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活
摘自《圣經(jīng)》路得記:在士師統(tǒng)治期間,國內(nèi)發(fā)生了饑荒。以利米勒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從猶大的伯利恒前往摩押地去,寄居在那里。妻子名叫拿俄米,兩個兒子叫瑪倫和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在那里住下來了。后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去世了,留下她和兩個兒子。他們?nèi)⒘四ρ号幼髌拮樱粋名叫俄耳巴,一個名叫路得。他們在那里住了約有十年。后來,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留下拿俄米,既沒有了兩個兒子,又沒有了丈夫。
拿俄米看路得堅決要跟她走,就不再多費唇舌了。她們雙雙上路,來到伯利恒。她們到達(dá)的時候,全城都因她們的緣故騷動起來。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嗎?” 拿俄米對她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叫我瑪拉吧,因為全能者使我吃盡了苦頭。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卻使我空空地回來,你們?yōu)槭裁催叫我拿俄米呢?耶和華折磨我,全能者加害于我。”
于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作妻子,與她親近。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婦女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yīng)當(dāng)稱頌的,因為他今天沒有斷絕你有買贖權(quán)的近親,愿他在以色列中揚名。他必蘇醒你的生命,養(yǎng)你的老,因為他是愛你的媳婦所生的;有她比有七個兒子更好! 拿俄米把孩子接過來,抱在懷中,作他的保姆。鄰近的婦女要給他起名字,說:“拿俄米生了孩子了!本徒o他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親,耶西是大衛(wèi)的父親。
經(jīng)受磨礪
拿俄米對伯利恒的婦人自稱瑪拉:“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因為她的丈夫以利米勒和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都死了。她對兩個兒媳說“我比你們更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表明拿俄米確實是痛苦。她的痛苦既有客觀因素(喪親,流離失所和貧窮),也有主觀因素(痛苦的感覺)。
拿俄米一家實實在在得罪了神,擅自在饑荒之年離開神的應(yīng)許之地,不悔改祈求神,而選擇躲避,進(jìn)入摩押地,追求世界,且為兒子娶了外邦女子為妻,最后丈夫、兒子都死了,落得人財兩空。當(dāng)然,這里面,主要原因在于丈夫和兒子,各人的罪,各人承擔(dān),但拿俄米一定也有責(zé)任。
相依為命,為她頂天立地的丈夫不負(fù)責(zé)任的撒手人寰。從此以后,身處異鄉(xiāng)的寡婦,在孤獨和凄涼中品味喪夫之痛的拿俄米,也許養(yǎng)家糊口,為兩個兒子娶妻成家是她的特效藥,是她的享受。繁忙和重?fù)?dān)可以麻醉人的頭腦,極度的疲乏可以幫助忘記曾經(jīng)的陰影和傷痛。他們在那里住了十年的時候,兩個兒子去世,也就是他們到達(dá)摩押地后的十年內(nèi)拿俄米失去了丈夫和兒子,這種痛心疾首確實難以贅述。
堅定信仰
拿俄米承受如此巨大的打擊并沒有倒下,經(jīng)受住了考驗,深深地反省了自己,清楚知道了她和她全家得罪神的地方,更可貴的是,她沒有在軟弱中放棄信仰,堅守對神的敬畏與忠心,在全家人面前做出誠實、悔改,尊主為大的見證。正是這樣在苦難中堅忍不拔的精神,感動并吸引了路得,走上信神的道路。
多數(shù)人所經(jīng)歷的患難,都跟本人在神面前的罪、過犯有關(guān)系,并不奇怪。因此感覺拿俄米這個人物似乎離我們更近。不管我們遇到多么大的失敗、苦難、痛苦等等,只要像拿俄米那樣,承認(rèn)己罪,誠誠實實面對神和其他人,在自己能夠做決定的時候,毅然決定孤身一人,返回以色列的家鄉(xiāng)伯利恒,不在乎要與關(guān)系較好的兒媳們分離,不在乎會遭遇到老家的親戚朋友的嘲笑,豁出一切歸回正路。結(jié)果,神不僅赦免她的罪,還將祝福傾倒在她身上,不僅生命得到鍛煉、成長,更得到永恒里的極大賞賜。
也許,正是有這樣痛苦的經(jīng)歷,拿俄米更能體諒兒媳們,所以,不顧自己年老、孤身一人,力勸兒媳們回娘家改嫁,滿有同情和憐憫。她顧念別人,神就顧念她。