jié)、都督青兗冀三州緣淮前鋒諸軍事、輔師將軍、兗州刺史。明年,進號冠軍將軍,還為游擊將軍,加散騎常侍、征虜將軍。
沈攸之事起,太祖以安國為湘州刺史,征虜將軍如故。先是王蘊罷州,南中郎將南陽王劉翙未之鎮(zhèn),蘊寧朔長史庾佩玉權(quán)行州事,朝廷先遣南中郎將中兵參軍臨湘令韓幼宗領(lǐng)軍防州。沈攸之之難,二人各相疑阻,佩玉輒殺幼宗。平西將軍黃回至郢州,遣軍主任候伯行湘州事,又殺佩玉。候伯與回同衛(wèi)將軍袁粲謀石頭事,回令候伯水軍乘舸往赴,會眾軍已至,不得入。太祖令安國至鎮(zhèn),收候伯誅之。尋進號前將軍。
建元元年,進爵,增邑六百戶。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加給事中。二年,虜寇邊,上遣安國出司州,安集民戶。詔曰:“郢、司之間,流雜繁廣,宜并加區(qū)判,定其隸屬。參詳兩州,事無專任,安國可暫往經(jīng)理!币员竟偈钩止(jié),總荊郢諸軍北討事,屯義陽西關(guān)。虜未至,安國移屯沔口以俟應(yīng)接。改封湘鄉(xiāng)。
世祖即位,授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平西將軍、司州刺史,領(lǐng)義陽太守。永明二年,徙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仍為都督、湘州刺史。四年,湘川蠻動,安國督州兵討之。有疾,征為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安國欣有文授,謂其子曰:“汝后勿作袴褶驅(qū)使,單衣猶恨不稱,當(dāng)為朱衣官也!鄙锨仓袝崛巳惴岭钒矅唬骸拔岷銘n卿疾病,應(yīng)有所須,勿致難也。”明年,遷都官尚書,領(lǐng)太子左率。六年,遷領(lǐng)軍將軍。安國累居將率,在朝以宿舊見遇。
尋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兗州中正,給扶。上又敕茹法亮曰:“吾見呂安國疾狀,自不宜勞,且腳中既恒惡,扶人至吾前,于禮望殊成有虧,吾難敕之。其人甚諱病,卿可作私意向,其若好差不復(fù)須扶人,依例入,幸勿牽勉!卑四,卒,年六十四。贈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常侍如故。給鼓吹一部。謚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